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琵琶反彈出新韻

  • 發佈時間:2014-11-08 07:31: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傳君

  四川省巴中市偏居川東北,屬四川省盆周山區,所轄三縣兩區均處於秦巴山區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腹地,經濟發展長期滯後,2013年GDP全省倒數第三。

  在多山的地區搞傳統農業,只會越來越貧窮,必須從金貴的土地中挖掘更大的經濟效益,發展現代農業才是出路。但如何搞?怎樣突破?這個問題長期縈繞于該市決策者腦海中。

  發展滯後的巴中無形中也形成了突出的優勢:森林覆蓋率56%,全境無工業污染,生態環境得以幾近原始地存留。這正是綠色、生態、有機農業發展的天然沃土!

  何不將綠色、生態、有機等巴中農産品特有的品質打造成一種品牌價值,並主動將這種價值廣泛地推向市場,讓市場來倒逼生産環節,從而將現代農業做大做強呢?

  巴中市委書記李剛提出:“我們的工作方式要從抓現場向抓流通轉變,從跑田坎到跑市場轉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強‘巴食巴適’品牌。”

  衝出山門抱團跑市場,將市場流通作為現代農業的牽引工程

  “巴食巴適”是去年巴中市委、市政府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的巴中市綜合性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目的是將巴中椴木銀耳、高山茶葉、生態畜禽、巴河水産等8大類産品抱團推向市場,並在幾年內將“巴食巴適”打造成中國馳名商標。

  今年1月9日,巴中市召開了全市特色農産品市場開拓工作會,這次會議召開的地點不是在巴中,而是在重慶。因為此時正值西部農交會在重慶舉行。

  重慶副市長何政説:“選在重慶開,就是把這個會放在市場的最前沿,以增強我們闖市場的緊迫感,尋找抓市場的有效辦法,也是進一步與企業家合作,政企合作共同闖市場。”

  巴中此次參加西部農交會還有一個亮點:不是以各區縣政府為單位推介自己的産品,而是以“巴食巴適”農産品産銷協會統一組織全市特色農産品參展。“政府在背後做堅強後盾,讓協會成為政府一隻手,大膽地去做事。”何政説這是在效倣日韓經驗。

  2014年,巴中像這樣主動衝出山門跑市場,去大場面“集體亮相”的事件很多:

  5月24日,再赴重慶參加第十七屆渝洽會,借助這個大平臺,成功舉辦巴中“巴食巴適”品牌展示展銷,共8大類124種産品迎來26家企業洽談,簽約金額2300多萬元。

  此後,巴中市開展了赴成都、西安、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巴食巴適”品牌推介活動,7月15日,活動在西安共邀請了65家西安商貿流通企業,與巴中47家農産品供應商進行對接洽談,18家西安採購商與巴中供應商簽約1.45億元。

  為進一步拓展特色農産品銷售渠道,巴中積極與國內大型連鎖超市頻頻接觸,目前與四川德惠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其旗下30余家連鎖超市將為“巴食巴適”開設專櫃。

  同時,巴中成立了“巴食巴適”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下一步將在國內各大城市建立自己的産品旗艦店和品牌行銷店;巴中還構建了以“巴食巴適”為名的電子商務平臺,並與國內主要電子商務平臺對接洽談,目前與重慶某農産品電子商務平臺簽訂了意向性協議。

  而今,抓市場流通已經成為巴中市發展現代農業“五大工程”之一——牽引工程。

  巨大的市場潛力激發茶藥菌菜糧五大産業工程

  走出去才發現市場潛力的巨大。“多次外出體會到,有很多合作機會但我們不敢簽合同,就是怕到時候拿不出産品,因為當前我們農業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産量不穩,有品無量。”何政説。

  從2011年起,巴中市就梳理出茶葉、中藥材、食用菌、蔬菜、優質糧油等五大特色優勢産業。2011年8月,巴中市政府出臺了《巴藥發展行動計劃》,2012年10月,巴中市政府又出臺了《菜籃子(蔬菜)工程建設實施方案》,今年,巴中市政府再次出臺了《實施茶葉産業“雙百”工程的意見》,有關食用菌、優質糧油等發展規劃也即將出臺。

