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易小星: 其實我的內核很嚴肅
- 發佈時間:2014-11-17 11:34:30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鐘瑜婷
10月,易小星執導的《萬萬沒想到》第二季正式收官,過6.5億的點擊量,再創網際網路自製播放紀錄。
撇開表面的榮光,他內心其實很焦慮:他視自己為導演,卻總有人用“視頻製作者”定位他。能不能正名就要看明年《萬萬沒想到》的大電影了。
人性就是想看到別人比自己更丟臉
一開始易小星就不想把《萬萬沒想到》做成鬧劇,他要笑著給人講悲傷的故事。按劇本設定,主人公王大錘是“怎麼活都是失敗”的小人物。
針對誰來演王大錘,易小星和優酷起了爭執。後者力挺演員子墨,易小星堅持選白客。他覺得白客的長相更貼近小人物。最重要的是,王大錘笨拙,內心明明通曉世俗規則,在與人打交道時卻總會錯意,動不動就置身於尷尬。“這種人物不能有一絲油裏油氣和聰明勁,子墨太機靈了,白客是典型的面癱。”
王大錘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易小星的自我折射。他的自我評價是,做事不精明、為人不機靈,跟外界的溝通總有隔閡。從小奶奶就説他“冷卻”,不懂照顧別人的情緒,“不熱情,別人頭疼腦熱了,不知道給別人安慰一下”。
在他看來,這種笨拙、不諳世事也是多數宅男們面臨的困境。為刻畫這種尷尬,易小星在劇中設計了標準的“白客式”表情:兩頰肌肉僵硬,嘴巴驚訝成圓形,眼皮往上翻。
在網路留言中,很多人表示,在王大錘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根據優酷提供的數據,30歲以下的觀眾超過八成,北上廣的學生和年輕白領是這部季播網路喜劇的主體。今年7月上線的第二季,廣告收入已經突破2000萬元。
參與了整個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遷
易小星參與了整個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遷。從混文字論壇到刷圖片再到玩視頻,他從未缺席。畢業後,他在湖南做監理工程師,工作之餘上網找視頻教程,看片子練手。一天,他戴上一張A4紙做的面具,取名“嚎叫的野獸”,用25元的攝像頭錄製“叫獸系列”脫口秀視頻。一有人點讚他就找到存在感。2009年馬鈴薯映像節,易小星拿到了“最受歡迎播客獎”。
2011年,他來到北京,和兩位馬鈴薯網前高管創建了萬合天宜。最初他的微電影大多走溫情路線。直到2013年春天,他遇見優酷馬鈴薯集團副總裁盧梵溪,後者勸他回到最擅長的搞笑路線。“其實就是在立牌坊和當婊子之間選一個。”易小星比喻。他選擇了後者。3年後,萬合天宜成為估值過億美元的新媒體影視公司。
《萬萬沒想到》的廣告植入非常直接。頭幾集沒廣告,劇集開頭寫“本集由未成年臥底協會贊助”。劇火了,易小星反向思維,將植入者身段放低,明擺著告訴觀眾:看,這裡就是廣告。有時他乾脆把廣告做成笑點。“我擺在臺面上糊弄觀眾,我從沒有裝模作樣”。
幽默最好的狀態是會心一笑
易小星將明年視作“決勝之年”。他一定要趕上這波IP電影化的浪潮。但自我否定的聲音不時又冒出來:如果電影上線,豆瓣上肯定會出現類似于“能老老實實去搞笑視頻嗎”的差評……焦慮也源於他自身尚未達成和解的矛盾。做《萬萬沒想到》,他毫不否認自己選擇了市場。另一方面,骨子裏他又文藝,擁抱金錢的態度多少帶點扭捏。他最喜歡《萬萬沒想到》的臺詞是,“走開,你們這些該死的鈔票”。
現在搞笑對他來説太容易,不具備挑戰性。但他的內核其實很嚴肅,“有很多悲傷想要表達”。他不是沒表達過。曾經他拍過一部嚴肅短片《愛的禮物》,當時就有觀眾罵:我們只需要你的搞笑!不需要你的感動!
在易小星看來,做喜劇的人註定悲劇,如果做的東西好玩,觀眾會説,哎喲,不錯的小丑。不好玩,觀眾馬上翻臉罵,江郎才盡了。
他不甘心只做個“小丑”。但他又深知中國觀眾的品位最適合看《泰囧》和《分手大師》。“有些喜劇片是很好笑,但太缺乏想像力,沒一點天馬行空的能力。”問易小星什麼才叫成功。他想了想説,拍一部片子,跟全世界説,這是我拍的!(原載《南方人物週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