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傳統村落的“美麗鄉愁”
- 發佈時間:2014-11-13 05:33:2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傳統村落融自然山水、民風民俗、建築特色為一體,承載著厚重的地域文化,寄託著人們的鄉愁。近年來,傳統村落遭到破壞的狀況日益嚴峻,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迫在眉睫。近期,國家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許多讀者來信表示,應加快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進一步保護歷史文化遺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實現保護與利用良性互動
筆者所在的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天寶古村,是江南歷史文化名村,入選我國傳統村落名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然而,古村內建築老化破舊,基礎設施滯後等問題也嚴重困擾著村民。近年來,鄉里啟動了古村保護工作,對天寶古村進行了保護性維修。但是,作為一個山區小鄉,經費不足、古建修復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與天寶古村一樣,許多傳統村落都面臨保護和利用這兩大難題。筆者認為,在城鎮化進程中,要讓傳統村落在保護中重新煥發光彩,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保護意識。傳統村落是生動的活教材,應通過宣傳教育讓村民知村、懂村、愛村,提高村民自覺保護意識。同時,發動民間力量、採用多種方法共同保護,使保護與傳承實現良性互動。
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對古村落建築進行修繕、對村內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進行整治。完善村內道路、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增加消防、避險等安全設施,整治河塘溝渠等公共環境。
三是要合理開發利用。在保護古村落的同時,要把當地村民的利益納入考慮。既要保持傳統鄉村風貌,又要發展傳統特色産業和旅遊業,提高村民收入,讓村民享受現代文明成果,實現安居樂業。
(江西省宜豐縣 吳 微)
鄉村建設不能“千村一面”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城鎮化進程中,隨意拆舊建新,破壞了傳統村落特色,造成鄉村建設“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如對傳統村落中古建築進行修繕保護時,不重視保持原有風貌和韻味;有的將古橋拆建為新橋;有的將厚重的古老石板村道硬化成水泥路面等等。如此名為保護,實屬破壞,加速了傳統村落的消失。
傳統村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産,應將傳統古村落保護好、利用好。對此,筆者建議:一要保持傳統村落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保持建築、村落以及周邊環境的整體空間形態和內在關聯,避免填塘、拉直道路等改變歷史風貌的行為;注重文化遺産內涵,防止過度娛樂化;合理控制商業開發面積比例,嚴禁以保護利用為由將村民全部遷出。
二要注重傳統村落人文和生態環境的延續性,尊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産生活方式,保護各個時期的歷史記憶,防止盲目塑造特定時期的風貌。挖掘和保護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等價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技藝。
三要建立保護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落實責任義務,制定保護髮展規劃,出臺支援政策。鼓勵村民和公眾參與保護傳承和科學利用,建立檔案和資訊管理系統,實施預警和退出機制,對保護項目進行跟蹤、監管。
(安徽省黃山市 吳壽宜)
形成保護古村落的社會共識
傳統古村落和古民居建築,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不可再生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産。近年來,各地對傳統村落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在不斷提高,但不容忽視的是,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重經濟輕文化、重開發輕保護的情況依然存在,建設性破壞傳統村落的事件時有發生。
究其原因,在於人們對歷史文化遺産的認識不足,保護意識不強,或者功利思想作祟,將歷史文化遺産作為“搖錢樹”,忽視了文化價值。因此,保護傳統村落,需要形成社會共識和自覺。
首先,要對傳統古村落進行再普查。通過查閱資訊資料,與實物逐一核對,摸清現有古村落數目,確保古村落一個也不被落下,全部建檔登記編號,納入監管保護範圍。其次,要對古村落進行有效監管。根據古村落所轄區域,實行黨政主管和建設、文化部門三方監管,責任人調動交班要交接古村落保護情況。再次,要建立古村落周圍施工聽證會制度。認真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堅決杜絕野蠻設計、野蠻施工等行為。施工過程中要加強監管,施工後對古村落是否受到損毀和侵蝕進行評估。
保護傳統古村落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鏈條過程”。必須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基層傳統村落管理能力建設,確保傳統村落管理的行政資源配置、項目安排和績效考核等制度的順利實施。只有當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形成自覺理念,傳統村落保護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湖北省武漢市 鄭傳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