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退市新政下周生效 績差股命運堪憂

  • 發佈時間:2014-11-08 04:34:55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月17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佈了《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隨後,滬深兩大交易所也分別對退市制度進行了修訂,併發布了新的股票上市規則。按照當時30日後正式實施的規定,這些文件均將於下週日(11月16日)開始實行。即將落地的退市新政中有哪些部分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哪些公司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A股市場又將發生何種改變?本期《贏家》證券週刊將為您一一解讀。

  新政落地

  從嚴執行 下週日正式實施

  從2001年12月4日公佈的《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到2005年上交所發佈的《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暫行辦法》和2012年12月深交所《退市整理期業務特別規定》,再到證監會于上月17日發佈的《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退市意見》),中國證券市場的退市制度在經過十多年的時間後終於基本成型。在最新發佈的《退市意見》中,明確了退市的具體標準,列明瞭7種主動退市情形和20種強制退市情形,而上交所和深交所也分別對所涉及退市制度進行了修訂,併發布了新的股票上市規則,按照此前規定,這些文件將於下週日正式生效。

  按照證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退市意見》主要從健全上市公司主動退市、明確實施重大違法公司強制退市制度等五個方面改革。從相關細則來看,《退市意見》逐項列舉了因為收購、回購、吸收合併以及其他市場活動引發的7種主動退市情形,同時明確欺詐發行和重大資訊披露違法兩類重大違法行為將被強制退市,對於市場交易類、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也做了硬性規定,目前所執行的“連續三年虧損”依舊是主要的考量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退市制度的基礎上,此次監管層尤為強調對於《退市意見》的嚴格執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就曾在當時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證監會將指導交易所嚴格落實退市制度的規範要求,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剛性”制度加上“剛性”落實,中國股市順暢的退出通道已清晰可見。種種跡象表明,此次退市改革將動真格,在《退市意見》正式實施,未來主動退市的常態化預期下,績差公司是該繼續垂死掙扎爭取保殼,還是選擇黯然退市,無疑將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首要問題。

  誰將試刀?

  *ST二重 萬福生科幾率最大

  退市新政落地在即,目前兩市的40余只ST、*ST公司顯然最先受到衝擊,這其中,又以A股目前已經暫停上市,而前三季度仍深陷虧損泥潭的*ST股為甚。統計顯示,目前兩市共有*ST國恒*ST超日、*ST二重以及*ST鳳凰4家上市公司因業績連續三年虧損而處於暫停上市狀態,在新政即將推行的背景下,如果上述公司今年繼續虧損,則將率先“試刀”,被交易所強制退市。在上述4隻個股中,除已經破産重整完畢的*ST鳳凰以及正在破産重整的*ST超日仍有希望絕處逢生外,*ST二重與*ST國恒的保殼之路則顯得步履維艱。*ST二重目前債務壓頂,今年前三季度巨虧14.18億元,而*ST國恒自曝偽造資金監管協議,挪用募集資金,前三季度雖然保持盈利,但公司利潤在扣非後仍為負值。除了以上兩隻處於高危陣營的個股外,今年前三季度兩市仍告虧損的ST公司仍有22家,其中包括*ST銳電*ST鋼構*ST東安*ST霞客*ST國創在內的多家公司目前仍未有明確的重組方案,雖然上述公司目前仍在交易,但若其今年年末仍未能實現扭虧,被交易所暫停上市將只是時間問題。

  相比辨識度較高的ST類個股,沒有警示過渡期的創業板個股則更加值得注意。在今年中報披露之後,寶德股份天龍光電、萬福生科3家創業板公司相繼發佈退市風險公告,目前除了天龍光電于昨日復牌外,其餘兩股均處於停牌之中。具體來看,寶德股份2012年、2013年分別虧損1178萬、1105萬,今年前三季度則實現凈利844.48萬元,暫時實現扭虧,但鋻於其全年業績不確定,尚不能確認公司已脫離危險。天龍光電方面,2012年、2013年分別虧損5.11億、1.3億,今年前三季度虧損達到6247萬元,今年9月,天龍光電宣佈停牌,市場普遍預計此次停牌與公司的重組保殼有關,昨日該公司公告稱,靈光能源將通過間接收購的方式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擬在上市公司原有業務的基礎上,進行産業升級,但能否順利保殼,現在仍不得而知。由於去年的業績造假案,萬福生科“名氣”更超以上兩家公司,而其退市風險也是最大的,由於退市新政實施新老劃斷,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萬福生科的造假前科僥倖不被追究,但不爭氣的業績恐怕也有可能使其被“紅牌罰下”。除了公司披露的2012年、2013年業績連虧,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繼續虧損2718萬,若年底無法扭虧,其同樣將面臨暫停上市。

  影響幾何

  績差股再難神化價值投資理念或樹立

  新規之下,誰有可能成為第一家退市公司顯然是市場關注的第一焦點,但隨著“退市第一股”的誕生,未來績差股退市成為常態之後,整個A股市場將受到哪些積極影響,投資者如何轉變過去的投資理念應對退市的系統風險卻是更為重要的事情。業內人士認為,一旦未來退市實現市場化、常態化,首先是績差公司將面臨投資者“用腳投票”,市場此前圍繞著ST股和績差股進行轉型重組預期炒作的熱情將會逐漸減退,另一方面,隨著績差股的退出,更多優質公司也將通過IPO進入市場,優進劣出將成為常態,投資者價值投資的理念也有望因此樹立。

