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麗農場做好山水文章

  • 發佈時間:2014-11-10 02:31: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郭少雅

  初秋時節,隨贛江水一路北上,穿過群山掩映的太平墾殖場、經過遍山紅橘的雲山墾殖場,就可以看到碧波萬頃的鄱陽湖。這是一次江西墾區之旅,“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環境、一流的種質資源,是江西墾區最為寶貴的資源,也是江西墾區發展綠色生態産業最堅實的基礎。”江西省農業廳副廳長、農墾辦主任唐安來説。坐擁鄱陽湖這片我國乃至世界珍貴的生物、生態涵養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優勢愈加凸顯,山水之間,江西農墾朝著“快樂農業、幸福農工、美麗農場”的規劃目標篤定前行。

  “守住這片純凈的土地,總有一天它會發揮作用”

  鄱陽湖西南岸,恒湖墾殖場的水稻高産創建萬畝示範場上,綠浪翻滾,成群的白鷺忽而衝向天空,給藍天添上一朵飛快流動的雲彩。恒湖墾殖場副書記羅名捷告訴記者,早在本世紀初,恒湖農場人便意識到了自己腳下這片純凈土地的重要性,“早在10年前我就跟農場職工説,留住這片純凈的土地,早晚有一天這塊土地會發揮作用的。為此,恒湖人硬是拒絕了那些迅速帶來高額回報的小造紙廠、選礦廠。”

  農場職工徐勇承包了500畝水稻田,採取“稻蛙共生”的種養模式,稻蛙米是品質極高的有機大米,田蛙是完全靠捕食害蟲自食其力的“野生蛙”,“稻蛙共生”雖然一年只産一季稻,可畝效益近萬元。唯一讓徐勇有點發愁的,是“鳥太多了”,“農場每年都要對我們這些種植大戶進行培訓,不厭其煩強調生態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這鳥多了,其實是大好事!”徐勇呵呵笑。

  生態農業催生了相應的社會化服務主體。恒湖墾殖場濱橋農機合作社是江西農墾首個水稻植保機械化合作社。見到理事長李能銀時,他正指揮著自走式噴桿植保機在稻田防治二化螟。“以前人工打藥得3次,如今只要兩次就可以了。不僅農資成本低了,而且因為葉面噴灑均勻、藥品更加稀釋,機械化植保把藥物對土壤和農作物的負面效果降到了最低。”

  濱橋農機合作社統一採用生物農藥、天敵防治和太陽能滅蟲燈等手段來進行水稻植保,從插秧到收穫全程服務。“一畝地的管理費用只需要60元,比農戶自己侍弄要節省50%。”李能銀説,“省錢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連續3年的綠色植保,合作社負責的水稻田裏,白鷺多了,早就難得一見的野生黃鱔變得常見,到了晚上,蛙聲一片!”

  “保障糧食安全是農墾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去年,江西農墾糧食生産實現‘十連豐’,糧食總産達到686812噸,商品率64.21%。共青、恒湖、康山等農場作為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更是要守好一方水土,才能給老百姓提供吃著放心的大米。”江西省農墾辦綜合處處長鍾先梅説。

  “守好青山綠水,就少不了咱的金山銀山”

  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江西農墾,在上世紀90年代,受制于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陷入發展困境。如何在928萬畝土地上挖掘潛力,成了擺在老墾區面前的新問題。江西農墾瞄準了“綠色農業”這個抓手,把開發綠色生態産品作為重大戰略,把資源優勢變成産業優勢和市場優勢。綠色生態農業,讓這個包袱沉重的老農墾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跨越,向國家交付了一份國有農業企業如何引領現代農業、保障農場職工權益的完美答卷。

  “五精農業”——産業結構上發展精緻農業、産品結構上發展精品農業、技術結構上發展精準農業、主體結構上發展精兵農業、品牌結構上發展精牌農業。“山還是那些山,水還是那片水,人還是那些人,可江西農墾的面貌大不一樣了。”唐安來説。

