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轉制研究院所開放式創新新模式
- 發佈時間:2014-11-17 01:31:3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市鐳射技術研究所是一傢具有45年曆史的鐳射技術應用型研究所,2001年起轉制為國有科技型企業。轉制後企業面臨著股權單一,機制不靈活,市場化不足,規模化生産組織能力不強,人才結構不合理等發展瓶頸。2010年9月朱德祥同志到任上海市鐳射技術研究所所長後,銳意進取,勇於創新,逐漸使鐳射所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上任伊始,他帶領所黨政班子成員,在全所開展鐳射所“十二五”發展規劃大討論,通過大量的調研和論證,確立了“技術立所、人才強所、産業興所”的發展戰略,緊扣“小核心、大協同、廣延伸”的發展理念,注重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的“雙輪驅動”,提出了建設平臺型企業的目標。近年來,鐳射所充分發揮技術、人才、項目識別、渠道、品牌、公共研發服務和平臺優勢,經過不懈努力,經營格局大幅優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一個集技術與産品研發、工程技術服務、平臺支撐為一體的新型科技型企業逐步形成。
朱德祥同志堅持將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和服務社會創新相結合,以産業應用為切入點,開展企業自主創新,開發了系列具有自控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的産品,有效增強了全所技術研發的前瞻性以及研發與市場開拓的關聯度。在他的主持、指導下,在鐳射直接物標溯源、鐳射多媒體創意等領域均有突破性發展。他親自指導、策劃組織的以物聯網重要支撐技術——物品直接標識溯源技術攻關,瞄準市場需求,研發關鍵技術,以系統開發、典型行業應用為切入點,推進鐳射直接物標技術在裝備製造、物流管理、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等行業、領域的應用,使鐳射所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物聯網專項資金支援的單位之一,同時還建立了上海鐳射直接物標溯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確立了鐳射所在該領域的優勢地位,為推動鐳射直接物標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朱德祥同志在推進鐳射所“內生式”創新的同時,注重克服“小迴圈”、“自迴圈”的局限與不足,不斷探索開放式、社會化創新,以鐳射所為平臺,吸引、聚合社會創新創業團隊(包括民營資本),組建混合所有制專業公司。通過內涵發展與合縱連橫式的外延發展,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統籌解決了鐳射所在體制、機制、人才、市場、技術等方面瓶頸問題,提升了鐳射所的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盈利能力、産品與服務的市場佔有率,有效地帶動了全所的發展,實現了技術、人才、資本、市場各方面資源的優勢互補,並形成了快速市場反映能力,從而更加有效的服務市場、服務客戶、服務行業。
2011年,朱德祥同志敏銳捕捉到了物標技術在資訊時代的重要作用,與行業優勢企業——上海通友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由上海通友自動化公司、鐳射所、經營技術骨幹團隊三方共同出資的混合所有制公司——上海通友同創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開拓鐳射標識溯源系統在相關領域的應用。自成立以來,公司業務已擴展至汽車、核電、航空等領域,是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約翰迪爾和採埃浮(ZF)等企業該項業務的主要供應商。
結合文化創意産業大發展的背景,借助鐳射所原有優勢,2012年組建了混合所有制專業公司——上海超藝鐳射科技有限公司,先後承擔和參與完成了“秀虹口鬧元宵·1933老場坊5D鐳射秀”、“繽紛徐家匯新年倒計時鐳射秀”等大型演出,將鐳射技術、展示技術與現代多媒體應用技術相融合,開創城市繁華地段大型戶外主題鐳射演繹之先河,並同步搭建了鐳射創意工程發展平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工作中整合和發揮協作單位優勢,聯合攻關,實現了研發和應用的無縫對接,技術水準和工程化能力大幅度提升,呈現了人才、技術、應用同步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項目團隊榮獲上海市總工會授予的“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為進一步確立和鞏固鐳射所在鐳射醫學設備領域的優勢地位,通過引進經驗豐富的經營和研發團隊,組建了上海奧鐳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半導體鐳射醫療設備,為鐳射醫療設備業務板塊的發展增添新引擎。
近年來,通過實施“化所為園”的開放式、社會化創新戰略,鐳射所各類資源的潛力和潛在價值得以充分釋放,這種“能力孵化”加“投資”和“服務”的模式,在為社會創新提供支撐的同時,也切切實實的促進和帶動了所的發展,實現了體制機制創新、運營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推廣應用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效應的協同與疊加,創新能力和創新價值實現效率持續提升,是轉制型研究院所實現自身發展和服務全社會創新的有效結合。
未來,鐳射所將進一步聚焦鐳射光電子産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集聚行業優勢資源以及有關創新創業團隊,努力成為鐳射行業創新資源密集、“根”深葉茂、開放式、社會化創新的新載體,促進鐳射光電子産業提質升級。(所宣)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