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反恐”依然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4-11-17 01:31: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期特別關注

  從2001年10月7日美國向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發動戰爭到多國部隊全部撤離阿富汗,美英等國在21世紀發動的第一場“反恐”戰爭正式宣告結束。國際問題專家分析認為,阿富汗戰爭結束了,但“伊斯蘭國”又來了,未來很長時間內,“反恐”將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近日,美軍駐紮在阿富汗境內的最後一支海軍陸戰隊部隊以及英國在阿境內的作戰部隊正式結束任務並撤離阿富汗,同時將大量軍事基地轉交給阿富汗軍方。隨著美英兩國國旗在阿富汗的緩緩降下,美國結束了其持續時間最長的海外戰爭。然而,美國並沒有因此而大松一口氣,因為美國政府無比清楚,阿富汗戰爭的結束只是美國“反恐”戰爭中的一個“中場休息”,未來的國際“反恐”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美國攻阿“一石三鳥”

  阿富汗戰爭之所以引起世界的關注,主要是因為這是21世紀人類發動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同時這場戰爭告訴世界,美國的新霸權主義蠢蠢欲動,恐怖活動日益猖獗,新戰法、新裝備將出現在未來戰爭中。分析認為,美國攻打阿富汗,至少達到了三個目的。

  借“反恐”消滅國家敵人。21世紀,美國最大的恥辱莫過於“9·11”事件。雖然塔利班發表聲明稱恐怖事件與本·拉登無關,但美國政府仍然認定本·拉登是恐怖襲擊事件頭號嫌犯,是美國的國家敵人。美國以回應這次襲擊為由,于10月7日開始對阿富汗發動軍事進攻。隨後,英國、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約國家也加入了作戰,哈薩克、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為美軍提供了後勤支援並在戰後派遣軍隊駐紮阿富汗。2011年5月1日,美國宣佈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外的一所房間內被打死。至此,美國消滅了國家頭號敵人,安撫了“9·11”事件給舉國帶來的傷害。

  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美國政治人士認為,中亞地區是全球戰略的中心,使得任何大國在這裡的進退,都足以影響世界格局。加之阿富汗離裏海、地中海、阿拉伯海、波斯灣也都非常近,因此可以説阿富汗的“心臟地帶”位置早已令世界強國垂涎。地緣政治學鼻祖麥金德説,誰統治“心臟地帶”誰就能主宰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能主宰全世界。在地緣戰略方面,阿富汗是南亞西北端的一個內陸國家,東南接南亞次大陸,可下印度洋;西北鄰中亞和西亞,能抵地中海。美國戰略家認為,控制住了阿富汗,就等於在俄羅斯南部、印度北部、伊朗東部、中國西部安插了一個釘子,一旦戰爭需要,可以在阿富汗建立軍事基地以達成戰略目的。

  檢驗軍隊實戰能力。戰爭初期,以美、英、澳、加等國為主組成的聯軍投入約5萬人的兵力,動用5個航母戰鬥群和500多架飛機,發射各類彈藥2萬多枚,充分發揮高技術優勢,廣泛運用先進的空中作戰手段和特種作戰力量,與阿富汗反塔聯盟協同作戰,在較短時間內推翻了塔利班政權,摧毀了“基地”組織。美國借阿富汗戰爭檢驗了美軍高技術戰爭的實戰能力,摸索出了現代戰爭的準備、打法以及戰爭持續階段的經驗。特別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萬里之外指揮部隊擊斃本·拉登的直播畫面,震撼了全世界——未來戰爭進入直播可視時期。

  新式裝備的“走秀場”

  在阿富汗戰爭中,吸引世界目光的除了高技術戰爭打法、美國總統親自指揮斬首行動外,一批高新裝備和武器也引起各國軍事迷的關注。

  作戰飛機方面,美軍主要使用了B-1B戰略轟炸機、B-2“黑蝙蝠”隱身轟炸機、B-52H“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F-14D“雄貓”戰鬥機等10多種作戰飛機。其中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阿富汗戰爭中首次參加實戰。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于1992年開始研製,1996年2月14日第一架原型機建成,然後進行了幾年飛行測試。所有飛行試驗于2000年2月15日才完成。F/A-18E是單座型,F/A-18F是雙座型。2002年,“林肯”號航母裝備了第一個F/A-18E/F戰鬥機中隊,共12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該型戰鬥機裝備了美國最先進的紅外瞄準系統和電子對抗系統,共有11個外挂點,可挂載美國海軍目前擁有的全部進攻和防禦武器,挂載武器的全部重量有8噸多,飛行馬赫數超過1.8,作戰半徑超過760公里,距母艦所在位置278公里處可帶彈巡邏兩個半小時,實施對地攻擊任務時,可摧毀4個地面目標。

