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院士李德毅:2025年路上八成車輛自動行駛

  • 發佈時間:2014-11-11 18:17: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1月11日電(記者余曉潔、賈遠琨)猛獅3號智慧車在京津高速臺湖收費站至東麗收費站,使用攝像頭、雷達以及GPS,安全行駛114公里。平均時速79.05公里,最高時速110公里,自主超車12次,鄰道超車21次,油門操作1816次,剎車操作30次,轉向操作1萬餘次。有司機坐在駕駛室,但全過程無人工干預。

  這不是科幻小説。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領銜的課題組順利完成的試驗。此項試驗已進行20次,累計智慧駕駛2萬公里。

  “到2025年左右,路上80%的車輛自動行駛。實際上是自動駕駛和人工駕駛長期並存,雙駕雙控,互為補充。借助自動駕駛,更多‘菜鳥司機’在道路上將更加自信。”李德毅在11日于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創新驅動發展:大數據時代的人工智慧高峰論壇”上説。

  雙駕雙控的自動行駛與真正意義的無人駕駛還有很大差距。那麼以輪式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移動機器人會迎來無人駕駛時代,顛覆傳統的汽車産業麼?

  “是顛覆路線還是漸進路線?從事資訊化和人工智慧的人,與汽車行業的人觀點不同。”李德毅説。前者認為,正如數位相機顛覆柯達膠捲,智慧移動機器人對傳統汽車行業來説是顛覆性的。它將從根本上提升人類移動生活的品質——無人車全程開路,你接電話、談生意、睡覺想幹嘛幹嘛。

  汽車行業的人選擇漸進路線,持“一冷一熱”雙重態度。

  所謂“冷”,即認為無人駕駛可望而不可即,不看好不設方向盤的無人車。所謂“熱”,即認為智慧駕駛對汽車不是顛覆,不是災難,而是福音。通過不斷增加自動駕駛要素,提高安全性,能大大延長汽車産業的繁榮期。

  “從倒車提醒到語音導航,從自動換道到自動泊車,從夜間自動行車到城際高速自動行車駛……汽車廠商紛紛在自己的品牌車型中添加自動駕駛要素。”李德毅説。當務之急是提高感測器性價比,降低成本,實現量産。

  他認為,機器人不一定兩個眼睛一個鼻子,能替代人某種功能的機器就是機器人。

  “機器人革命真的來了!它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産生活。”李德毅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