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2P金融面臨新考驗
- 發佈時間:2014-11-10 08:50:5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廣州11月10日電(記者孫飛)繼去年末發生“倒閉潮”後,國內P2P金融(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小額借貸交易)行業近期再陷“風險頻發期”。第三方機構“網貸之家”最新統計顯示,剛剛過去的10月共出現包括老闆失聯、提現困難等問題的P2P平臺35家,單月問題平臺數量居歷史第一。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P2P平臺“跑路”的根本原因在於“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相關金融機構的貸款在年底由於企業經營困難而回收不力,或者實體企業由於利潤率不足難以支付借貸的利息,所以造成逾期或壞賬,從而導致跑路現象。
“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3%,創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新低,産能過剩等經濟結構的調整使經濟下行壓力仍比較大,對P2P行業産生一定負面影響。”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説。
作為一類準金融機構,在經濟下行時期P2P平臺理應緊縮銀根,否則即要面臨壞賬增加的風險。但同時,作為一個新興業態,眾多資本、熱錢又涌入P2P領域,逼迫P2P機構逆勢擴張。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本以外向出口型經濟發展模式為主的地區出現P2P“跑路潮”。在浙江,2014年10月就有萬通財富、如通金融、融益財富、朝助創投、浙江傳奇、銀坊金融等6家P2P平臺跑路,涉及投資人資金5億多元。
一些經濟學者認為,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下,融資結構亟須優化調整,更多的服務於創新、新興産業發展。
“現在P2P行業‘玩票兒’現象很嚴重,很多企業主都是自己的行業不太景氣,覺得P2P能掙錢就想進入這個行業,行業門檻較低。”一位網貸業內人士説,“這些機構的風控能力很有疑問,想想看P2P的借款人基本都是從銀行無法貸到款的,連銀行都不敢借的,你P2P的風控做的不到位,風險能不大嗎?”
與傳統銀行借貸相比較,P2P儘管聲稱利用“大數據”等手段,但違約率、不良貸款屢仍高出銀行數倍,投資人“踩雷”、網貸平臺“跑路”現象頻現。
“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10月成交量過億平臺達到51家,較9月新增6家,這些平臺累計成交量達149.60億元,佔總成交量的55.74%。其中,紅嶺創投、陸金所、溫州貸等成交量前十位的平臺,累計佔比達30%,比9月提高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