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速出海須深化內部機制
- 發佈時間:2014-11-14 02:51:33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金融觀察
在我國金融加速出海已然成行的情況下,有必要深化包括匯率機制、金融市場、以及行政職能和財稅體制等一系列改革,為我國金融加速出海提供更為重要的軟實力支撐。
據《中國證券報》11月13日報道,為支援“一帶一路”的跨區域建設,我國不僅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而且相關部門正在指導籌建“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目前,多個東盟國家表示將參與該銀行籌建。
這是我國金融加速出海的節奏,自今年7月由我國牽頭的金磚銀行正式啟動後,包括亞投行、以及正在籌建的絲路基金,我國金融的加速出海,已經形成了多點突圍的態勢。
毫無疑問,對於經濟實力和金融影響力嚴重倒挂的我國而言,通過牽頭成立區域性的金融機構,不僅可以有效釋放我國相當一部分較有品質的過剩産能,而且可以有效拓寬我國高達4萬億美元外儲的投資空間,更可以直接助推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可謂可以起到“一石三鳥”之效。
但是,在肯定我國金融加速出海的大方向之下,結合我國當下匯率機制、金融市場、以及實體經濟的現狀,我們仍有必要理性認識到,我國金融的加速出海,僅是實現上述“一石三鳥”之效的必要條件,而絕非充要條件。
就匯率機制而言,眾所週知,一國貨幣欲想真正實現國際化、一國金融欲想真正具備全球影響力,其匯率的形成機制必須市場化。基於此,在我國金融加速出海之際,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極有必要進一步市場化,當然,為了避免短期內匯率波動過大,這一市場化的過程須是漸進性的,應統籌考慮未來不同階段的匯率波動區間、以及人民幣匯率機制完全市場化的方式方法和時間節點。
就金融市場而言,我們沒有必要否認,與歐美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相比,我國當前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相對較低、監管職能的有效性仍不夠充分。對此,我們應該認識到,如果我國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不能切實提高、金融監管不能做到切實到位,那麼,其必然會對我國金融加速出海造成阻礙,因為一個缺乏金融效率和有效監管的金融市場,根本無法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一個合適的投資通道。
就實體經濟現狀而言,回顧任何一個歷史上的金融大國,其均是建立在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實體經濟具備持續的創新能力,無論是國內資本、還是國際資本,才有可能著眼于中長期的收益回報介入其中,而不是短期的“快進快出”加劇一國的金融風險。此外,如果一國實體經濟不具備持續的創新性增長,也根本無法支撐起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因為一國貨幣國際化能否成功取決於貨幣匯率的堅挺度,而貨幣匯率的堅挺度,歸根到底又取決於實體經濟的景氣度。
之於當下而言,在我國金融加速出海已然成行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未雨綢繆,儘快深化包括匯率機制、金融市場、以及行政職能和財稅體制等一系列改革,以此為我國牽頭成立的多個區域性金融機構提供源動力,為我國金融加速出海提供更為重要的軟實力支撐。
□楊國英(財經評論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