  站在永修縣境內的雲居山下抬頭眺望,雲山集團(原雲山綜合墾殖場)羅殿農場的5000多畝柑橘園正陸續點亮一盞盞“紅燈籠”。

  村民李光明看著一個個拳頭大小的柑橘密密匝匝地綴在枝頭,扳著指頭算一算,今年自家40多畝柑橘園的收入應該不下10萬元。“雲居”柑橘以“皮薄、汁甜汁多、無籽無渣”著稱,“我們的柑橘可不簡單,肥料、農藥都要到統一供應點購買。以前一棵樹需要6~7斤化肥,現在只要2斤糞肥就可以了。”

  雲山集團已經成了全國為數不多的國家級綠色食品建設示範基地,“雲居”牌柑橘、水蜜桃、楊梅、板栗、草莓、李子都獲得了綠色食品證書。在完善規範的産業鏈基礎上,雲山農副産品95%都實現了品質可追溯。

  李光明的橘子經過果林公司的收購、分揀加工和包裝,進入雲山集團所有的江西省最大的柑橘交易中心時,每一個外包裝上都貼上了一個二維碼。消費者手機一掃,柑橘出自哪個基地,種植農戶是誰,種植期間肥、藥施用情況一目了然。“這麼嚴格的標準,咱能不按規矩管理嗎?按規矩種橘子,錢自然也就賺到了。”李光明説。

  走進永修雲山甲魚良種繁育基地,就更能體會到農墾人對這片水土的深厚情感。“鄱陽湖水系中華鱉是我國最好的甲魚品種之一。這種甲魚的裙邊寬厚,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是鄱陽湖給農墾人的寶貴財富。”雲山集團負責人王傳樹告訴記者。

  在育苗車間裏,憨態可掬的小甲魚在水中靈動地遊曳,由於品種優良,且養殖過程中採取微生物防治病害、小魚蝦餵養的方式,鄱陽湖中華鱉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市場需求很旺,而良種場培育的龜苗更是帶動了附近幾百戶農戶走上了致富路。

  “雲山集團擁有37萬畝林地,可這些年,我們把‘砍樹效應’變成‘看樹效應’。要求各個農場的森林覆蓋率只能增不能減。”雲山集團總經理楊友盛説,“守好青山綠水,就少不了咱的金山銀山。”

  “得讓農場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穿過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塘,綠樹掩映中,南昌市灣裏區的梅嶺墾殖場,依託梅嶺國家森林公園,已經成為南昌市民休閒娛樂度假的最佳去處。

  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築次第坐落在芳草萋萋的山坡上,各色農家樂生意正忙得紅火。梅嶺墾殖場黨委副書記龔烴告訴記者,三年前,場區職工還住在土坯磚木結構的職工宿舍裏。“寧可不開發,也不能破壞生態”,梅嶺人將危房改造和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房屋風格統一、職工向場部集中、污水處理等環保設施先行。短短幾年間,一座美麗的小城鎮出現在梅嶺腳下,場部職工足不出戶便可在家門口依靠經營旅遊服務業,家庭年收入超過十萬元。

  行走在曾經由十萬農墾人胼手胝足建起的康山大堤上,荷塘、芡實塘、魚塘如同一面面碧綠的鏡子,散落在鄱陽湖畔。康山墾殖場擁有5000畝芡實生産基地,康山墾殖場黨委書記胡少輝告訴記者,有“水中人參”之稱的芡實對水質要求極高,稍遇除草劑、生活用水、工業廢水等污染即會死掉。康山墾殖場的芡實個大、殼薄、味美,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增收5000多萬元,將小芡實做成了大産業。“正是因為保護了優質的水資源,才得以‘靠水吃水’,也正因為發展了生態環保的水生經濟作物産業,才讓這一片純凈水域成為我們農場持續發展的動力。”胡少輝説。

  “得讓農場人在增收致富的同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唐安來如此形容江西農墾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內涵,以村莊規建為先導、特色産業為支撐、生態優化為基礎、休閒農業為亮點、鄉風文明為根本的綜合示範村建設,江西農墾的“美麗農場”為以“生態文明”為要求的新農村建設,提供著有效的探索路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