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新的起點揚帆起航 以優質服務回報群眾信任

  • 發佈時間:2014-11-13 05:34:32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於家住彭州的市民來説,彭州市第四人民醫院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這是一家始建於1989年,以精神科、臨床心理科等為特色的醫院,在心身障礙、物質依賴、精神康復等方面的治療上,一直有著令人信服的表現。

  2008年的一場大地震,曾讓這家醫院遭受巨大的創傷,醫院設施受損嚴重,常規治療難以開展,醫院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然而,在接下來的6年裏,醫院在困難面前沒有屈服,而是選擇緊抓機遇,開拓進取,通過發揮優勢,為自身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4月,醫院通過省衛生廳醫院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正式晉陞為二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這標誌著醫院的發展建設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不僅硬體設施、技術力量得到了提升,服務水準也得到了全面提高,“晉陞為二甲固然可喜,但我們更看重的還是由此帶來的變化。以此為契機,不斷提升業務水準,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彭州市衛生局局長周權説。

  從管理細節抓起

  醫院正式邁入“二甲”行列

  作為一家有25年曆史的老醫院,彭州市第四人民醫院一直是彭州群眾信得過的醫院。2008年的一場大地震,曾讓這家醫院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困難之時,福建省伸出援手幫助醫院新建了院區,而對於醫院自身而言,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在隨後的6年時間裏,醫院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現開放床位512張,並配備無抽搐電休克、經顱磁刺激、心理CT等先進專科診療設備,無論技術設備還是服務水準,都得到全方位的進步。

  2014年,對於彭州市第四人民醫院來説是載入史冊的一年,今年4月,通過省衛生廳醫院評審委員會的評審之後,醫院正式晉陞為二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這不僅是對醫院多年來努力的肯定,同時也標誌著醫院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其實,早在2010年2月,院班子在充分考量和徵集意見後,就決定了全面開展創建二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的工作,並成立了院長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牽頭推動評審準備工作,具體組織落實並負責檢查督導。

  對於醫院來説,全面加強管理,是邁向“二甲”最重要的一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醫院首先對照標準完善醫院制度,印製了《醫院管理手冊》、《核心制度手冊》、《預案集》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手冊,並適時修訂完善。同時加快推進了資訊化建設。目前,醫院已建成並投入使用HIS、LIS、CIS、PACS系統,實現了內部資源網路共用,引進HRP系統建成了較為全面的醫院資訊系統,使資訊化系統由單純的“人、財、物”管理,發展成為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品質為核心”的醫院綜合管理平臺。

  在此基礎上,醫院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近年來,醫院成為廈門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姊妹醫院,與自貢市第五人民醫院、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了對口幫扶關係,並且與西南心理諮詢師培訓中心合作,在醫院設置教學點,開展心理諮詢師培訓,已培訓合格65人。近四年來,醫院共派出醫療技術骨幹74人次進修學習,組織728人次參加各級各類短期培訓。

  此外,近四年來,醫院共引進專業技術人才21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3人、研究生1人、本科生13人。並同福建省精神衛生中心聯合科研立項,同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積極參與北大六院《老年人心理服務需求調查研究》。今年,醫院還申請了《不同部位經顱刺激治療對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及陰性症狀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精神分裂症照顧者心理健康與心理韌性的相關性研究》及《團體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自知力的影響研究》3項科研課題。

  值得一提的是,彭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原名為“彭州市精神病醫院”,這個名字使用多年,當地群眾大都熟知。由於服務範圍的不斷延伸,在今年,經相關部門批准,醫院今年正式更名為“彭州市第四人民醫院”。

  建設“陽光家園”

