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好生態不能再免費了!”

  • 發佈時間:2014-11-17 01:00: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上半年,貴州省正式出臺《貴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暫行辦法》明確,按照“保護者受益、利用者補償、污染者受罰”的原則,在畢節市和遵義市之間實施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即上游畢節市出境斷面水質優於二類水質標準,下游受益的遵義市將繳納生態補償資金;若上游畢節市出境斷面水質劣于規定水質標準,畢節市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

  然而,這也僅是貴州省在本省境內的“有限修補”。遵義市市長王秉清認為,“赤水河仍面臨環境保護之憂”,緩解赤水河環境壓力,還亟須加快構建跨區域的環境保護機制,採取川、滇、黔三省聯動措施,探索建立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使環保投入得到充分保障,提高赤水河流域的環保水準。

  赤水河治理是我國眾多江河進行流域治理的一個縮影。多年來,“儘快建立長江流域水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等加快構建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機制的問題也被反覆呼籲。

  專家表示,在綜合考慮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和生態服務價值的基礎上,採取財政轉移支付或市場交易等方式,對生態保護者給予合理補償,是明確界定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權利義務、使生態保護經濟外部性內部化的有效制度。

  “生態補償討論了很多年,説來容易卻做起來難。”環保人士、武陵山生態環境保護聯合會會長楊建初説,問題在於生態補償雖然合乎情理,但目前仍缺乏明確的立法依據,導致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的權利和責任厘不清,責任落實不到位,“流域上游和下游想找個談判協商的平臺都很難”。

  市場化手段的缺乏也成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障礙。貴州大學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認為,一方面,我國目前並沒徵收環境稅,從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態補償資金籌集;另一方面,我國碳匯交易市場、排污權交易市場、水權交易市場等市場化補償方式仍處於摸索階段,使得生態補償“操作起來比較難”。

  今年6月,貴州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大會上宣佈,將在全省8大水系,即烏江、清水江、都柳江、牛欄江、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和赤水河實施生態補償。

  “像貴州這樣的欠發達、欠開發地區,作為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為保護環境而放棄一些發展機會,受益的東部發達地區不也應該給予生態補償嗎?”楊建初認為,一省一市之內需建立生態補償,省際間更需要加快建立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好生態不能再免費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