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考古01”船首航結束 兩大沉船身世依然成謎

  • 發佈時間:2014-11-07 13: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青島11月7日訊(記者 徐亞麗)今年被媒體炒作得沸沸颺颺的遼寧丹東港海域和河北曹妃甸海域兩艘沉船的“身世”依然成迷。“中國考古01”船近日完成了今年的水下考古任務,國家文物局水下遺産保護中心水下考古隊隊長梁國慶向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介紹説,根據目前考古工作所掌握的資訊,至今尚未確定兩個海域沉船的性質。

  “中國考古01”船是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首艘水下考古專業用船。該船於今年8月6日正式交付,首航赴遼寧省和河北省海域執行水下考古任務,並於10月30日結束首航回到青島港。11月5日,隨同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舉辦的"海疆萬里行記者團走進中國考古01號"活動,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對我國水下考古工作進行了採訪。

  

  考古人員進行水下考古作業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尚未確定黃海發現的沉船是致遠艦

  此前有報道説,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學術研究角度,基本可以確定丹東黃海海域發現的沉船就是當年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而時隔120年進行打撈,可以有三種方案,其中,相對理想和最符合大家期待的方式是整體打撈。這條消息以《“丹東一號”基本確定為致遠艦 已擬3種打撈方案》為題在網上被廣泛轉載。

  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就此向梁國慶求證。他表示,由於目前並未對沉船進行打撈和研究,僅憑零星的考古發現,仍然無法確定丹東黃海沉船究竟是甲午海戰中沉沒的哪一艘戰艦。同時,有關方面暫時還沒有對黃海發現的沉船進行整體打撈的打算。

  東坑坨Ⅰ號為民國沉船 船性撲朔迷離

  隨後,梁國慶繼續向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介紹了對河北唐山曹妃甸東坑坨沉船遺址的調查進展。2013年考古隊運用“多波束”、“淺地層剖面”以及“側掃聲納”等海洋物探技術,並結合人工潛水探摸,發現水下沉船2處,分別編號為東坑坨Ⅰ、Ⅱ號沉船,初步獲取了一批精準的聲吶圖像和其他數據資料。2014年,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會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東坑坨Ⅰ號沉船進行重點調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調查工作和以往相比在參與機構上有了新突破,共邀請了中國海軍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市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山東省考古所等10余家單位。經過前期準備工作後,“中國考古01”船于10月3日抵達河北,6日開始潛水作業,28日結束海上作業。

  

  東坑坨I號沉船的水下保存現狀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據梁國慶介紹,東坑坨Ⅰ號沉船的年代應該是清末民國時期,沉沒年代應該是在民國時期,沉船性質目前還無法推斷。雖然從噸位、保存長度可以進行一些推測,但這些資訊不足以得出對沉船性質的準確判斷。考古人員曾試圖尋找沉船上的船貨,以此判斷沉船性質,但沒有任何相關發現。不排除沉船貨物已經被清理過的可能性。如要繼續尋找相關線索就要查閱民國時期的海事檔案尋找相關記載。梁國慶表示,水下考古隊原計劃對東坑坨Ⅰ號沉船進行試掘,但由於今年天氣變化比較快,水下考古工作的後半期氣候比較惡劣,因此水下考古工作人員對沉船進行了重點調查,並未進行試掘。該遺址為水下突起堆積,表層分佈大量壓艙石,堆積中部散落船體銅鐵構件,並散落有每塊和疑似鍋爐構件,南段發現疑似動力軸承,堆積四週暴露大量船板,船板外殼包覆銅皮,內側夾鋼板。出水標本較少,多為銅質、鐵質船體構建,還有少量瓷器。沉沒原因簡單的推斷。從造船工藝和出水標本看,初步判斷它是一個民國時期包覆銅皮的蒸汽動力鐵木混合結構的船。

  

  出水文物標本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出水文物保護均進行登記造冊

  “中國考古01”船上配有專門的出水文物修復室,可以對出水文物進行海水浸泡、表層凝結物初步清理等現場保護工作。梁國慶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説,文物出水先要進行登記造冊,然後進行現場的研究保護。對於東坑坨Ⅰ號沉船,原則上應進行原址保護。任何試掘、挖掘都是對遺址的一種破壞。但他也表示,沉船存在被盜撈的風險,未來如何保護沉船遺址正在研究中。

  所有出水器物均有標簽、編號、位置。同時,考古工作人員對出水時文物保存狀態進行記錄。上述基礎工作做完之後,考古工作人員會對它們進行初步的清理。隨後對所有的凝結物進行採樣,以便在未來的文物保護和檢測上發揮作用。“出水文物經過初步處理之後,達到一定標準的可以暫時放在儲藏室內。儲藏室內包裹著絕熱阻燃材料,內設空調,可以控制房間溫度。為保障文物安全,門外安裝了專門的攝像頭進行連續錄影。”曾擔任中國考古01船船長的陳維昆這樣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説。

  沉船原因或為鍋爐爆炸

  據梁國慶介紹,曹妃甸周邊沉船事故主要原因是受航行或風力影響,船隻遭遇沙陀擱淺。梁國慶認為,東坑坨Ⅰ號沉船處水深14米,擱淺的幾率不大。該遺址中部暴露鍋爐構件,且多殘破,船板也有炭燒痕跡,因此推測為鍋爐爆炸導致該船沉沒。

  東坑坨Ⅰ號沉船遺址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該遺址是繼山東蓬萊沉船後渤海灣發現的又一重要水下沉船遺址,該沉船保存較好,時代代表性較強,為研究我國近代史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中國考古01號凸顯五大功能

  最後,國家文物局水下遺産保護中心水下考古隊隊長梁國慶總結了“中國考古01”船(以下簡稱“考古船”)在水下考古工作中的五大功能。

  首先,考古船是考古隊員進行水下考古的支撐的平臺。梁國慶告訴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以往水下考主要依靠租用的漁船進行。相較漁船,考古船的空間更大,而且能夠為水下考古工作提供更多方面的保障,比如提供考古設備作業的電力保障。

  其次,考古船是潛水安全的應急平臺。考古船上配有減壓艙,其作用是幫助水下作業的考古隊員緩解水下壓力所造成血壓舒張。潛水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一旦出現潛水事故,越早進入減壓艙,獲得救治的效果越好。

  第三,考古船還是出水文物的現場保護平臺。考古船設有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實驗室配備了各種浸泡的化學藥品和處理儀器,為出水文物的初步現場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援。

  第四,考古船是海上人員作業休整平臺。梁國慶告訴記者,海上作業是一項十分消耗體力的工作。適合水下考古的作業時間比較短,考古工作人員每天只能在平潮時間進行水下作業,大概一天中可以下水工作的時間為兩三個小時。因此水下考古對工作效率要求很高。考古船可以就近停泊在周邊,考古人員潛水之後可以及時上船休整,等待下一個平潮,減少了以人員出港、返崗的體能消耗。

  第五,考古船是後勤保障平臺。考古隊員每天下水工作的時間不固定。考古船配合隊員的工作調整用餐時間,並注意增減飯菜種類,儘量提高飯菜品質,發揮了後勤保障的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