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土地流轉帶來的新變化

  • 發佈時間:2014-11-12 09:31:2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初,江西南昌,田野上彌散著豐收的喜悅。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南昌市農業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原來的農民成為農業生産新主體,小塊土地耕作變成了規模農業。

  在這樣的變化中,地方政府該如何發揮監督引導作用,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面臨的機遇和困難有哪些,普通農戶的發展空間又在哪?記者在南昌市做了調查。

  如今,在江西省南昌市的稻田裏,已經很少見到“田主人”的身影。許多“田主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出去,代替他們在田間忙碌的是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在這種狀況下,南昌市積極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從而加快了農村土地流轉速度。

  過去的土地流轉大家多是口頭協議,現在,除了合同,還對承租人進行資歷審核,政府也設立了流轉風險基金。

  “兒孫都外出打工了!”南昌市南昌縣朱坊村老人朱欠眼對記者説。朱欠眼今年78歲,家裏的幾畝地以每畝300元的價錢流轉給了村裏的種糧大戶朱明海。

  “過去要外出打工,都是求著別人種自己的地,三四十塊錢就流轉出去了,而且都是口頭協議。現在土地流轉越來越多,一租就是好幾年,租地要簽統一的合同,農民的利益更有保障了。”朱欠眼説。

  近幾年,南昌市農村土地流轉勢頭很猛,農村的年輕勞力大部分都出去務工了,大面積的土地需要流轉出去。與此同時,一些種糧大戶想流轉更多的田地,卻沒有途徑找到合適的土地。

  為了順應政策與市場需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南昌市提出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市場,並將南昌縣和安義縣作為示範點,隨後又在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全面鋪開。

  記者在南昌縣武陽鎮土地流轉服務站看到,巨大的LED顯示螢幕滾動著供求市場的詳細資訊。服務大廳裏,粉紅色紙張的流轉交易申請書、委託流轉合同、流轉交易登記表等格式統一、擺列整齊,每一份合同都有自己的編號,清清楚楚地標明瞭土地流轉的規模、年限、種植作物、流轉價格等資訊。

  “以前村民把地給了親戚好友,口頭説一聲就算是流轉了,結果出現了許多紛爭。現在村組採集資訊、鄉鎮組織交易、縣裏負責頒證,流轉的程式規範了。”安義縣農業局總農藝師張可錢介紹。

  “為了降低土地流轉的風險,服務中心會對經營主體的資質、能力、産業規劃進行審核,只有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才能流轉到土地。”南昌縣農業局副局長陳曉平説。此外,地方政府還設立了農村土地流轉風險保障金,專項用於補償因經營主體無法履行合同給流出農戶所造成的流轉費損失。

  對於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土地不連片、中間“插花田”的難題,則有專門的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出面解決。安義縣在全縣105個村都成立了此類合作社,成員有村幹部、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輩,也有種植能手等。在保證村民自願流轉的前提下,他們一方面動員親戚朋友盡可能説服流轉,另一方面給“插花田”主人算經濟賬。許多人後來都改變了想法,把地流轉出去了。對實在不願意流轉的農戶,合作社則通過調地的方式,既滿足了規模成片,也尊重了農戶。

  規範有序的機制加速推進了南昌市的土地流轉。截至目前,南昌市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超過80萬畝,佔全市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30%以上。

  土地流轉帶來了規模效益,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但是大戶流轉土地後,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壓力大等難題。

  安義縣鼎湖鎮有個全國種糧大戶淩繼河,今年他一共租了1.8萬畝地,成片的流轉讓他可以規模化經營,各种先進的農業機械派上了大用場。

  走進淩繼河的種植基地,金燦燦的稻穀長勢良好。淩繼河告訴記者:“這是再生稻,是第一季早稻割完後又長出來的一茬新稻,畝産能達到573斤。由於品質好,稻穀賣2.5元一斤,加工成大米後賣10元一斤。”

  由於調整了種植結構,並進行精細化管理,種植大戶的效益要比一般的農戶高。淩繼河的流轉地最近剛收穫晚稻,在今年稻瘟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他的晚稻畝産達到1000斤,而有些農民因為病蟲害影響晚稻畝産不到500斤。

  通過土地流轉,種糧大戶提高了效益,獲得了豐收,但同時,他們也面臨著一些煩惱。南昌縣朱坊村村民朱明海借助流轉服務中心在本村流轉了500畝地,但卻很難規模化種植。“村裏有些地方沒有機耕路,機械化操作不方便。水網渠道因為沒有硬化而容易滲漏,遠一點的田就澆不到水。”朱明海説。

  在朱明海的流轉地裏,田壟界線依然分明,大田還是大田,小田還是小田。“村民擔心土地平整後容易起糾紛,只有看到自己的地塊,他們才安心。”因此,朱明海不得不原封不動地承包種植,這給機械進出增加了難度,特別是在收穫的時候,甚至需要毀谷進田,經營成本增加不少。

  此外,資金問題也是困擾種糧大戶的難題之一。種糧大戶反映,每年的5月份都是最急需資金的時候,農資農機配備需要大量的資金。

  為了解決新型經營主體投資發展的困境,安義縣整合農業項目資金1000余萬元,為新型經營主體改善農田基礎建設,並推出了“兩權”(承包經營權、流轉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有效緩解了經營主體融資難的問題。

  隨著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種糧大戶面臨的另外一個難題就是無地可租。截至目前,南昌市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達7094家,南昌市各類農業專業大戶8000余家。南昌市不少農村土地已經整村出租,許多新型經營主體不得不走出本村,到外村、外縣甚至外省租地。

  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普通農戶各有各的情況,各有各的選擇,流轉土地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劉高美是安義縣鼎湖鎮西路村村民,過去他從外出務工的親戚那裏流轉了40多畝地耕種,但是效益並不高,種地加上副業一年收入只有2萬元。後來他外出做生意,結果因為沒有經驗而虧了本。

  2010年,他回到了西路村,被種糧大戶淩繼河動員去種地。“我負責管理,沒想到第一年就超産,收入13萬元。”劉高美説。今年他估計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

  “隨著地租上漲,有些中小規模的新型經營主體壓力增加,轉而投向更大的大戶懷抱。”淩繼河説。在他的企業,負責管理種植的是6個合作社加4對夫妻組成的14個大隊。合作社裏每對夫妻每個月5000元收入,此外還能享有每畝地增收利潤的55%。

  也有一些中小規模的承包戶經營有方,不但不放棄現有的流轉地,還準備繼續擴大規模。南昌縣朱坊村的種糧大戶朱上京承租了280多畝地,現在他正奔走外村租地,計劃明年再擴租幾十畝。

  與中小承包戶的分化類似,在流轉規模日益擴大、新型主體不斷成長的背景下,普通農戶同樣面臨著租與不租的選擇,同時也面臨著租與不租效益的差別。

  安義縣鼎湖鎮前溪村劉家村小組村民劉光玉已年近花甲,但一直在种家裏的3畝多地。“大戶一早就找過我,想要租我的地,但是我沒同意。因為這3畝多田我自己種並不費力,也不圖多大效益,就為有點事情做。”劉光玉説。對他而言,種地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劉家村小組,還有十多戶像劉光玉一樣還在種田的老人,對這些農戶來説,自己年齡較大,外出打工已經不便,在家裏種幾畝地也不累,因為從種到收有各種專業服務組織來幫忙,而且自己種的收入比租出去還是要高一些。不過,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是,再過5年、10年,自己幹不動了,也許家裏的地就不得不租出去了。

  南昌市農業局副局長李淑英説,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普通農戶各有各的情況,各有各的選擇,流轉土地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必須要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開展土地流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