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海上絲綢之路”
- 發佈時間:2014-11-15 08:32:31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海洋局關於進一步支援福建海洋經濟發展和生態省建設的若干意見》政策解讀(十六)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援福建海洋經濟發展和生態省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從海洋資源綜合開發管理、海洋科技創新及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項目建設、開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先試、促進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海洋經濟對外開放等6個重點領域,賦予福建海洋經濟發展和生態省建設的16條支援政策,支援福建積極探索海洋經濟加快發展和生態省建設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爭取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和海洋生態文明工作取得更多成效,為我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意見》第十六條:支援福建參與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鼓勵和支援福建設立“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工作機制”,推動福建與東盟國家開展全方位海洋合作。
遠洋漁業邁大步
我省高度重視遠洋漁業發展,將遠洋漁業作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重要産業加以培育。2012年省政府出臺了《關於支援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九條措施的通知》,制定了鼓勵發展遠洋漁業的優惠政策,對更新改造遠洋漁船貸款進行貼息補助;2013年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十二條措施》,重點突出對遠洋漁業發展的扶持。
目前全省外派遠洋漁船已達438艘,捕撈作業區域已拓展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公海海域和印尼、印度、緬甸、毛里塔尼亞、幾內亞比索等國家經濟專屬區海域。並在印尼、緬甸、毛塔等國投資興建了7個集漁船停泊、維修、制冰、加工等設施較為齊全的境外遠洋漁業基地。
隨著我省臨港工業發展,淺海養殖發展空間受制約,為更好解決沿海漁民生濟和勞動力問題,我省積極鼓勵和推動漁業企業“走出去”發展海外養殖,拓展漁業發展空間。東南亞地區是閩籍華僑、華人最多的地方,開展漁業合作有著廣泛人緣優勢。目前,我省有7家企業和1個漁業專業合作社在印度尼西亞金馬安、阿豐納、瑟蘭島、巴淡島、納土納和緬甸伊洛瓦底省維桑等地建立漁業養殖基地,養殖面積近萬公頃,投資總額超5億美元。
我省充分利用“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國—印尼海上合作基金”,推進與東盟國家的合作,首批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順利開展。目前,印尼金馬安漁業綜合基地更新改造、中國東盟漁業産業合作及漁産品交易平臺(包括建立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海洋學院以及印尼納土納漁業基地綜合改造項目等我省申報的四個項目已獲外交部、財政部、農業部等有關部委批准。
合作交流更深入
我省引導和鼓勵企業、院校和研究機構“走出去,請進來”,開展國際間水産技術與人才等交流合作。2013年,我廳分別與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台灣海洋大學、南澳洲科研與開發研究院、澳大利亞—中國企業家聯合會、北美華商聯合總會、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等溝通,積極鼓勵包括華人華僑在內的海外企業家來閩投資興業、互利共贏,簽訂了“共同推進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關於海洋産業技術創新研究機構及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書”、“教育與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等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建設海洋文化交流合作平臺,打造海洋文化産業基地,組織“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依託“廈門國際海洋周”舉辦國際性海洋文化論壇,開展海洋博物館藏品互展交流,利用“哥德堡號海洋文化之旅”在中國航行期間,開展海洋文化宣傳交流,推動設立中國-東盟海洋文化研究機構。
海絲之路,重振雄風
隨著“二下西洋”戰略的實施,到2017年,預計全省遠洋漁業船隊規模將達到700艘、産量將達60萬噸,産值將達70億元,並將建立境外遠洋漁業綜合基地12個,初步建成佈局合理、裝備優良、配套完善、管理規範、支撐有力的現代遠洋漁業産業體系。
將加快推進我省首批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的落實;全面推進海洋文化交流合作,聯合有關單位,推出《海洋啟示》紀錄片,充分利用第四屆APEC海洋部長會議(廈門)平臺,宣傳福建在“海絲”文化中的獨特優勢;利用虛擬海洋研究院專家、項目等資源與相關國家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建立海洋人才交流互派、培養培訓機制;推動水産品出口貿易,福建水産品出口形勢較好,2013年水産出口金額51億美元,列居全國第一,同時,福建海外華僑、華人眾多,歷史上與海外水産貿易頻繁,要充分利用“中國—東盟漁業産業合作及漁産品交易平臺”項目落地實施的機會,加強與東盟以及其他國家漁業貿易,實現對海洋漁業資源的有效、合作開發與利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