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刺激政策或不宜久留

  • 發佈時間:2014-11-11 21:29:3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欒國鍌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在遏制中國經濟下滑的策略上,使用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應已經變得微乎其微。而且刺激政策只是讓經濟數據看起來比較好看,但卻無法扭轉製造業的産能過剩,也不能讓高企的房地産庫存重新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火車頭。”經濟學家、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日前在第十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暨蘭格鋼鐵網2014年年會上如是説。

  馬光遠認為,三季度經濟數據不夠亮麗,特別是後危機時代受前期政策的影響遠超預期。而且産能過剩,房地産週期性的調整,意味著經濟下探的壓力仍然很大。但是,就總體增速而言,處於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速並不慢,7.3%的經濟增速並非難以承受之重。更應該關注的是經濟下滑背後的結構性缺陷以及無法預知未來的政策的應對。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刺激政策已經不再合適。馬光遠指出,中國在經歷了4萬億元的刺激政策之後,宏觀政策的應對和複雜程度超乎想像。宏觀政策事實上是在火中舞蹈,既要保持身體的平衡,又要面臨舞姿是否優美的挑剔;既要避免重蹈過度刺激造成難以消化的負面效果,又要避免經濟快速下滑而失速。“刺激政策無疑能讓數據看起來比較漂亮,但卻無法扭轉製造業産能過剩,無法讓庫存高企的房地産重新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火車頭。”馬光遠説。

  馬光遠認為,當下的政策應該長短兼顧,在穩定經濟預期的同時,更多地採用具有結構調整因子的宏觀政策,不要讓冒險的刺激主義主導中國宏觀政策的舞臺,也不能罔顧流動性緊張的現實而在貨幣政策上無所作為。

  馬光遠建言,應該堅決將刺激政策趕出中國宏觀政策的舞臺。對於宏觀經濟的長治久安而言,最好的穩增長措施就是推動結構性改革,以改革激勵轉型,並淡化對速度的追求。只要就業穩定在合理水準,就推動改革,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並利用中國經濟減速的時間窗口,扭轉國人的“經濟世界觀”,犧牲速度,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打開一條通道。(欒國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