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傳承民族之魂,銀川“有一套”

  • 發佈時間:2014-11-15 07:33:37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産,是創作創新的豐盈營養源”

  銀川,其實並不産銀。有的是建城2100年的厚重歷史、波光瀲艷的“塞上江南”風光。

  古老的黃河文明,濃郁的回鄉風情,神秘的西夏文化,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在這裡激蕩交融,養成了銀川性格包容、語言通用、飲食多樣、文化多元的城市性格。

  200多萬人口的銀川,不僅回漢親,移民親,見了遊客也熱情。在領略荒漠滄桑的途中,無論是乘坐馬車還是駝車,趕車的回民都會來上幾段高亢悠揚的“花兒”為你解悶。

  “賀蘭硯雕、宣紙烙畫、回族口弦、銀川小曲……銀川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多得數不勝數,在傳承創新上也有著自己的答卷。”市外宣辦副主任馬利劍説,為了防止這些絕活“人去藝失”,自治區已經設立了上百個“傳承示範點”。像瀕危的“花兒”和“回族踏腳”,已經引入中小學的音樂和體育課堂;回族刺繡、服裝、樂器、湯瓶八診等代表性強的文化遺産,則實現了貼標銷售。

  “最為寶貴的是賀蘭山岩畫,這些承載著遠古人類神秘資訊的圖騰,在漫長歲月的沖刷下,正在漸趨黯淡。”賀蘭山岩畫管理處宣傳科長田麗説,好在南京博物院文保研究所經過4年的研究,確診了岩畫因風蝕、凍融等造成的9種病害。今年9月起,南京博物院文保所副所長徐飛帶領的團隊,已經著手對16幅有片狀剝落傾向的岩畫,展開搶救性保護。

  “目前採用的搶救性保護方法,是把賀蘭山的同質岩石加工成極細微的粉末,配以瑞士産的最新‘愛勞達’膠粘劑,用極細微的針管對岩縫進行灌漿。”現場,負責工藝管理的劉慧雲講著南京話:“這個辦法,雖然不能讓岩畫返老還童,但能延年益壽。”

  文物的保護與合理利用,一直是對矛盾。但在銀川,出生在盱眙的張賢亮成功打造了一個“雙贏”的典範。

  距離市區25公里的鎮北堡,原是明清時期的邊防駐軍兵營。這種西部地區獨有的夯土殘破城堡,在一望無垠的荒漠中,有著濃烈的歷史滄桑感。張賢亮在保持景觀原始野性和粗獷的前提下,通過增設基礎服務設施,成功將“土圍子”打造成了銀川第一個5A級景區——西部影城。

  《紅高粱》、《牧馬人》、《新龍門客棧》、《大話西遊》、《喬家大院》……隨著百餘部影視劇在這裡完成拍攝,鎮北堡西部影城收穫了“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的美譽。

  “今年9月,張賢亮走了。他用遠見和創意,給銀川留下了一個強大的文化傳承創新的氣場。”在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寧夏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羅貴榮的工作室,這位聲名遠播的版畫家説,銀川是一座“富礦”,文化遺産充滿著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文藝家創作創新的豐盈營養源。面對沉甸甸的“創新文化之形、傳承民族之魂”責任,時不我待是應有之義。

  本報記者 張小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