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推銷産品到引領産業

  • 發佈時間:2014-11-08 07:31: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夏樹 王會 馮雷 張鳳雲

  廊坊是河北省離北京市最近的城市。1998年春天,河北省政府決定利用廊坊的地理優勢,聯合國家農業部和供銷合作總社,在廊坊舉辦農産品交易會,打造一個河北農産品進京的“快速通道”。廊坊市為了“近水樓臺先得月”,也鉚足了一股勁兒,要把展會辦出一個模樣來。

  到如今,17年過去了,從最初的“冀京農副産品産銷銜接洽談會”,到2014年的中國(廊坊)農産品交易會,從當年的推銷農産品,到今天成為中國農業十大品牌展會,引領河北現代農業發展,走過了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

  “剛開始辦展就是為了把農産品賣出去,主要是白菜、蘿蔔和水果”

  今年舉辦的第十八屆廊坊農交會,來了1000多家參展商,物美、家樂福等知名採購商來了150多家,展會簽約項目16個,合作金額41億元,合同引資35億元。一個荷花科研基地項目就引來投資1.2億元。

  “剛開始辦展,那叫費勁呵!”農交會籌備處負責人王愛芳介紹説,“剛開始辦展會,我們去北京找採購商,人家説什麼也不願意來。省長親自出面,一些大的商場才派人到會上來看看,象徵性地採購點東西。有一年我們找仲介機構去請,花了10萬塊錢才請來10家採購商。參展企業也是政府通知來的。大白菜,一車一車拉過來,跟趕大集似的。”

  廊坊種植蔬菜歷史悠久,但規模很小。一家一戶種點菜,農民自己開著蹦子車就進京了,賣得掉就賣,賣不掉拉回來喂豬。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説:“有一年永清的蘿蔔、大白菜賣不出去,我們市長急得不成樣啊!説這麼著吧,你給我們政府辦公室拉兩車來吧,然後通知大家都下樓去買。”

  事實上,偌大的北京市場不是不需要農産品,問題出在沒有規模上。“人家一開口就要幾噸、幾十噸,每個月都要跟上,一家一戶種不出來呀!”固安縣前龐務村農民張順齋看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回去後,説服鄉親們流轉土地,建起了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規模搞上來以後,張順齋年年都把新産品送到展會上來,漸漸打開了銷路。他對記者説,他們合作社生産的蔬菜,直供北京的京客隆、呷哺呷哺等,大商場對産品品質要求高,他就從早到晚在地裏轉悠,一心盯住品質,為了減少病蟲害發生,又不能打農藥,他在每個大棚裏都裝上防蟲網,還有防欄板,搞生物防治。

  “辦了幾屆以後,我們也有經驗了,參展企業必須是有一定規模的才能進來。特別是近幾年合作社發展起來了,全省每個市只能來一家合作社參展,規模小了根本擠不進來。所以採購商現在是爭著要來,因為在這裡真正能夠實現産銷對接。”王愛芳説,“文安縣的糯玉米一開始賣不出去,天津的一個採購商到會上來看上了,一次把全部訂單拿走了。”

  在剛剛落幕的十八屆農交會上,記者在合作社展區採訪時,遇到了滄州市獻縣商林鎮來的3位村支書,他們正圍著幾根甘蔗爭論不休。

  禮村村支書岳鳳軍説,“我們到展會上來,就是看看什麼産品受歡迎,不能再種大路貨了,老時搞蘿蔔和黃瓜,賺不到錢。這個甘蔗還不錯,就是在南方行,在北方搞大棚種植不知道行不行。”

  這些年來,河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發展迅猛,單廊坊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就已發展到273家,今年以來,全市蔬菜合作社供應北京蔬菜總量344.51萬噸,在北京開設蔬菜直營店的就有35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迅猛發展,反過來給廊坊農交會注入了無限生機。由於實行規模經營,産品品質和數量都有了保障,京客隆、沃爾瑪這些全國連鎖、全球連鎖的大型採購商,也對展會産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效益來自規模,其實品質也來自規模。”作為農交會的老參展商,張順齋説。

  “把外面的資金技術引進來,幫著我們來種地。土地就是農民的資源,也是農民的錢袋子”

  “通過土地流轉,規模上來了,但是一缺技術二缺資金,發展現代農業談何容易。所以這幾年我們在招商引資方面下了不小的功夫。”廊坊市市長馮韶慧説,“其實農民也是有資本的,那就是土地。通過展會這個平臺,把外面的資金技術引進來,幫著我們來種地,有錢一起賺,風險共同擔。”

  “大體上是兩種模式,一個是北京農業科研院校在我們這裡轉化或推廣技術成果,形成的‘科研院校+種植養殖基地’模式。還有就是北京企業在我們這裡建基地,形成的‘企業+種植養殖基地’模式。”廊坊市農業産業化辦公室劉海鯤介紹説:我們引進北京物美合作建設華北現代農業科技物流園項目、北京中沃集團合作建設草莓種植觀光采摘項目等農業産業項目16個,總投資40.9億元;在技術上,引進30多項國家專利、40多項高新技術。

  記者看到郭宗華時,他正在自己的展臺前,一箱一箱摞著打有歐華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標誌的香豬肉。

  老郭説:“我們用的是中科院的一種植物蛋白微生物發酵技術,用我們當地的農作物廢棄物——秸稈、爛菜葉子轉化成可以喂豬的飼料,節約成本不説,還能産生大量的益生菌,豬肉又嫩又香。”

  六七年前,郭宗華就是一個養種豬的人,現在他的産品已經延伸到了冷鮮肉、熟食等環節,在城裏設了好幾家直營店。老郭説:這要感謝展會給我們送來的新技術啊!

