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麼黏住600萬用戶?
- 發佈時間:2014-11-14 06:33:38 來源:南京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成立3年多,扇貝網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600萬,手機客戶端下載量超過1000萬。
這個致力於幫助用戶學習英語的平臺,究竟依靠什麼牢牢黏住客戶?
在近日舉行的南京谷歌開發者創業論壇上,記者遇到了扇貝網CEO王捷。他説,扇貝網其實並沒有什麼絕招,有的就是“心無旁騖地把自己的産品做好”,讓用戶一直用下去。
“看原版《達芬奇密碼》,萌生創業idea”
我本科讀的是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後來到比利時攻讀人工智慧專業,畢業後加入了一家比利時的創業公司。
我上班在布魯塞爾,卻住在另一個城市,每天都要搭乘火車去上班。為了打發時間,我開始在火車上看小説。那時候,丹·布朗的原版《達芬奇密碼》很流行,我一邊看一邊要時不時查不認識的英語單詞,嚴重影響了閱讀體驗,當時就萌生了一個idea,也就是“模糊想法”吧——能不能做一個程式,遇到生詞就放進去,它還會安排我復習,將生詞逐漸變為熟詞,這樣就能書越看越多,生詞越來越少。
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嘗試著寫了一個桌面端的程式。靠著這個程式,我讀完了全本的《達芬奇密碼》。
回國以後,我在上海一家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但心裏時不時點擊著那個idea,於是下決心自行創業。我將方案和一位朋友討論,再融合他的想法,這便有了扇貝網。
“用兩年時間,讓扇貝用戶真正掌握英語”
中國學生會花十幾年學英語,效果卻很糟糕,一個英語過了四六級的大學生,很可能無法順暢地閱讀一篇英文新聞。
顯然,問題出在教和學的方法上。因為英語不是考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所以,我們的産品——扇貝單詞,扇貝煉句,扇貝聽力,扇貝新聞,無一不是強調“練習”。拿“扇貝聽力”來説,我們把聽力文章分解成一句句話,用戶在聽的過程中必須真聽懂了才能聽下一句,且每句話不聽上幾遍就不能看原文。通過這種方式,“強迫”用戶明白認真地把一篇文章聽上幾十遍,效果自然遠遠好過東聽西聽幾十篇文章。
扇貝網目前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600萬,成了國內最大的線上教育平臺之一。我們的産品也從最早期的單詞,擴展到了閱讀,聽力,口語和寫作。
至於靠什麼黏住客戶?答案就是“成就感”。譬如,用戶在扇貝新聞上閱讀英語文章時,系統會標引這篇文章包含多少個學過的單詞,用戶就會強烈感受到自己此前的學習沒有白費。
換句話説,我們就是把傳統學習的“厚積薄發”過程,變成了一個“薄積”就能“薄發”的過程。我們的目標是用兩年的時間讓用戶真正掌握英語,用戶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成就感自然會驅動他們持續學習。
“將産品做到極致,才是創業的關鍵”
創業,有時候需要一些盲目樂觀。如果事先過多考慮困難,可能就會打退堂鼓。我在創業過程中,雖然經歷過很多坎坷,但並非集中爆發,因此也不會一下子會將人壓垮。其實,應對問題就是一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過程,自身的能力也會隨之一步步提高。
資金難?我們最早的天使投資,大部分來自認識了十幾年的朋友,他們未必理解這個項目要幹什麼,也不指望未來能賺多少錢,而是單純地相信我們不會故意坑他們而已。
推廣難?在項目早期,為了推廣,我每週六到南京鼓樓的英語角,每週四和每週日去上海的華師大英語角發傳單,但就是這種最笨的方式,積累了一批種子用戶。
現在回頭想,無論是資金還是推廣,其實都不是根本問題。將産品做到極致,才是創業的關鍵。所以,扇貝所有的産品都嵌有反饋系統,每天成百上千條的用戶意見,每一條都按照“冤有頭、債有主”的原則,讓相關的工程師答覆。這種模式讓團隊所有成員都站到了一線面對用戶。
扇貝眼下的運營模式,是提供免費的産品,付費的增值服務。打個比方,就像賣三明治,如果用戶只要麵包夾番茄,那麼不收錢,且提供很好的麵包和番茄;但如果還想夾個雞蛋、火腿或是奶酪什麼的,那就收些錢。至今,扇貝網沒有承接過一條第三方廣告,生存的全部收入都來自用戶的直接付費。本報記者 劉蒙丹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