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假“國寶幫”更應該警惕

  • 發佈時間:2014-11-10 04:31:5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善言齋專欄

  最近輿論界突然又掀起對“國寶幫”的口誅筆伐。

  主流學術圈與這個群體的思想交鋒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不管其中牽涉的案件何其荒誕搞怪,我們都可大略看出,大家的根本衝突其實並不在審美分歧,而集中體現在對真與假的辨識上。

  提到“國寶幫”,至今仍有不少圈中人一頭霧水,這實際上是一個專門收藏古董的特殊群體,他們可以是不特定多數的人,且年齡、職業無分界限。這個群體的成員多未接受過正規的藝術品和古董收藏專業訓練,對藝術品鑒藏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他們堅信民間散落著大量未經發現的國寶級藏品。這些藏品可能是出自“汝官哥鈞定”這宋朝五大名窯的精品陶瓷,也可能是范寬、唐伯虎、鄭板橋、或其他任何文物界人士聽了如雷貫耳的古代名家的字畫,更可能是以前某位皇帝或傳奇人物的文玩信物……總而言之,這些東西極其難得,是官方和民間公認的珍寶,不知什麼原因就流落到了他們手上(暫定為別人不懂珍惜或不長眼睛),中間曲折離奇的故事一言難盡。不過,在他們獲得這些“珍寶”、且在無意識的顯擺中使之幾經拋頭露面後,“珍寶”的真實性遭到了大量權威專業人士的不斷質疑。不管是出於利益和面子的考慮,還是出於對自身專業素質和購買渠道的堅信不疑(也有人説是執迷不悟),被質疑者必須與身邊一圈志同道合的朋友抱團起來,面對“謠言”守望相助、共同反擊。久而久之,這些人便成了同一戰壕的聯盟,加上促使他們走在一起的是那些充滿爭議的“國寶”,因而被外界戲稱為“國寶幫”。

  值得一提的,“國寶幫”在收藏觀念上雖然普遍抱有撿漏的心態,但其社會基因裏卻沒有半點草根的成分,而大多屬於那種已經實現個人財務自由的財富精英。在審美價值觀上,他們也並不一定與主流脫節,這主要歸功於民間流通的贗品多與真品有著無限接近的藝術性。他們被主流邊緣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假貨不假的誤判有著處子般無可質疑的捍衛意識。這種在別人看來有點過份的自信和自尊,一度讓他們與所有持不同意見的藏友決裂。

  “國寶幫”的興起,實際與數十年來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背景有關,民間財富經過持續快速的積累後,必然要尋找多元化的配置渠道。早在幾年前,中國已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很多有購買力的財富精英,實際上是在沒有任何知識準備的情況下,就融入了時代的大流,成為這個行業最主要的參與者。

  筆者的身邊,其實也有很多“國寶幫”的成員,有些甚至是筆者非常敬重的朋友。因為交友不慎、“愛得盲目”,他們很久以前就被一些賣假古董的集團盯上了。在經歷多輪洗腦式的“專業熏陶”後,他們先是與售假人員結為知己,爾後很自然便成了假貨的受害者。筆者認識的一位老先生,學歷本不高,平生很愛學習,身邊人都叫他老學究。筆者年青時所受的藝術啟蒙教育,幾乎都得益與他的交往,直到成年後才知道,老先生窮其一生收藏的一屋子“珍寶”,原來多是經不起推敲的贗品。

  這位老先生,不過是當前數以萬計的“國寶幫”成員的一個縮影。實際上,他們不僅是主流學術圈應該盡力去幫助的受害者,也是當前整個國內藝術品市場得已迅猛發展的主要動力。回到贗品的問題上,如果其收藏的目的僅僅是自娛自樂,而不涉及任何把它們社會化、商品化的行為,那這種個人的錯誤是無可厚非且值得同情的。

  對於知識精英階層來説,更應該謹防的是那些以制假售假為生的假“國寶幫”成員,他們才是這個時代的加害者。只有首先從法律上把他們滌清,藝術品行業才會恢復正常的發展秩序,社會上也不會再有人同流合污,而“國寶幫”則自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馮善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