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芯”戰略頻遇境外搶食者

  • 發佈時間:2014-11-08 05:34:06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對一直“等風來”的積體電路産業而言,今年來重磅消息不斷。除了各類並購風起雲湧外,日前業界熱盼的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基金規模達到1200億元。據了解,國家大基金落地之後,各地方政府還將陸續跟進,地方版積體電路扶持政策和基金方案呼之欲出。

  飽受擠壓的中國積體電路産業欲借政策東風大打翻身仗,或將導致全球晶片行業格局的深度洗牌。不過,市場繁華、資金燥熱背後也不乏隱憂。

  “大基金”起錨地方隊緊跟

  “積體電路在現代工業大廈中相當於鋼筋,資訊無處不在,意味著晶片無處不在。”紫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趙偉國曾如此描述。尷尬的是,“大而不強”是中國積體電路産業的標簽。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積體電路晶片80%需要進口,每年進口額達2000多億美元,金融遠超石油進口。

  出於經濟和安全的考慮,“中國芯”提速發展刻不容緩。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積體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15年,積體電路産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到2020年,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在移動智慧終端、網路通信、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積體電路設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産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際採購體系。

  9月24日,備受矚目的、被業內稱為“大基金”的1200億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資料顯示,該基金由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指導,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金融機構、企業集團共同參與發起。該基金將採取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重點投資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業,兼顧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産業,推動企業提升産能水準和實行兼併重組。

  在2014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上,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稱,積體電路産業的投入産出模式與傳統産業並不相同,這個産業需要長期、持續、多樣化的投入。它的投資特點是“大投入,大收益;中投入,沒收益;小投入,大虧損”,因此最終需要達到萬億級資金規模。

  政府持續不斷的大力扶持是積體電路産業實現追趕的必經之路。據了解,目前北京市積體電路促進基金已經就位,規模約300億元,上海市基金也即將落地,規模可能達到500億元。此外,天津、合肥、成都、西安等地方政府也在制訂地方版積體電路扶持政策和基金方案。

  戰略地位升 改全球格局

  半導體産業知名分析師顧文軍對《金證券》記者表示,“大基金”的出資方基本上是政府相關資金為主,相關央企、地方國企為輔,確保了基金的戰略性和長期性。另外,大基金成立後,投向肯定有高屋建瓴的統籌安排。作為國家戰略基金,産業發展和投資回報都很重要,“産業”在先,“基金”在後,在扶持産業發展的原則下,實現投資長期回報。

  他認為,産業基金應該支援有國際競爭力、能夠産業化的龍頭企業。如果並購,考慮到國際上可並購的標的本來就不多,目前相關國家和地區還對中國的收購加大限制,持抵制和反對態度,更加減少了並購標的的選擇;並且大基金的意義太明顯和有針對性,相關收購標的的價格便“居高不下”,需要兼顧産業發展的時間點和收購的時間點。

  另外,考慮到國內相關領域具有可整合國際企業的本土企業管理團隊非常少,如果説“買”企業難的話,那麼“管”企業則是難上加難。因此,國家大基金的成立對中國積體電路産業發展意義重要,但“任重而道遠,緊迫又漫長”。

  中國積體電路産業當下備受全球關注。顧文軍對《金證券》記者透露,上個月曾在日本野村證券組織的一次活動中做中國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的專題演講,他發現不少海外券商和基金機構都開始關注中國積體電路産業。

  此間,積體電路巨頭的態度亦發生微妙變化。9月26日,全球晶片老大英特爾公司與紫光集團達成合作協議,聯合開發基於英特爾架構和通信技術的手機解決方案,在中國和全球市場擴展英特爾架構移動設備的産品和應用。與此同時,英特爾將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投資人民幣90億元(約15億美元),並獲得20%的股權。

  此舉被外界理解為英特爾在向中國示好,同時這次合作也許將改變全球手機晶片的格局。“未來全球獨立手機晶片廠商將只剩下高通、聯發科、紫光和英特爾四家。”顧文軍判斷“紫光可能將坐三望二。”

  境外搶食多“鑰匙”自己拿

  在眾多“利好”的渲染下,目前中國積體電路産業看上去紅火,但已隱藏諸多的泡沫。顧文軍對《金證券》記者直言,除了資本泡沫、眼球泡沫、會議泡沫外,最重要的是《國家積體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發佈後,大陸公司還沒來得及感受“雨露恩澤”,境外大佬卻紛紛利用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好面子”,搶資源、佔市場。

  10月9日,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企業聯華電子公告稱,與廈門市政府及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簽訂參股協議書。聯華電子將向主管機關申請參股廈門市政府與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在廈門從事半導體製造,提供12寸晶圓代工服務。據了解,項目總投資預計達62億美元,其中聯電將於未來五年投入13.5億美元。

  另據了解,近期包括Global Foundry和UMC在內的多家境外企業也計劃來內地建廠。顧文軍不免擔心歷史重演,“十年前,中國積體電路産業發展初期,國際企業幾乎‘遍地開花建工廠’。雖然這些晶片企業享受很多政策優惠,但它們不在內地納稅,也不把先進技術放在內地,這些嘗試都沒有什麼收穫。”

  因此,如果沒有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任由地方政府和外資企業佈局,國內的産業發展反而深受影響。他建議,“我們不如‘自己的鑰匙要放在自己的口袋裏’,要麼支援境內企業,要麼促進境外企業和境內企業合資共同發展。”

  在2014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上,武岳峰資本創始合夥人武平也提及,“國家和地方産業投資基金出臺後,投資的資金多了,但也有隱患,即資金投資方向、區域等過於分散,子彈亂飛。”

  實際上,透過産業的繁華,內地積體電路公司生存艱難,今年大多數企業業績堪憂甚至虧損。以A股上市公司而言,今年前三季度大唐電信北京君正分別虧損1.3億元、129萬元,國民技術凈利潤也僅為524萬元,大幅下滑五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