  具體目標是:在通江、南江、平昌連片建設100萬畝高山綠茶産業帶;以通江銀耳産業園為龍頭,建設小通江河流域10萬畝食用菌産業基地;以百草藥業、四川塔基崧源集團為龍頭,建設南江、巴州30萬畝金銀花産業基地;以成都盛澤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同利集團為龍頭,建設巴達線10萬畝綠色有機蔬菜産業帶;以翡翠米業和空山馬鈴薯研究所為龍頭,建設巴河流域100萬畝優質糧産業帶。

  以茶葉為例,巴中市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萬畝茶葉基地,綜合産值超過100億元。而且要建成全國較大的富硒茶生産基地、全省“千億川茶産業”重要戰略基地、全國著名茶文化生態旅遊基地、秦巴山片區茶葉集散中心。

  圍繞這一宏偉藍圖,全市新栽茶葉8萬畝,改造低産茶園4.3萬畝,茶葉總面積已達45.7萬畝,預計到年底可達50.6萬畝。市、縣財政共預算茶産業發展專項資金4200萬元,同時整合項目資金5.6億元,用於茶園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茶葉總産量可達1.93萬噸,産值可達19億元,分別比去年增長42%、40%。

  2014年,由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等組成的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已經小有名氣的“雲頂”系列巴中南江大葉茶,經評估其品牌價值高達8.18億元,較上一次評估增加3.88億元,增長90.2%,名列四川省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前列。

  有了這樣的金字招牌,巴中立即啟動了“巴中雲頂”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和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工作,請中國茶葉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為“巴中雲頂”題名,並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建立長期合作,開發茶葉新産品。

  多管齊下苦練內功,打造山區現代農業示範市

  巴中市農業局局長楊森儒説,巴中今後農業發展的目標思路是,通過3~5年努力建成“一市一區一基地”,即山區現代農業示範市、西部綠色經濟示範區、川陜渝綠色食品生産供應基地。尤其是要建成山區現代農業示範市,為山區發展現代農業探索出成功經驗。“這還需要多管齊下苦練內功。”

  首先得招大引強培育龍頭企業。近年來巴中一直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通過幾年努力,一批落地企業紛紛發揮了巨大的龍頭帶動作用。如四川同利集團在平昌縣建設的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2014年,巴中市農業局共擬定16項招商活動,所涉及的行業包括現代農業、食品加工、茶葉精深加工、現代中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目前已經完成了12項,共贏得10家企業的投資意向。

  “到2015年,我們要新培育億元以上規模的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24個,其中産值1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個,5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5個,同時要在每一個區縣建設相應的農副産品集散中心和特色農産品加工、食品飲料加工集中區。”楊森儒説。

  其次,必須為現代農業發展釋放動力。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大力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被喻為巴中市發展現代農業“五大工程”之一的“動力工程”。

  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巴中市恩陽區走在了全省前列,截至6月底,該區便全面完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特色産業所有權登記頒證,這是巴中市的獨創,目前全市已頒證12本,通江縣巴蜀白茶種植有限公司以其《農業特色産業所有權證》從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2000萬元,解決了生産發展資金的難題。

  産權制度改革的迅速推進,加快了土地流轉和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誕生。截至6月中旬,巴中市共流轉土地42.85萬畝,其中規模流轉17.83萬畝,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910個,其中新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10個,全市家庭農場已達120家。

  第三,還得加強科技支撐。巴中十分重視校地合作,5月17日,巴中市農業局與西南大學校地合作處就“茶葉雙百工程”、“巴藥行動計劃”、“菜籃子工程”、“馬鈴薯種源基地建設”、“山區農業機械化”等方面簽訂了産學研合作協議。

  目前,該市農業局已與國內1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係,不僅有利於這些單位的科研成果在巴中引進、示範、推廣,更有利於提高巴中本地農技人員的水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