  裝備GBU-38彈藥的RQ-1B“捕食者”無人攻擊機在阿富汗戰爭中也有出色表現,由於該機可以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同時還可跟蹤運動中的地對空導彈系統,為美軍戰區指揮機構多次提供實時的戰場資訊。RQ-1“捕食者”是美國空軍裝備的一種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主要執行小區域和山區的偵察與監視任務,同時還可跟蹤運動中的地對空導彈系統。它對小範圍的山區可持續幾天或幾週進行監視,並可保持全天候的連續偵察,因此可為美軍戰區指揮機構提供實時的戰場資訊。RQ-1“捕食者”無人機有兩種型號。一種是RQ-1A,主要用於監視和偵察。另一種是RQ-1B,與A型相比,B型機提高了起飛重量,增強了續航能力,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對地攻擊功能,因此又被稱為無人攻擊機。這種集偵察和攻擊于一體的無人機在阿富汗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11月美軍使用RQ-1B“捕食者”無人攻擊機擊斃了本·拉登基地組織的重要人物阿提夫。

  軍用直升機方面,美軍出動了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AH-64D“長弓阿帕奇”攻擊直升機、OH-58D“基奧瓦”直升機、CH-47“支奴幹”中型運輸直升機等近10種。其中,“黑鷹”直升機被媒體認定為在擊斃拉登中履行了重要職責。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美國《航宇日報》和英國《飛行國際》網站當時報道,美軍在擊斃本·拉登的行動中用來運送海豹部隊的直升機是MH-60“黑鷹”防雷達探測改進型。在執行任務時,一架“黑鷹”直升機損壞並墜毀,其部件在拉登藏身處的附近被發現。這種改進型“黑鷹”所使用的隱身技術與F-117隱形戰鬥機類似。據該機飛行員稱,該機與傳統的“黑鷹”直升機看上去有所差異,而與F-117的機體外部結構有相似之處。此外,美國《國家雜誌》披露,神秘的RQ-170也直接參與了作戰行動,儘管美國空軍此前承認了這款無人機的存在,但卻從未發佈過一張官方照片。該機主要用於情報、監視和偵察,但它在此次刺殺行動中的表現又顯示,該機能夠實時傳輸全動態視頻。目前,空中作戰司令部第432聯隊和第30偵察中隊裝備有RQ-170無人機。

  作戰艦艇方面,美軍主要出動了“小鷹”號航空母艦、“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卡爾·文森”核動力航空母艦、“羅斯福”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以及多艘巡洋艦、驅逐艦、核潛艇等。特別是“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在阿富汗戰爭中是美國海軍唯一在役的一級導彈巡洋艦。該艦主要用於在高威脅環境下,與航空母艦組成特混艦隊,提供有效的對空防禦,使用艦載武器攻擊陸上目標。該艦配備有“宙斯盾”系統,能同時跟蹤100-200個目標,並自動進行目標和火力分配,綜合控制艦上的對地、反艦、防空和反潛等多種武器,實現了從目標探測、指揮控制到武器使用的集中控制、快速反應和合理分配,大大提高了打擊效率。

  此外,阿富汗戰爭在彈藥方面使用了BGM-109C“戰斧”式巡航導彈、AGM-86型空射巡航導彈、MK-20“石眼”集束炸彈、GBU-28鑽地彈、CBU-97/B式感測器引爆彈以及BLU-82B巨型炸彈和BLU-118B溫壓彈等。

  “反恐”合作之路在哪

  雖然今日美、英從阿富汗撤軍,但他們沒法向全世界宣告“反恐”的終結。特別是美國借“反恐”之名參與的幾場近代戰爭,並沒有給這個世界帶來和平,相反,有些地區反而越反越亂,越反越恐。那麼,“反恐”之路到底在哪?

  首先,在意識形態上相互尊重。縱觀美國參與的這幾次“反恐”戰爭,無不影射著意識形態方面的迥異。伊拉克戰爭,是美國為了推翻薩達姆政權;科索沃戰爭,是美國為了化解日益尖銳的阿爾巴尼亞族與塞族之間的矛盾;阿富汗戰爭,是美國為了打壓伊斯蘭極端勢力;去年至今發生的敘利亞化武危機、烏克蘭危機和再次發酵的伊拉克危機,無不是美國在用武力進行意識形態上的排他。意識形態只排他、不相容,這個世界就永遠存在恐怖勢力。

  其次,加強“反恐”領域的溝通與合作。國家無論大小還是強弱,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些恐怖勢力的干擾。現在問題是,美國把“反恐”戰場當成了“秀肌肉”的平臺,誰妨礙美國的利益美國就要打誰。同時,美國還借戰略調整,到處圍堵、遏制、打壓,極盡所能製造矛盾,特別是縱容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放寬武器出口原則,美軍推進“空海一體戰”進程、秘密發展太空力量等。可以説,美國本身就是一個“恐怖”之源。國際“反恐”,必須要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從而增進互信,並建立國際“反恐”機制。

  再次,拋棄私念,樹立全球一體化利益觀。美國“反恐”越反越亂的根源,就是美國有太多的本國利益在裏面。美國參與的每一場“反恐”戰爭,都有本國的戰略考慮。只要恐怖活動不妨礙美國利益,美國不僅不打擊,反而還會在背後悄悄給予支援。維護世界和平,需要真正拋棄私欲,樹立全球一體化利益觀,只有這樣,才能讓恐怖勢力無處藏身。

  (作者單位: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