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建設蓄積“綠巨能”

  • 發佈時間:2014-11-12 01:00: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旭 葉含勇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先污染後治理,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這條産業與環境殘酷博弈的發展之路,曾經和正在被國內一些地方或明或暗追隨。但是,這條路在長江上游生態保護重地行不通。堅持“環境立縣”30年,四川省長寧縣逐漸走出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生態産業文明之路——

  要不要發展工業,曾經是一個問題

  “個別領導幹部精神不振,工作不在狀態,開拓創新精神不足,特別是一些幹部還存在‘守攤子’、‘跑路子’、‘混日子’的現象,工作的心思和精力沒有完全放在幹事創業上。”

  在今年7月長寧縣政府召開的一次全體會上,長寧縣委書記何文毅對部分幹部提出不點名批評,背景則是上半年經濟發展狀況不盡如人意。幹部隊伍出現上述狀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出於自身利害得失的考量。一位幹部説,現在領導最容易在兩個環節出狀況,一個是在表彰獎勵的前公示環節,一個是在提拔上任前的公示環節,為了不出事,寧肯少幹事。

  二是出於對地方發展定位的考量。長寧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招商引資門檻高,項目推進慢情有可原。其實,關於發展路徑的討論,早在15年前就開始了。長寧縣選擇了環境立縣、工業強縣,走生態型經濟發展之路。

  三是出於對經濟發展大形勢的考量。當地一位老闆説,長寧錯過了招商引資的黃金十年,那時土地、信貸、稅費等政策,對投資商一路綠燈,現在閘門越收越緊,對外來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走低。

  那麼,長寧不發展到底行不行?想要快速發展的條件到底具不具備?記者調查發現,長寧加快發展還確實正當其時。

  首先,加快發展是長寧打造竹生態養生名城的客觀需要。長寧縣城地少城小人氣弱,周邊景區旅遊業的興旺給縣城帶來了巨大客流,但落後的基礎設施讓不少遊客感到失望,來了留不下來,為此必須逐年加大城市建設的投入,裝好房子才好待客。

  其次,加快發展是改善廣大群眾生産生活條件的客觀需要。據長寧官方統計,2013年,長寧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僅為4億元左右。記者在長寧部分鄉村調查發現,一些農民至仍然住在土坯草房裏,有的才剛剛進入公共財政援建的新居,更多的需求只能一步一步來。

  再次,加快發展是轉變發展式的客觀需要。當資源環境已經不能支撐傳統的發展模式和速度,許多地方不得不考慮轉身的時候,長寧已經站到了轉型發展的最前沿,幾十年生態建設蓄積的“綠巨能”,正在轉變為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一位已卸任的長寧老領導説:在長寧,生態建設不單純是回歸自然的運動,更是一種對發展方式的求索,追求的是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雙贏,這就是長寧的辯證發展觀。

  兩地五基地,最終為了人的棲居地

  自2002年正式確立“環境立縣”、“工業強縣”等區域發展戰略以來,長寧縣生態與經濟發展逐步並駕齊驅。

  據長寧縣最新統計數據,到2013年,長寧縣森林面積達8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5.4%;新增建成區面積0.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1.2%,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10個鄉鎮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其中,雙河鎮被評為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與此同時,長寧縣域經濟也結出碩果。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均是兩位數增長;長寧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49戶;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成功引進重大涉旅項目12個,預計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7.71億元,其中實現鄉村旅遊收入22.19億元。

  這份成績單,來自長寧對發展戰略和産業定位的鎖定。打造竹類産業、綠色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新型材料、新型能源開發“五基地”,推進“工業強縣”戰略;打造國際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川南商貿物流高地“兩地”,推進“三産活縣”戰略。

  始建於2008年的北部生態工業集中區,承載了以四川普什醋酸纖維素公司為龍頭的新型材料基地、以富源發電設備公司為龍頭的機械製造基地、綠色食品加工基地、長江香爐灘碼頭商貿物流基地。而南部資源開發加工經濟區,則承載了竹類産業基地、頁巖天然氣新型能源開發基地等。

  在工業發展上,長寧堅持以創建省級“兩化”互動示範工業園區為重點,力爭到2019年,園區建成區面積超過8平方公里,入駐企業超過10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36億元。

  在第三産業發展上,長寧以打造國際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為重點,突出旅遊在第三産業中的主導地位,大力發展健康養生、物流會展、文化創意等新興産業,力爭到2019年第三産業增加值達到75億元以上,佔GDP的30%以上。

  在現代農業發展上,長寧堅持把農業培育成為一二三産業互動發展的基礎性産業,大力培育都市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訂單農業等“三農”新業態,加快推進酒類食品、林竹等農産品精深加工園區建設,促進特色農産品加工企業集聚集群發展。

  兩地五基地,最終都要落腳于改善人的棲居地。長寧縣縣長董茂成告訴記者,到2016年和2019年,全縣森林覆蓋率要分別達60%、62%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達49%、61%以上,推進竹文化、養生文化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加快建成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更美的幸福新長寧。

  大招商招大商,栽下梧桐引鳳凰

  在堅持科學的前提下,如何加快發展?項目支撐、龍頭引領、園區承載的集團式、跨越式發展思路如何落地?

  據了解,長寧從引資環節就開始創新和突破,依託長寧五大産業基地開展産業鏈招商,引進上下游産品或上下游配套生産經營企業,同時逐步實現由政府招商向市場招商、企業招商轉變,爭取推動現有投資者引資,形成“葡萄串聯動效應”。

  為充分調動企業、仲介組織的招商積極性,促進全民招商格局的形成,長寧縣結合當前發展戰略和産業定位,出臺了新的激勵措施。

  鼓勵招大商:提高了“優先安排用地計劃”項目的投資門檻,工業項目從58萬元/畝,提高到150萬元/畝,第三産業項目從58萬元/畝提高到100萬元/畝;賓館酒店、養老、養生項目,固定資産投資規模越大,財政支援力度越大;國際國內500強投資,支援政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

  鼓勵委託招商和企業招商:縣政府委託仲介機構或自然人(財政供養人員除外),在規定時間內對項目進行招商引資,長寧現有企業通過自身優勢新引進上下游及相關配套項目,單個項目最高獎勵均可達到100萬元。

  在創新政策激勵下,2013年以來,長寧先後成功簽約西南桃園影視城、萬頭有機生態肉牛養殖及深加工、重竹型材綜合加工生産等20個招商引資項目,協議總投資67.29億元;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3億元,同比增長9.75%;10個省市重點督辦項目全部履約並建成6個。

  在第15屆西博會上,長寧又簽約24個項目,協議金額42.8億元。其中,花漫水鄉旅遊度假區建設項目就是充分體現“一二三互動、産城村融合”的綜合開發項目。據介紹,該項目打造完成後,將集花卉、鮮果採摘、農耕文化體驗、生態園林觀光、淯江竹筏漂流、水果基地、騎馬、山地自行車、登山徒步等項目于一體,預計年旅遊收入可達2.5億元以上。

  據長寧縣投促局等介紹,長寧已形成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機構、一套方案的重點項目推進體系,對每個重點項目堅持“周小結、月會商、季交賬”推進機制,每月紅黃旗評定、掛牌銷賬、年終考核的督查督辦機制。2013年,全縣207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産92個,加快推進40個,新開工55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