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搶生鮮,“燒錢”賭未來
- 發佈時間:2014-11-07 07:36:31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段時間,我省生鮮農産品再度成為電商企業競相追逐的香餑餑。
前面企業垮了後面又來了
在蘇州,江蘇隨易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平均每週新增6個配送站點,這家才起步兩年的企業,已設立配送站點120多個。市場總監陳玉燕説,“現在重點是蘇州和上海,下一步目標是南京。”
在常熟,常客隆超市興辦的電子商務公司,直投點從三年前起步時的2個變成了53個。常客隆超市公司副總經理裴奇説,到明年,將在常熟市區設點150個,覆蓋城區近85%人口。
在南京,一家名叫“惠生活”的電子商務公司,去年3月至今已設配送點60個,業務範圍除了南京,還延伸到揚州、安徽馬鞍山等城市。“未來一年內,這3個城市的配送點將增加到400個。”公司副總經理章浩説。
統計表明,全省12個省轄市,已有16家企業涉獵。到年底,直供店、直供點建成總數有望超過1000個。此外,還有不少自發觸網的生鮮農産品經營企業。
“真是此一時彼一時,難道近在眼前的教訓對他們毫無警示意義?”南京業內人士祝忠國對生鮮電商業的再度升溫深感疑惑。
2012年,祝忠國發起設立金管家蔬菜配送中心,2013年投入運營。沒過多久,“金管家”就散掉了。祝忠國也到了另一家蔬菜網售配送公司,新公司的業務還是不溫不火。祝忠國感慨説,這個行業成本高,利潤低,掙錢不容易。
前面的企業退出了,後面的企業又進來了。生鮮電商業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網上買菜家門口提貨
幾乎每個採訪對象都表示,前一撥生鮮電商企業儲存和物流渠道是個軟肋。通過快遞公司投送,用戶到手的蔬菜不新鮮甚至成了菜泥,夏天豬肉有的已變質發臭。
祝忠國從經營者角度揭秘,普通菜很難做,從毛菜到凈菜損耗率約為15%,如果打入菜價,因為比市場價貴普通消費者不接受。南京的電商企業大多走的是中高端路線,賣生態蔬菜價格高出市場三四倍。但作為目標人群的年輕上班族、白領階層,願意買單的並不多。
這樣的難題在新興生鮮電商企業中有了對策。
改變一:“冷鏈+電子貨櫃”倉儲配送模式,緩解了用戶“最後一公里”之憂。無論隨易科技,還是常客隆資訊,都將電子貨櫃建到了小區、學校、機關單位裏,還有冷藏保鮮功能,用戶不僅訂購方便,上網、手機APP、一體觸屏等隨時隨地可以操作,提貨也到了家門口。
改變二:價格接地氣。網上銷售的生鮮蔬菜,不再只是“高大上”,將毛菜稍加整理成凈菜上櫃,賣價比超市便宜10%,比農貿市場高出5—10%。
改變三:商品品類豐富,終端服務多元。除了蝦子不易存活外,生鮮農産品幾乎應有盡有,還有水果、零食、牛奶、飲料、糧油等適合網購的産品。
江蘇惠生活同樣鉅資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冷庫、配置了多輛冷鏈物流運輸車。
跨界投資憧憬産業未來
新一輪生鮮電商熱,受到了各界關注。常客隆冷庫一期工程,獲得省級流通專項資金扶持。按規定,箱式貨車不允許走高架公路,蘇州市特事特辦,給隨易科技“豁免權”。江蘇惠生活的服務,在揚州被列為“菜籃子工程”,政府成了股東之一。
不僅如此,嗅覺靈敏的風險投資、社會資本也對這個行業有了興趣。陳玉燕説,去年10月已有兩家風投公司進入隨易資訊,目前推進的第二輪融資計劃,又有多家知名風投表達了投資意願。
有意思的是,我省此輪生鮮電商熱的始作俑者不少都是“新手”。惠生活老闆本來從事電商業,隨易科技兩個發起人,一個開汽車4S店,一個做房地産。此次跨界,先期投資動輒四五千萬,至今都處在“燒錢”階段,熱熱鬧鬧的背後,尚無一家盈利。記者採訪得知,他們憧憬的是産業未來,投資者看好模式,經營者看好市場。
裴奇算了筆賬:“菜的毛利是銷售額的10%,如果銷售額達到16萬,毛利就是1.6萬,公司就盈利了。”陳玉燕也表示,“當站點達到200個時,投資成本就可以收回了。”
正因為如此,處在發展初期的我省生鮮電商企業,紛紛加速攻城略地、鋪設網路,這既是長遠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是眼前站穩腳跟的必然選擇。目前,常客隆的電子貨櫃已成功銷往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舟山以及昆山等地,每套2萬元。裴奇説,單是電子貨櫃銷售,就已收入2000多萬元。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認為,生鮮農産品線上線下互相滲透,是必然趨勢,關鍵在規模,沒有規模,就覆蓋不了成本。風投投資,也是要拓展規模。在他看來,競爭是必要的,有競爭産業才能優勝劣汰。但要適度,如果有利時一哄而上,最後自然就會過剩。
生鮮農産品,能否成為未來電子商務的一片藍海,也許需要時間來檢驗。但企業如能從民生出發,將最新科技和服務百姓生活相結合,這樣的探索值得肯定。
本報記者 邵生余
本報實習生 管沁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