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MLF發揮中期政策利率作用

  • 發佈時間:2014-11-07 08:46: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事實證明,此前市場上關於“放水”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但也不盡準確。

  央行昨日在《2014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確認,在9月和10月向銀行體系注入了流動性,但這次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是9月份剛剛創設的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 MLF),期限3個月,利率3.5%。同時,央行還確認通過補充貸款工具(PSL)為開發性金融支援棚戶區改造提供了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額度,並自9月份起適度下調PSL資金利率。

  央行在箱子中添加工具,並在年內三次下調14天正回購利率共40個基點,目的有二:保持流動性適度寬裕,運用價格杠桿引導市場利率適當下行。

  從數據來看,有一定成效,9月份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比上年同期均下降50個基點以上,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9月底也較年初下降23個基點。但要根治“融資難、融資貴”,貨幣政策唱不成“獨角戲”,小微企業財稅支援政策的落實、中小金融機構資本實力、建立民營中小金融機構、解決財務軟約束主體無效佔用過多資源等治本措施還需跟進。

  MLF發揮中期政策利率作用

  整個第三季度,雖然外界時有呼聲,但央行既未降準,也未降息。通過運用、甚至創設一些貨幣政策工具,並輔以窗口指導,央行旨在保持流動性適度寬鬆的同時,引導市場利率適當下行。

  在公開市場操作方面,三季度累計開展正回購操作4380億元,並在7月、9月和10月三次下調正回購操作利率累計40個基點。同時,搭配使用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適時適度進行雙向調節。

  在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上,為何創設MLF?央行在報告中表示,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不僅面臨來自資本流動變化、財政支出變化及資本市場 IPO 等多方面的擾動,同時也承擔著完善價格型調控框架、引導市場利率水準等多方面的任務。

  因此,央行在9月份創設了MLF,作為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採取質押方式發放,並需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9 月和 10 月,央行通過MLF向國有商業銀行、 股份制商業銀行、較大規模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分別投放基礎貨幣5000億元和2695億元,期限均為 3 個月,利率為 3.5%。

  一家股份制銀行計財部人士表示:“目前期限為3個月的回購利率和同業拆借的利率都在4%以上,央行將3月期MLF定在3.5%,引導利率下行的意圖很明顯。因此此前媒體報道的‘央行明確要求MLF資金用於支援三農和小微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並要求貸款利率低於常規水準’是可以理解的。”

  同時,央行還在報告中確認了已通過補充貸款工具(PSL)為開發性金融支援棚戶區改造提供了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額度,並自9月份起適度下調PSL資金利率。其他措施還包括對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有關參數進行調整、加大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支援力度、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指導,旨在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過度“放水”無助降低融資成本

  8月份,高層再度就企業融資成本過高作出指示。國務院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央行一系列的操作,旨在保持流動性總體適度寬鬆的同時,試圖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進而傳導至實體經濟層面,最終使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得到緩解。

  數據顯示情況的確有所緩解。從貨幣市場利率看,9月份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 2.97%和 2.93%,比上年同期分別低 50 個和 56 個基點。體現到信貸市場上,9 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6.97%,比上月下降 0.12 個百分點,比上年 12 月份下降 0.23 個百分點。

  一家股份制銀行戰略研究部人士表示:“目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但信貸市場卻並非如此,在風險逐漸暴露的情況下,銀行對小企業的放貸意願也不是那麼強烈。貨幣市場和信貸市場存在結構性割裂。”

  過度“放水”不是萬能藥,這點再次得到央行的確認。央行在報告中明確表示:“在軟約束和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的環境下,貨幣政策的作用和傳導也會受到影響,需要兼顧和應對的矛盾更多,既要促進經濟平穩運作,也要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央行還表示,定向降準能起到輔助作用,但不能取代市場對資金流向的決定作用,不能理解為“放水”擴張總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