山西最年輕首富破産 李兆會接班這11年
- 發佈時間:2014-11-19 09: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語
17日消息,山西省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正式裁定受理海鑫鋼鐵集團4家債權人對海鑫集團的重整申請。子承父業的第11個年頭,山西海鑫鋼鐵集團在李兆會這位80後億萬富翁手裏迎來了破産重整的命運。其實,這家中國第二大民營鋼企,早在今年3月份就傳出了“破産危情”。一個富二代接班的11年,也是家族實業盛極而衰的11年,這個昔日的山西豪門還有機會捲土重來嗎?11年,對一個年輕人來講意味著什麼?兩年前《中國企業家》雜誌就對李兆會接班做了詳細的調查,看接班11年間,李兆會都做了些什麼?
中國企業家微信ID:iceo-com-cn
十一年,對一個年輕人來講意味著什麼?
33歲的山西海鑫集團董事長李兆會的答案無疑會百味雜陳。從他形象的變化可窺一般:十年前的李兆會留一頭長髮,朋克范兒十足;現在,則皮膚黝黑,板寸頭,經常表情嚴肅。
自2003年因父親李海倉被槍殺身亡而意外接手海鑫集團,李兆會就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他似乎沒有對父親的鋼鐵生意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十年來,在維持鋼鐵家業的同時,他轉身來到北京做起了投資客。
儘管多年低調,2012年李兆會還是不可避免地成為外界、尤其是娛樂界津津樂道的對象,一是結婚兩年便與演員車曉離婚,二是違規套現山西證券股份。兩大事件將這位曾經最年輕的胡潤榜富豪再次推向公眾視野和風口浪尖。
接班十一年,李兆會都做了些什麼?他有沒有重振父輩的榮光,將企業發展到新的高度?他成了什麼樣的人?還有一系列問題可以追問。
本刊曾在十年前做過報道《海鑫卅日:一個企業的繼承》,真實而完整地展現了李兆會在李海倉遇害後的接班故事。如今,我們重新追問海鑫,試圖還原十一年間一個企業繼承人的成長史。從22歲倉促接班,到站穩腳跟、重掌大權,入股民生銀行進軍資本市場,海鑫鋼鐵和其“富二代”掌門人李兆會的故事跌宕起伏。
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逐漸發現了一個不為外界所熟知的海鑫和李兆會。
“空巢”海鑫
車行駛在山西運城機場高速上,沿途都是低矮的村莊和大片田野。薄暮中,唯一顯眼的是海鑫集團大廈,周圍的一大片工廠仍然在夜色中吞吐著濃煙。這是海鑫集團在2003年遭遇其創始人李海倉槍殺案件後的新辦公大樓,十年來一直在此。
海鑫坐落的川口村,用“野草、荒煙”形容恰如其分。海鑫所處地方之偏僻,正是其發展壯大的主要阻力。“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25年來並未改變這個村莊的面貌,甚至從川口村通往大路的小道還是佈滿了泥土和深深淺淺的雜草,農村常見的拖拉機和摩托車不時呼嘯而過,掀起一片塵土。
儘管只有一墻之隔,川口村的村民和村委會主任提起海鑫一臉漠然,“我們這幾年基本沒與海鑫打過交道。”十年來,這家企業深居山西腹地,自李兆會接班以來幾乎從未接受過任何採訪。就連當地政府官員都很難見上李兆會一面,“我們縣長曾經想拜訪李兆會,最後都沒有成行。李兆會自從接手海鑫以來每年露面的次數屈指可數。”聞喜縣委宣傳部一位官員告訴本刊記者。
所有人都找不到李兆會。記者遇見一名專門做催債生意的當地人,他記不清有多少人指名道姓要找李兆會了,甚至有人放話要懸賞100萬元尋找李兆會,重獎之下卻沒有出現勇夫。據悉,李兆會有專屬的私人飛機,每次來聞喜縣都將飛機降落在運城的機場,因此很難知道他的行蹤。
“李兆會這幾年來基本就是挂個名,他的興趣根本不在鋼鐵上。”採訪中,不止一位海鑫員工向記者表示。最初,得益於爺爺李春元的支援和李海倉生前對企業的綢繆,李兆會接手海鑫鋼鐵第一年,海鑫完成總産值70億元,實現利稅12億元,成為海鑫發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
