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通縮:歐元區掙不脫的魔障

  • 發佈時間:2014-11-09 20:29:3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發達經濟體中,歐元區是最早出現通貨緊縮風險的,但也是在公開場合最不願意正視通貨緊縮問題的。最新公佈的歐洲央行銀行業壓力測試就對通縮風險“視而不見”,長達178頁的報告只有四處隱晦地提及了通脹,“通縮”一詞則只出現一次。

  這顯然與當前的歐元區經濟背景嚴重不符。歐元區諱莫如深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失控的局面

  圖表上垂頭直跌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其實早已跳脫了歐元區的把控。

  歐洲央行於今年3月、6月和9月政策決議會議上對歐元區2014、2015及2016年通脹的預估數據分別是1.0%、1.3%和1.5%,0.7%、1.1%和1.4%,0.6%、1.1%和1.4%。

  歐央行認為未來三年通脹率應該持續走高,且都是正通脹率,至少對外傳達的信號是,歐洲央行認為最糟糕的情況也不可能是“通縮”。可實際情況是,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初值年率為0.4%,連續第13個月低於歐洲央行通脹目標的一半,即1%。

  而歐盟委員會10月16日發佈的歐洲通脹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歐洲有8個國家已經陷入了通縮,包括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西班牙、波蘭、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其通貨膨脹率已是負值,分別為-1.4、-1.1、-0.5、-0.3、-0.2、-0.1、-0.1和-0.1。

  情況如此惡化,歐元區怎會不了解,否則歐央行也不會在今年6月和9月兩度降息,並採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包括向銀行提供中期廉價貸款,以及採取購買資産支援證券和擔保債券的計劃,並宣佈將資産負債表規模擴大1萬億歐元,歐央行行長德拉吉更鬆口歐版量化寬鬆政策。“歐央行只是不願吐口承認歐元區正陷入通縮,以防止市場緊張,經濟更加惡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姚鈴説。

  難解的僵局

  除上述分析外,歐元區不願“吐口”背後,或許也有歐央行對當前通縮風險無法控制的無奈。因為,面對通縮風險,歐元區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全面寬鬆:注入流動性,刺激區內經濟。可現實是,這一辦法並不可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學院歐洲所副所長王朔就表示,歐元區其實“不差錢”,問題是資金都停留在銀行和國債市場而不願且不能進入經濟迴圈之中。一方面,由於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不確定,銀行對不良資産評估謹慎,惜貸;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沒有在惡劣經濟增長環境下擴大生産的意願。進行定向再融資操作顯然無法破除這一惡迴圈。

  姚鈴則認為,必須儘快激活德國、法國等歐元區經濟“領頭羊”的活力,給予市場和企業絕對的信心,而這也不再是僅依靠歐央行一個機構能夠解決的問題了。

  原來,按照姚鈴的分析,此時的德國需要經濟刺激,需要加大投資,發展新技術,引領新一輪增長;法國則需要儘快進行國內結構改革和緊縮財政。“就這兩個領頭羊的利益都無法調和,還怎麼談整個歐元區?”

  王朔指出,寬鬆不是辦法,僅靠貨幣政策應對包括通縮在內的經濟風險未免勢單力薄,只有儘快解決歐元區決策體制機制統一的問題,才能一勞永逸。不過機制結構的改變註定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尤其當前經濟還如此疲軟,這個過程就更難推進。

  王朔説:“對現在的歐元區而言,等待美國、新興市場復蘇,然後通過出口這一途徑為歐元區經濟注入增長活力才更為現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