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十一”來臨 還準備“血拼”?

  • 發佈時間:2014-11-10 05:32:42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1日,又來了。“雙十一”這個由電商創造推動出來的網上購物狂歡節會再度火爆嗎?

  “雙十一”對於電商來説是名符其實的 “吸金節”。2012年 “雙十一”,全國網購額達191億元。2013年“雙十一”,僅支付寶交易額高達350億元。

  前幾年的“雙十一”,網購達人們在享受血拼的快感後,細細盤點一下戰利品卻發現並沒有那麼快樂:有的被商家的“優惠”促銷忽悠,特價99元買回的衣服,實體門店裏僅售78元;買回的貨物和展示商品不一樣,要維權退貨卻很難;心血來潮搶回的東西,卻被束之高閣;付款近十天了,貨物還沒有收到……

  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今年 “雙十一”還會存在嗎?瘋狂的搶購行為今年還會持續嗎?電商們的服務水準和誠信度會提高嗎?售後物流環節有保障嗎?

  11月5日,距離“雙十一”還有6天時間,以淘寶網、天貓、京東等為首的各大電商早早就打出了發紅包、大促銷等誘人廣告。身邊很多朋友也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準備在網上“血拼”一番。太原市民王曉紅説:“去年‘雙十一’過後,單位門口的快遞都堆成了山。這兩天,同事們已經紛紛開始討論需要購置的物品了,估計今年‘雙十一’比去年還要火爆。”

  “去年‘雙十一’,熬夜花了三個月工資卻買回了很多沒用的東西,很後悔衝動搶購行為。今年,我會吸取教訓,網購會更加理性。”太原市民王翔表示。“俗話説,買家沒有賣家精。今年‘雙十一’前我認真做了功課。看購物網路攻略,設定購物品種、消費數額,並到實體店內了解,力爭做到冷靜消費。”李莉説。

  10月底,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56.1%的受訪者打算在今年“雙十一”網購,24.4%的受訪者直言屬於網上衝動消費的“剁手族”,對於“雙十一”54.2%受訪者最擔心虛假宣傳、價格虛標。

  調查結果表明,“雙十一”並不是電商剃頭挑子一頭熱,而是有眾多的網購粉絲追捧。也可以看出,消費者對網購寄予厚望的同時,表達出對電商的不信任。

  在經歷了“雙十一”網購中的各種波折之後,人們的網購消費更趨理性了。

  國家工商總局總結出“雙十一”消費者受到侵權的“重災區”:假打折誤導消費者,以及虛假宣傳及違法廣告;網路經營者使用“全網價格最低”“史上最低價”“銷量第一”“排名第一”等違規用語開展廣告宣傳。

  為此,今年國家工商總局針對“雙十一”加強了對電商的監管。

  10月31日,國家工商總局約談了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等10家電商,主要圍繞“銷售行為管理混亂”問題展開討論,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網路商品價格。並提醒各大電商企業,“雙十一”要防範先漲價後降價方法虛構優惠促銷,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嚴禁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資訊發佈,不得因促銷降低商品品質,禁用“史上最低價”等宣傳語。並要求商家嚴把商品品質,保證送貨以及退換修服務。要嚴格履行對消費者做出的承諾,妥善、高效處理消費者投訴。

  同時,我省相關部門也對快遞業務旺季期間服務做出規範,要求快遞企業應持續提供快件收寄和投遞服務,不得擅自停收或停投快件。有了相關部門的監管和約束,今年“雙十一”網購環境一定會有所改善。

  專家表示,“雙十一”這種集中引導性的電商消費模式與近年來備受詬病的 “十一”長假似有相通之處。消費者集中網購,嚴重透支體力、精力,同時對電商、銀行、物流等行業形成巨大壓力,造成服務不到位。隨著網購的日常化、普及化,電商們應該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網購進入新常態下的經營服務模式,讓網友們能夠在更加分散的日子裏享受到網際網路顛覆商品零售方式上所帶來的紅利。

  專家同時提醒消費者,面對“雙十一”,要理性網購,並擦亮雙眼,防範網購帶來的交易風險。

  本報記者 謝昌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