其後,李兆會專心解決“奪權”問題。海鑫內部人士透露,在爺爺李春元的支援下,李兆會先是將創業元老、海鑫集團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辛存海調離權力核心,之後,李兆會的五叔李天虎被巧妙地“趕走”,代價是海鑫鋼鐵旗下的一家水泥廠歸其所有。最後,李兆會將自小與其親近的六叔李文傑帶進海鑫,隨後幾年一直擔任海鑫集團總裁,成為李兆會的心腹。
2009年,當海鑫深陷金融危機遭遇停産時,李文傑還對外放出豪言,“三年內要做到營收超300億”。但三年過去了,李文傑卻悄然離開了聞喜縣,去漢中發展礦産和房地産生意,當年的口號已無人提起。
據本刊記者調查,海鑫現任總裁為原來分管生産的常務副總裁陳金髮,非李氏家族的成員。之前,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也常年呆在海鑫,負責海鑫的財務工作,但春節以後也發生了變化。“原來集團進出的財務都是由李兆霞掌控,沒有她的簽字批不了錢,但過完春節後這一規定取消了,李兆霞現在常年在上海。”海鑫集團一名員工表示。
隨著海鑫集團的核心管理層李文傑、李兆霞相繼撤離,李兆會又以北京為主要據點,曾經盛極一時的海鑫集團在聞喜的總部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空巢”。
“中層領導都是李氏家族的外戚把持,李兆會又常年不在海鑫,對企業的掌控力非常小。”該員工透露,海鑫最大的問題在於“群龍無首”,又沒有制度保證,所以腐敗叢生。
“海鑫這十年來的發展,一直是比較痛苦的。”上述聞喜縣委宣傳部官員告訴記者,“現在企業最大的困難是凝聚力出了問題,處於陣痛期。”
聞喜縣一個中式四合院,曾是李兆會爺爺李春元的住所,現在已經人去樓空,門前的庭院落滿了灰塵,門口的春聯也只剩下了一半。鄰居表示,李春元離開聞喜去了太原。
這位已經80歲的老人當年力排眾議極力主導了李兆會的繼承,並力勸李天虎離開海鑫,為的是保證這個家族企業繼承權的完整和內部利益的平衡,而如今換回的卻是分崩離析。
富二代的“逃離”
與海鑫“空巢”相對應的,是李兆會及李兆霞兄妹二人在資本市場上的頻頻逗留。“鋼鐵行業波動大,利潤微薄,應該是李兆會對其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一位北京券商鋼鐵行業研究員告訴本刊記者。
李兆會在資本市場的運作主要以山西海鑫實業為平臺。李兆會持有聞喜惠天實業有限公司90%的股權,聞喜惠天實業持有海鑫鋼鐵集團89.3%的股權,海鑫鋼鐵集團持有山西海鑫實業90.93%的股權。通過這個鏈條,李將家族資産掌握在手中。
李兆會在資本市場上最令人稱道的,是2004年入股民生銀行成為第十大股東的投資經歷。2007年的胡潤百富榜中,李兆會因持股民生銀行身家飆升至85億元,排名第78位,身家較2006年暴漲了112%。然而據一位海鑫內部人士透露,這起投資的功勞主要不在李兆會,而在其父親李海倉。
李海倉生前擔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而民生銀行最初的“背景”就是工商聯,李海倉曾擔任民生銀行董事。“民生銀行的交易在李海倉生前就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只是披露出來的時候李兆會已經接班了而已。”該人士稱。
其後,李兆會先後在資本市場購買了中國鋁業、興業銀行、益民商業等上市公司股權,但並無特別亮眼的成績。李文傑曾經對外界表示,2007年海鑫在資本市場的收益達20億元,即使在市場慘烈的2008年,其收益亦逾10億元,超過鋼鐵主業的凈收益。但根據公開披露的數字測算,如果撇開民生銀行,2007年至2008年,即使按照最好的成績來算,其收益也不會超過2億元。
在打造資本平臺的同時,李兆會在北京建立了兩個投資平臺—和嘉投資、惠宇投資。剛剛接手海鑫的第二年,李兆會和妹妹李兆霞便在北京成立了和嘉、惠宇,最初的辦公地點是在房山的一處偏僻科技園區。
最初,和嘉公司登記的法人代表為李兆會,2010年9月後李兆會退出,法人代表和董事長均變成李兆霞。目前,李兆會僅持有惠宇投資約50%的股份。其中的變化起因為何,不得而知。不過,和嘉投資、惠宇投資以及海滄慈善基金會仍在新保利大廈20層共同辦公。
據工商資料顯示,和嘉投資、惠宇投資近年來主要投資于影視、文化、醫療、動漫、遊戲等領域。和嘉在北京投資了比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華建偉峰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前者定位在兒童産業,後者主要運營商業地産。兩家公司均未取得顯著成績。