  為患者提供優質溫馨康復環境

  談到彭州市的精神衛生工作,“陽光家園”是不得不提的一個關鍵詞。該項目是由彭州市衛生局和彭州市殘聯牽頭,在彭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建設的一個以開展精神障礙患者托養康復為主的服務項目,自2013年建成至今已服務精神障礙康復者25742人次,有132人已回歸社會,收穫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據副院長郭坤玲介紹,該項目佔地2650平方米,包括1000平方米室外康復場所,1000平方米農療場所,150平方米的養殖場和500平方米室內康復場所。服務對象主要為經治療處於穩定期或康復期的精神障礙患者以及無人照料的康復期患者。服務內容包括集中參加工療、農療、娛療等康復活動,以及健康指導、生活和就業技能培訓、康復者聯誼小組、家屬座談會等等。她説,該項目中,除了健康指導之外,技能培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他們將培訓進行了細化,分為生活技能、就業指導、人際交往技巧訓練和指導、康復活動四個內容進行開展,“比如生活技能,它包括獨自購物、穿衣搭配、縫補、刺繡、繪畫、電腦等等,而在就業指導環節,我們將為病員提供職業技能訓練、就業資訊、就業指導、職業能力傾向測試等服務,這些對病員回歸社會都非常重要。”此外,她還告訴我們,康復訓練項目都是根據精神障礙康復者的個人興趣愛好及自身情況來確定的,通過康復訓練,增強其適應環境、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能激發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樂趣,提高生活技能,增加對大家庭的認同感,促其早日回歸社會。

  根據功能需要,醫院還配備了醫療、康復、護理、心理諮詢師、職業技能培訓老師等具有專業資格的服務人員並建立有穩定的志願者隊伍。值得一提的是,借鑒一些先進的經驗,發展康復期的患者也會承擔一些志願者工作,“因為患者志願者更加容易和普通患者交流,而且從事志願服務的康復期患者也能從為他人的服務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對他們自身的社會功能康復有積極的意義。”郭坤玲説。

  積極開展患者回訪

  以優質服務回報群眾信任

  今年10月,為了提高醫院的服務水準,關注患者的康復情況,及時掌握患者的評價,醫院專門建立了隨訪系統,開始對患者開展回訪工作,在這其中也包括不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據了解,該隨訪系統與醫院數據庫系統介面對接,可以自動讀取患者資訊,並根據住院資訊及門診資訊中的復診內容,自動生成復診短信,通知患者到期復診。此外,還可以對患者添加用藥提醒任務,到期系統會以短信方式提醒用藥。而且,該系統還能根據實際需要,應用於各種隨訪工作,比如滿意度調查、醫風醫德調查、科研隨訪、健康宣教隨訪等,隨訪人員操作簡單,只需要根據問卷內容與患者進行溝通,並在答案中選擇反饋結果,很方便地就能掌握統計結果。

  系統還能提供健康宣教知識庫管理,可添加不同的知識條目,每個知識條目可設置對應的知識標簽。設置隨訪問卷時,系統可關聯該問卷對應的宣教知識,讓隨訪人員進行隨訪工作時,能非常方便地查看相關的健康宣教知識庫,以便給患者提供正確的院後康復指導。“該系統主要應用於關懷性、管理性及科研性的隨訪工作,對於規範隨訪工作、提高隨訪效率、提高醫療水準、改善醫風醫德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郭坤玲説,通過滿意度調查、健康宣教、用藥提醒、生活提醒、復診通知、生日節日問候等隨訪,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康復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據介紹,在此基礎上,醫院本著“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的宗旨,對服務流程進行優化,實行了“先診療,後結算”的服務模式。還開設了夜間門診,推行了無節假日診療服務,並開展多渠道預約掛號及建立排號系統,確保病人等候時間不超過10分鐘,門診病人就診時間在1小時以內……“晉陞‘二甲’,對於醫院來説是一個新的起點。如何以此為契機,開拓新局面,推動醫院繼續發展,是醫院上下都在思考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身心並重’的辦院理念, 把‘厚德、精誠、仁愛、和諧’的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全體職工心中,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準,以更優質的服務回報社會。”院長呂新明説。

  彭毅∕文

  圖片由彭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提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