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西扶貧:有準頭,有勁頭

  • 發佈時間:2014-11-08 07:31: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晉斌

  現實中的太行山、呂梁山革命老區並不像山西民歌裏唱的那樣,地肥水美五穀香。“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呂梁”的大山裏,黃土高原丘陵溝壑縱橫,自然條件很差,其間的21個縣被國家確定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全國一共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西就佔到兩個,這意味著山西扶貧攻堅任務艱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扶貧開發工作也邁入強調到村到戶的精準時代,山西怎麼辦?

  結合省情,山西省緊緊圍繞精準理念,從對象精準、方法精準、單位精準、政策精準四個方面擴大精準外延,瞄準貧困地區後發優勢,扣住綠色崛起路徑,分類實施,在尋找適合山西扶貧開發的精準方式上做了有益探索。

  從對象精準到産業精準

  從去年開始,山西通過在扶貧對象建檔立卡識別工作中,共識別出貧困人口329萬人,貧困村8000個,其中農村貧困人口集中分佈在西部呂梁山黃土殘垣溝壑區、東部太行山幹石山區和北部高寒冷涼區三大區域。

  由此,山西省結合三個地域農業資源分佈特點,規劃了三大貧困區域的優勢産業,捆綁資金和政策打造扶貧開發杠桿,為農民指出了脫貧方向,鼓勵群眾參與區域特色現代農業主導産業,進而支撐富民目標。

  根據規劃,山西在呂梁山南麓主要扶持農民發展蘋果、梨等水果産業;北麓主要扶持發展核桃、紅棗等乾果産業;太行山一脈集中鼓勵農戶按照“豬—沼—菜”模式發展蔬菜産業;雁門關外北部高寒冷涼區主要扶持牛羊牧業和雜糧産業,大力引導山西特色農産品實現規模化經營、産業化發展。

  從對象精準到産業精準,山西的扶貧開發實現了有看法到有辦法,那麼能説能看能算賬嗎?

  葛根朝致富賬背後的片區開發賬

  呂梁山南麓的吉縣,是著名的壺口瀑布所在地,也是中國蘋果黃金帶之一。

  東城鄉社堤村52歲的農民葛根朝,全家8口人。2010年,在縣扶貧局片區開發項目的扶持下,葛根朝建了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並堅持每年養6頭豬,靠“豬—沼—果”迴圈農業的方式發展,改善了生存困境,也改變了致富的理念。

  老葛心裏有本明白賬:每頭豬每天平均可以産生4千克肥料,一年下來1.5噸左右,6頭豬一年累計産肥9噸,他全部通過沼氣池發酵後用於自家果園,果園土保水保墑,病蟲害相對也較少,所産蘋果口感好、甜度大、個頭大、紅度亮度好,所産生的沼氣5月至10月天氣暖和時做飯燒水完全夠用(相當於2噸標準煤)。而且使用自家所産沼液,每畝節省購買化肥投資800元左右,再加上養豬本身利潤及節省燃料成本,加起來平均一個沼氣池配套養6頭豬可供3畝果園有機肥需求,可增加經濟效益7000元以上。

  瞄準蘋果這一扶貧産業載體,吉縣蘋果産業達到了“五個80%”:全縣蘋果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一村一品”蘋果專業村佔行政村的80%以上;果農佔農民的80%以上;果業收入佔農業收入的80%以上;果農每人平均果品收入佔果農每人平均純收入的80%以上。

  據山西省扶貧辦主任王立偉介紹,吉縣成為山西呂梁山南麓依託水果産業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同屬南麓的隰縣玉露香梨産業這些年也呈現出良好勢頭。

  據了解,近年來,山西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1.2億元,先後在50個縣實施了57個片區扶貧開發項目,覆蓋全省86%的貧困縣,惠及1995個貧困村,有43萬貧困人口直接受益。

  按需升級的幫扶方式

  扶貧龍頭企業是市場發揮主要作用下的開髮式扶貧的主要載體,也是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的主要平臺。

  山西因勢利導啟動實施了大型企業參與産業扶貧開發工程,明確了10個方面的支援政策,對實施産業扶貧開發的企業重點支援。

  同時,山西根據扶貧龍頭企業融資難、抵押擔保難的現狀,啟動實施金融支援特色産業發展富民扶貧工程,升級了服務方式,選擇太原雙合成食品有限公司、山西西口洋洋食品有限公司、山西白老大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産業扶貧企業開展私募債融資試點工作。太原雙合成食品有限公司1億元私募債已在今年4月份成功發行。

  今年9月10日,山西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省金融辦等確定2014年首先在呂梁、太行21個片區扶貧攻堅縣試點,每縣注入風險補償金500萬元,安排1.05億元扶貧資金,按照放大8倍效應測算,理論上可撬動8.4億元銀行貸款,探索解決扶貧龍頭企業抵押難題的新路徑。

  到村到戶到人

  山西共有6000個每人平均純收入低於2500元的村莊。為此,山西實施了6000多名省、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和鄉鎮黨委書記、鎮(鄉)長,每人包一個村的包村增收活動,實地幫助指導農民開闢新的生産門路,後來又將這一活動引伸為五年不變的長效行動,鼓勵幹部沉下去、把貧困村扶起來送一程。

  晉中市以突出産業扶貧為重點,以提升幹部素質為抓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有力地推進了包村增收工作的深入開展,各包扶村的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都大幅提高,達到了預期目標。

  山西好藝中等專業學校的扶貧品牌——“巾幗宏志班”,是2004年9月山西省扶貧辦與學校聯合創辦的教育扶貧項目。

  2004年省級貧困縣臨汾市大寧縣的徐小瑜有幸成為好藝中專第一屆“巾幗宏志班”的學生。2006年徐小瑜畢業後被新華保險山西分公司正式錄用;2009年報考了山西財經大學,現在已經在新華保險公司工作8年,成為家裏的經濟支柱。

  據山西省統計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山西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幅達到17%,高於全省農民平均水準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山西綠色崛起的精準扶貧方式漸入佳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