資本市場的情況也不樂觀。自從民生銀行股份大部分套現之後。2012年初,西南證券以11.8億元收購了山西海鑫所持有的銀華基金20%的股份,這部分股份一直是李兆會在資本市場上頗有價值的資産之一。戲劇性的是,2007年11月,李兆會通過高價競拍購得的這部分股權同樣耗費了11.8億元。原價轉讓意味著,五年時間,李兆會的這筆投資難言成功。
去年11月15日,山西證券限售股解禁首日,李兆會通過大宗交易減持2500萬股,套現2.25億元。今年4月,李兆會在山西證券年報和季報披露前兩個交易日,又違規減持500萬股,套現4000多萬元。兩次匆忙套現已達2.5億元,加上出售11.8億元銀華基金股份,幾個月內李兆會集中變現了接近15億元現金。
外界認為,這或許顯示出海鑫鋼鐵資金鏈告急,“目前鋼鐵全行業虧損,庫存積壓非常嚴重,而從銀行貸款也卡得越來越嚴。”一位鋼鐵行業人士對本刊記者表示,海鑫鋼鐵的經營遇到了不小困難。
最冷清的“清明節”
李兆會接班的十年,其實是“逃離”鋼鐵主業的十年,他的能力被外界過分誇大,反而變成一種壓力。在資本市場,李兆會或許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並帶領海鑫集團完成一次大轉型。
海鑫內部員工將李兆會稱為“小老闆”或者“小董事長”,這個稱呼常常讓他們想到老董事長李海倉。“如果老董事長還在,海鑫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在採訪中,好幾位海鑫鋼鐵的員工都流露出了一絲落寞。“海鑫一直在吃老本。”一位海鑫的員工表示。並且,多名員工在採訪中表示,海鑫已經有五個月沒有發過工資。
到2010年底,海鑫的總資産對外宣佈超過133億元,年産鋼400萬噸,但沒有公佈其盈利數字。這與李海倉生前希望在全國擴張的野心相比簡直不值一提。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艷平表示:“年産值在400萬噸的鋼鐵廠在全國來説只能算中游水準。”
聯合金屬網2011年對全國民營鋼鐵企業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年産量超過300萬噸的民營企業有37家,超過500萬噸的企業有15家,而在年銷售5億元利潤以上的企業中,並沒有發現海鑫鋼鐵的名字。2003年初李海倉遇難時,海鑫公司資産總額為40.36億元,實現凈利潤4.13億元,同樣是民營鋼鐵大亨的杜雙華,2003年創立日照鋼鐵,在2010年創造出45億的凈利潤。
對海鑫集團員工來説,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至今也沒有見過李兆會。這與李海倉時代完全不同。那時,誰想見李海倉都很容易,走進他不設門衛的舊辦公樓就可以。而李兆會則難得在海鑫露面。“原來李海倉非常喜歡媒體,對媒體的態度非常歡迎和開放。他基本上都不出聞喜,就呆在海鑫裏面,而李兆會則完全相反。”聞喜縣政府一名官員告訴記者。在採訪中記者對此也深有感觸。不僅防衛森嚴難以近身,即使是記者在其北京辦公室外的走廊間等候,也會被前臺以非常不禮貌的方式對待。李兆會時代海鑫的“傲慢”可見一斑。
但與“萬向少帥”魯偉鼎們不同的是,李兆會如今已沒有“父輩的旗幟”可供依賴,上一輩的李天虎、李文傑等“智囊團”相繼離開,留給李兆會的是一個撲朔迷離的未來。最近山西省內一直在推動鋼企重組,年産鋼1000萬噸的太鋼成為山西省政府推動重組的排頭兵,將力爭通過重組省內鋼企,使産能翻一番至2000萬噸。
“太鋼與海鑫的確一直在接觸。”太鋼集團副總經理張志方告訴《中國企業家》,“但目前並沒有實質性進展。”張志方表示,重組的主要阻力在於“算賬”,海鑫內部財務問題複雜,矛盾重重,重組起來難度很大。“但是我們並沒有放棄。”如果一旦山西省政府重組決心加大,未來海鑫將很可能面臨被“吃下”的風險。
今年清明節,往年都會來祭掃李海倉的李兆會和李兆霞沒有為其父掃墓,“今年是最冷清的一個清明節。”一名參加祭掃的海鑫員工無限感慨。(原文刊載在《中國企業家》雜誌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