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模式突變帶來科技安全新挑戰
- 發佈時間:2014-11-16 08:30:5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在不斷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科技創新模式和內涵的巨大變化。這一變化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體現的很充分,突出表現為:科技創新已不是從前的單一領域和方向的突破,而是更多地表現為群體突破,整合創新和持續的系統創新成為當代科技創新的鮮明特徵。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特別是具有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創新企業,創新的寡頭式特點日益顯現。以企業為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引發著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角色及其相互聯繫的重構,開放式創新、組織網路化發展、更大範圍地利用協作技術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趨勢。創新寡頭企業主導新的創新賽場和競爭遊戲規則,這將對後發企業和追趕國家在創新賽場中的參與能力提出了挑戰。如何在開放創新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成為關鍵。
我國的産業結構及其創新形態也面臨著挑戰。我們的很多産業在國際競爭中總是處於很被動的地位,其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産業鏈短、細,在全球産業鏈或價值鏈中往往處於被肢解的地位,被別人組合,給跨國企業配套的特點很明顯。我國在經濟發展中曾面臨的安全問題,現在科技領域同樣也會遇到。高智惡意收購專利,從整個智慧財産權市場來説,它其實扮演的是掮客的角色,背後力量是其戰略投資者,主要是高科技跨國企業。
近些年,我國國家財政和企業都對科技投入了大量經費,以此來推動科技人員研發更多的專利,提升科技競爭力。但是,如果轉化體系競爭力不強,一旦被國際智慧財産權運營機構通過並購等方式將其納入他們的專利池進行組合,那麼這些專利的價值就會成百倍地增加。這種專利交易可能讓專利持有人在一夜之間變為千萬富翁,但對我國的産業命脈、科技命脈將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科技安全在全球化過程中也表現出很多新的特質。比如,現在中國的國家科技計劃怎麼開放,怎樣在開放中掌握主動權?如果把科技安全作為一個體系,那麼就應該具備預警能力,防禦能力和反擊能力,這三個能力缺一不可。如果國家不能全盤掌握國內的核心技術,不能掌握技術和企業的並購活動,不能對一些潛在的問題進行預警和預判,那麼就談不上保護。主動出擊才是最好的防禦。從這點上來講,科技安全不全是在研發出專利,生産出産品後,更多地是在形成專利前。我國必須樹立新的科技安全觀,要從過去單純在科技部門、管理部門來探討這個問題,上升到國家整體的高度;必須建立起科學的評估機制,從原來注重研發環節到關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從原來的單點防禦到現在整個體系的防禦。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