  農民對農業新技術的渴求,從第八屆廊坊農交會上就已經凸顯出來了。從那一年開始,廊坊農交會便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單位合作,每年組織新技術、新成果展,並且聘請糧油、林果、蔬菜等方面的專家開展諮詢活動。那一年,展會上還開設了農村資訊網際網路平臺展,免費發放《農村資訊網際網路查詢指南》。到第九屆的時候,這份《指南》及各種宣傳資料就發放了4萬多冊。

  廊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辛紹傑説:“為了提升展會在全國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大老闆到展會上來,十年前,我們就邀請農民日報社作為協辦單位,憑藉中央媒體的宣傳,把展會的影響輻射到全國去。”

  從第十三屆開始,展會更加注重貼近現代農業發展需求,除了以往的項目洽談簽約、農業科技成果發佈,又增加了節水型農業系列講座、農産品加工産業化論壇等。

  “去年我們還針對農産品加工企業辦了講座,那麼熱的天,屋裏的空調也不太好,沒有出去的,都在那兒認真聽,其實環保、健康、生態這些理念也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廊坊市政府負責同志説,農戶與農戶之間的聯合,讓土地和資本有了對接的可能,合作社規模壯大了,産品上檔次了,價格上也就佔據了主動,再也不是採購商説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的時代了。其實土地就是農民的錢袋子,關鍵看我們怎樣利用好這個資源。

  近年來,農産品品質安全備受社會關注,從第十五屆開始,廊坊農交會又將農副食品安全列入大會主題,參展的所有農副産品,全都建立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産品準入制度,不符合要求的進不了展會。

  “現代農業的內涵豐富多彩。從展會裏,尋找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觀光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文化農業……讓傳統的鄉村改變了模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廊坊農交會早已不是孤立的展會,而是涉及到農業農村發展的方方面面。

  9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了河北省固安縣林城村。村裏種的第二茬油葵正綠,圍村而建的一條柏油路上,幾個農民正在打掃梧桐樹落下來的葉子。

  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樹良告訴記者,“村裏的土地都流轉了,成立了林城農業公司,一畝地一年1000塊錢的租金。正在打造農業休閒旅遊,地裏都留著洋灰道(水泥路),你從地裏可以走到河邊,還能釣魚,還能住農家院,吃農家菜。”

  “前些年也去參加過廊坊農交會,拉兩頭奶牛去了,可是看來看去覺得咱發展養殖不合適。人家是山,山上有草,你滿地都是莊稼。”老張説,老百姓也得多出去看,你老在家裏呆著,下地下地,回來陰涼裏一坐,那你的眼就看不遠。去農交會也就是要長見識,知道咱家的農業應該怎麼搞!

  “剛開始搞農業休閒旅遊,也有老百姓想不通。我們就帶著大家出去看,看完了就回來開會,大城市裏有豬圈沒?門前養小雞沒?人家下班都提溜著雞蛋往家走。你一畝地1000斤棒子,十畝地,買個麵包車還得三五年呢。咱得跟上社會的發展。”老張説。

  隨著展會的不斷成熟,廊坊農交會已成為河北農民生産經營的風向標,越來越多的農民和企業來到展會上尋找發展方向。而現代農業那些原本看似遙遠的東西,也理所當然的成了廊坊,甚至河北農業發展過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今,永清縣的菊花賣到十塊錢一朵,廊坊休閒觀光、生産加工、生態種養三類農業産業化示範園區發展到27個。隨著農交會的鼓點兒越敲越密,越敲越實,廊坊再也不是那個只會種菜的小市了,鄉村也不再是過去傳統的景象了,而是變成了以城郊都市型農業為特點的現代化城市和鄉村。

  五年前的林城還是一個雜亂無序的村莊,如今已是頗具歐洲小鎮風格的新農村:精心設計的商業街,寬敞實用的鄉村廣場,乾淨的馬路,農家院裏還有隨時可用的溫泉……村莊周圍就是綠色的、充滿生機的田野。

  如今,河北現代農業發展已讓老百姓初嘗甜頭。單廊坊市休閒農業經營單位就已發展到112家。2013年共接待遊客278萬人次,年收入5.6億元,實現利潤1.7億元。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支點,今年,河北省還將全力打造環首都現代農業園區。根據規劃,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唐山、定州等6市將新建現代農業園區近百個。

  從推銷農産品到盤活資源,廊坊農業以及河北農業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農交會的內容和方式也一直在變。兩者並不能簡單地説是誰促成了誰,而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借力的過程。

  其實,從第九屆開始,廊坊農交會的大多數前期籌備工作就是在政府指導、公司運作的前提下實現的。到了十七屆,大會的特色農産品展銷區、有機食品展、廊坊小吃節等通過市場化運作的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佔總展覽面積的60%,呈現出政府投入遞減、展會産出遞增的局面。

  “市場的作用應該説逐漸發揮出來了。”河北省副省長沈小平説,展會最終還是要靠市場化運作,政府就是搭一個臺,唱戲的主角還是農業新型主體。

  政府從展會上抽身出來,開始更多地著眼于服務。為了將展會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廊坊及河北的許多市縣進行了全方位的跟蹤服務。農交會上簽約什麼項目,後期進展怎樣,還需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進行仔細的追蹤。

  一個農業展會辦了17年,這是廊坊乃至河北農業發展的足跡,更是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龍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