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惠港政策是一個豐富的體系

  • 發佈時間:2014-11-08 05:38: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莫説關山多障礙,一枝一葉總關情。”香港回歸以來,面臨經濟、社會領域一系列內外挑戰: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2011年美國主權債務危機等考驗接踵而至。為協助香港渡過難關,中央政府出臺系列政策為港“撐腰”。

  17年來,惠港政策已形成一個豐富的體系,涵蓋貿易、金融、旅遊、區域合作等多項政策範疇。

  兩地經貿開放大步向前

  CEPA是內地和香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內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它既是香港第一份自貿協議,也代表著內地對外開放的最高水準,自2003年簽訂以來,已簽訂10份補充協議,內地對香港的市場開放力度、廣度、深度不斷增加。

  CEPA的三大任務實現貨物貿易零關稅、擴大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實行貿易投資便利化,10餘年來已取得不俗的成績。以WTO標準衡量,2006年兩地已基本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在服務貿易領域,內地對香港開放部門已達149個,佔WTO服貿部門分類的93.1%;到“十二五”末期(2015年底),兩地將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此外,兩地在貿易投資促進、智慧財産權保護、品牌合作等10個領域開展了合作。2013年,香港與內地的貿易額38913億港元,比1997年增長2.49倍,佔香港對外貿易總額的51.1%。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升

  基本法第109條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予以法律保障。國家在港設立“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戰略大手筆,則把香港推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舞台中間。

  2008年推出的“14項強力措施”,允許企業在香港以人民幣進行貿易支付、支援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央明確支援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2011年的“惠港36條”表示,要提升香港作為中國金融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沒有一家金融機構倒閉、沒有出現大的金融風險。至2013年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突破1萬億元、獲准經營人民幣銀行業務的機構達144家,內地境外的離岸支付有八成通過香港進出,香港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在港上市的內地公司共有182家,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約57%,成交金額佔總交易額約70%。2009年起,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集資額連續多年超越紐約和倫敦,位居全球第一。

  2009年初,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在港試點,香港邁出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實質性步伐,也成為內地的海外融資平臺。今年4月10日,國家宣佈建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開啟了“滬港通”的金融新紀元。

  “自由行”為港增活力

  2003年,內地出臺政策,鼓勵個人前往香港旅遊,俗稱“自由行”。截至2013年底,內地共有1.29億人次的遊客通過“自由行”方式到香港旅遊。“自由行”為香港勞動密集型産業帶來生機活力。

  從“一簽一行”發展到“一簽多行”的同時,內地“自由行”試點城市也在逐步增加,目前已覆蓋49個城市、超過3億人口。

  “自由行”為香港帶來“市道暢旺”,帶動了旅遊、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的發展。據特區政府測算,2012年“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相當於本地生産總值1.3%的增加值,創造了超過11萬個職位,佔本地整體就業的3.1%。相關行業共聘用約62萬名僱員,佔總勞動人員約六分之一。

  規劃香港長遠願景

  在應對各種風險考驗的同時,中央政府也從國家戰略的層面,將香港納入國家規劃、區域規劃、專項規劃,擘畫香港長遠發展的藍圖、支援特區增強競爭力。

  2001年出臺的“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首次提出“鞏固和加強香港的國際貿易、金融、航運中心地位”。此後的兩個五年規劃,繼續對港青眼有加,“十二五”規劃將港澳單列一章。同時,《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0)等區域規劃,《“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2012)等專項規劃,也為香港留出專門的篇幅。同時,香港作為中國的世界級城市,在國家“引進來、走出去”戰略中也被賦予了重要地位。

  香港回歸祖國17年,中央時時刻刻把香港放在心上,只要是有利於增加香港同胞福祉、有利於推進內地與香港合作、有利於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事,都會全力去做好,成為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和諧、發展的不竭源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