  每到歲末,“ST”股都會為了保殼而使出渾身解數,而在扭虧轉型的預期之下,相關個股也往往會迎來資金的一波熱炒。然而,隨著退市新政腳步的日漸臨近,今年市場對於“ST”類個股的追捧卻呈現出減弱的跡象。本週三,停牌一個多月的*ST東力宣佈擬以3.54億元轉讓旗下新能源全資子公司,有望結束連續虧損且保殼,然而在復牌之後,該股票卻接連兩日“一字”跌停,昨日同樣下跌。除*ST東力之外,多只ST股10月以來已現持續調整,從昨日盤面來看,*ST板塊個股也是跌多漲少,僅*ST新民、*ST鋼構、*ST天威等數只個股上漲,其餘全線飄綠。市場人士認為,隨著市場風格調整以及退市新政落地在即,殼資源受追捧的熱度較之前將有所回落,預計新政正式實施後,ST股炒作熱度將持續回落,板塊分化也將成為常態。

  某私募人士表示,“如何選擇標的、何時介入、是否會有主力進場,這些都很難把握,而退市渠道通暢,未來炒作ST板塊的人就會越來越少,風險大、監管嚴且預期會逐步降低,市場資金有望轉向預期明確、運營和股東背景良好以及業績穩定的藍籌股,市場價值投資的氛圍也將逐漸濃厚。”

  川股連線

  *ST二重重振多艱 多只川股或“披星戴帽”

  在目前退市幾率最大的個股中,川股*ST二重無疑佔據了一席之地。在今年5月因業績連續三年虧損而暫停上市後,其慘澹的業績依然沒有好轉,根據公司日前公佈的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29.72億元,凈利虧損14.18億元,而公司昨日的最新公告則顯示,截至本週三,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銀行貸款等逾期債務已達到34.6億元,而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公司位於成都市成華區龍潭工業園的房産(在建工程)及其建設用地使用權也被6家債權銀行申請保全。不佳的業績加上不菲的債務,*ST二重的扭虧之路已是困難重重,而直到現在,*ST二重的重組計劃仍是毫無眉目。

  除了“高危病人”*ST二重外,在今年三季報虧損榜上位居前列的陽煤化工川化股份瀘天化前三季度虧損分別達到了4.7億元、3.62億元、3.5億元,鋻於上述三者去年年報均為虧損,若今年年底未能實現業績扭轉,或將難逃被“*ST”的命運,目前來看,陽煤化工在三季報中明確表示,目前公司已開展多項減虧增盈措施,若未來能夠順利落實,公司有望在下一報告期末實現扭虧為盈,而川化股份、瀘天化等也在通過引入戰投與劃轉股份等方式佈局改革,但成效幾何,仍需等待年底才見分曉。記者經過梳理,去年報虧而今年前三季度同虧的還包括了天興儀錶水井坊吉峰農機金路集團等川企,雖然較之*ST二重等虧損大戶,上述公司在凈利虧損額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但未來“披星戴帽”的風險,投資者仍不可小視。

  本報記者 馬玉寶

  一言難盡

  丟掉了“殼”

  我們得到的反而更多

  退市新政即將實施,*ST股風聲鶴唳,以往的“借殼復生”將困難重重,而丟掉了“殼”,我們得到的,反而更多。

  對於上市公司來説,登陸股市無疑為其直接融資打開了方便之門,投資者也能夠借此與心儀公司共同成長。然而,正是因為少部分業績連虧苦苦支撐甚至為保住上市地位不惜弄虛作假企業的存在,A股市場對ST股、績差股的炒作之風才如此盛行,“換藥不換湯,何不嘗一嘗”成為很多跟風而上的投機者內心的潛臺詞,而審核制下,上市公司只進不出的“不死鳥”怪狀也給了投機者充分的理由——“公司反正不會走,萬一押到寶,就是暴富的節奏啊。”

  不過,隨著退市新政下周的正式生效,可以預見的是,優勝劣汰將成為A股市場的常態,而重金押寶績差公司重組的現象也將大為減少——今年4月宣佈退市的*ST長油當為前車之鑒,因連續4年虧損,*ST長油成為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來,A股首家因連續虧損而退市的上市公司,而隨著其最終的告別,曾經因為其央企背景而重金豪賭重組的股民則血本無歸。毋庸置疑,股市在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好發展機會的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理財渠道,雖然退市新政的實施,意味著未來股民們少了很多“一賭定終身”的刺激,但卻多了研究好公司、握住好公司的內心安定之感,轟轟烈烈之後一切歸於平淡,財富的增長還是需要與好企業在互利之下的細水長流。另有一點,隨著不遠的將來更多績差股退市讓出位置,更多優秀企業也有望通過IPO登陸A股市場,當退市成為常態,意味著IPO“堰塞湖”的破除已為期不遠,那些不耐心排隊想轉而借殼的企業不妨再等一等,不爭一時,也許未來能夠得到的,反而更多。

  本報記者 馬玉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