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收益保險理財撤離電商平臺

  • 發佈時間:2014-11-08 05:34:14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雙十一”期間,多家險企在天貓推出理財型保險産品,有不少産品預期收益7%以上,銷售極其火爆;今年轉眼又到“雙十一“了,而去年火極一時的高收益網際網路保險産品今年卻遲遲不見蹤跡。

  高收益保險理財

  缺席“雙十一”促銷

  去年“雙十一”,某保險公司在天貓上上線一款保險理財,預期年化收益高達7%,推出後招睞眾多買家的搶購,周小姐去年搶得了這款保險理財,今年她想趁雙十一再次淘“保”,可惜,這家保險公司今年卻沒有這類險種上線。

  在網際網路商家們緊張備戰“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時,以往火拼高收益、搶盡市場眼球的理財型保險産品,如今在網路上卻幾近消失。

  去年“雙十一”在天貓上高調吆喝理財産品的國華人壽,今年也顯得非常低調。登陸國華人壽的天貓旗艦店,店舖首頁顯示著“未來,這裡有看不夠的風景。現在,請允許我片刻小憩”,而小憩的原因則是“為了更加符合網際網路保險的發展要求”。點開其産品分類,不僅是監管部門重點管理的投資理財類下方沒有産品,就連少兒類保險、意外險、健康險的分類下也同樣沒有相關産品可供購買。

  不僅是國華人壽,去年的大熱門珠江人壽和弘康人壽,同樣也下架了所有網銷保險産品。

  相關險企的一位內部人士坦言,此前接到監管通知要求整改相關保險,如今其天貓旗艦店也依然在升級,沒有任何産品可以購買。

  誇大收益 避談風險

  這類萬能險被叫停

  據記者了解,從2012年國華人壽“3天1個億”的銷售神話,再到2013年多家保險公司涌入天貓保險頻道,動輒億元被秒殺的保險産品成為“雙十一”大贏家之一,參與其中的保險公司更是在短時間內名利雙收——保費規模陡增,品牌傳播明顯。

  既然這一招效果這麼好,今年為何熄火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一些網銷産品因偏面誇大收益,忽略風險提示,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重視。

  據了解,針對高現金價值産品存在的預期收益高、産品期限短、保障功能弱、資本佔用大四大風險隱患,以及資金運用存在的壞賬風險、錯配風險、道德風險等,保監會今年下發了《關於規範高現金價值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記者發現,近期下架的網銷保險品種共同的特徵均屬投資理財型保險産品範疇,現金價值較高、門檻低、期限較短、保障功能少、預期收益率集中于5%至7%,而這些正是保監會今年監管的重點。

  這些網銷産品其實就是萬能險,普遍都打出了5%至7%的高收益招牌,只是一個預期收益,實際上未必能實現。如果投資者仔細閱讀所有條款的話,會發現具體條款裏有一條免責聲明:“監管部門規定,此款産品的最低保底收益率是2.5%,實際結算利率以每月公告為準。也就是説,消費者購買此類産品,理論上可以獲得5%至7%的高收益,但實際上未必。因此,理財類保險産品在銷售時,都會列出低、中、高三種收益值供參考,從而避免引發銷售誤導。而之前很多網銷産品卻主要強調高收益,很少有關於存在風險的提示,也不會刻意強調最低收益率。

  據保險業內人士介紹,這兩年來,監管部門強調保險回歸保障功能,而非理財投資功能,而網銷高收益産品期限短,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風險高、流動性低的另類資産,比如房地産、基礎設施、信託等,形成了“短錢長配”的新情況,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追求收益率不是保險産品的根本目的,這也是此次監管當局整頓市場的最主要原因。

  主打“健康”和“意外”

  保障險唱主角

  儘管理財型的網銷保險已經盛況不再,但今年“雙十一”,保險開始轉變思路參與這場購物盛宴中,重保障的保險産品成了今年“雙十一”的新熱門。

  昨日,記者登錄保險頻道發現,各類健康險、意外險和車險産品取而代之,有險企推出了超短期的定期壽險保障,每天6毛錢保30萬元。不僅如此,消費者還可以選擇7.2元保障1000元。

  以某家險企天貓店推出的産品為例,其專門針對駕乘私家車出行推出了2.99元保30萬元的保障,為期一個月;此外,還有專門針對乘坐公共汽車的意外保險,一分錢保障10萬元,為期一個月。不僅如此,還有包含各類出行交通綜合意外保障的意外險,20元保費可以保障涵蓋飛機、火車、公路交通工具及其他意外身故傷殘和醫療費用補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