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宋雨桂藝術館 靜水深流的美育基地

  • 發佈時間:2014-11-06 08:29:24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日,宋雨桂藝術館在籌備3年後正式對公眾開放。開放當日除了國家、省、市相關領導與眾多知名藝術家到來外,很引人注意的是勞動模範代表、大量的普通藝術愛好者與市民參與其中。讓我們看到遼寧首座政府建設的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大師藝術館,很接地氣。對大眾零距離的常年免費開放也讓我們感受到一位老藝術家開闊的胸襟與愛的境界。宋雨桂藝術館絕不僅僅作為瀋陽的地標出現,他靜水深流的藝術魅力與文化潤澤也將從心靈深處長久培育大眾的審美意識。

  零距離感受藝術

  在國內,大眾接受藝術熏陶的場所仍以藝術館、博物館為主,藝術館的高層次展覽與學術研究受到關注,關注的更深層面則是藝術與城市、藝術與文化、藝術與城市公共文化空間、藝術與公眾的關係。藝術館從誕生那天起,就是個公共文化、公共美育平臺,肩負著一個城市、一個地區重要的文化使命。藝術館和大眾、和城市之間的關係不能切割。一個藝術造詣卓爾不群,傳承民族文化盡心竭力,影響力廣布四方的藝術家對同行、對地域、對大眾、對社會的引領作用是巨大的。藝術越精良,品位越高深,越應該讓更廣大的人群來熏染、認知、學習、提升,在歲月的年輪裏不知不覺間養成大眾的心靈,提高藝術涵養、藝術素質,豐富精神構成。中國著名城市策劃人、藝術評論家、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先生説過:“民族審美水準的提高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既需要大眾藝術欣賞,也需要陽春白雪的高度。經過普及以後,人們從不看到看,再到熱愛,最後形成精神的必需品。”由此所形成的凝聚力與共鳴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宋雨桂藝術館在記者眼中不尋常的亮點正是其開放性與親民性。他沒有因為價值連城的珍稀藏品與一流市價的精美畫作而高高在上,板起面孔,拒人千里,成為藝術家和評論家自娛自樂的平臺,恰恰相反,他從開館之日起與大眾的零距離便清晰突出。也正因如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藝術館將真正成為省城瀋陽的一張文化名片,一個藝術坐標,一座流動的美的加油站。這裡不僅將匯集全國乃至國外一流的藝術家、學術活動、藝術展示、藝術品出版,成為藝術家的家園,也將惠及所有熱愛藝術的普通人。我們也越發期待,這座藝術館成為一個典範,成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代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最深入人心的典範。誠如宋雨桂先生在開館儀式上的肺腑之言:“我是祖國培養起來的文藝工作者,用什麼樣的語言都表達不了對黨、對這個時代,對各位朋友的感激之情。72年前,延安召開文藝座談會時我才3歲,從山東逃荒到東北來。前幾天習主席在文藝座談會發表的講話,令我非常激動,今天的我已成長為一名藝術家,歷史賦予我們新的使命,也是不變的使命,那就是為人民創作。我特別感謝瀋陽市委、市政府在幾年前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建成了這座美術館,我會盡我所能,用筆墨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

  傳承民族文化

  宋雨桂藝術館最大特色即為民族藝術的傳承性。無論是宋雨桂先生不同時期創作的經典畫作,還是他40餘年來在全國各地尋訪而得的石像、木刻、瓷器、紫砂器、玉器等萬餘件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的藏品,無不呈現民族精華。已逾古稀的宋雨桂先生是懷著“搶救”的心態,抱著愛國的情懷收藏這些藝術品。作為一個藝術家,他不忍看著這些歷史與人類智慧的結晶,因無知被埋沒,因冷漠被損毀,因貪婪而遺失。他認為這不僅是對藝術的踐踏,更是對國家民族的不負責任。宋雨桂藝術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氣氛濃郁。

  藝術館開放首日,興致高昂的觀眾,好奇地在每件藝術品前觀賞品評,有的輕聲議論畫得太精彩了;有的招呼同伴一起研究展品的年代特色;還有的不停拍照,帶回去給朋友欣賞。作為瀋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的展覽基地,宋雨桂藝術館內的畫作,包括其代表作 《甦醒》、《雨荷圖》、《新富春山居圖》等均為藝術與思想清新健康、影響深遠的佳作。

  “這不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學習的良機,家邊上如此近距離觀賞大師大作,是一件賞心樂事”,這是眾多市民的共同心聲。

  堪稱國寶級的《新富春山居圖》與黃公望版《富春山居圖》同時在宋雨桂藝術館二層弧形展廳全景展出,歷時將達一年半。兩部畫卷均為中央文史館藏品。

  《富春山居圖》始畫于1347年,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晚年的力作。畫作寬33釐米,長636.9釐米,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豐富而自然。畫法有董源、巨然的溫筆披麻皴,也有幹筆皴擦,用筆簡練,使水墨發揮了極大作用,展現超凡脫俗的意境,對以後水墨山水畫的發展影響深遠。

  《新富春山居圖》畫卷長66米,高60釐米,寓意《富春山居圖》660年後重新創作之意,同時也對祖國統一大業寄予“六六大順”的傳統祝福之情。畫卷凝聚了兩岸優秀畫家共同的心血,體現了希望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美好願望。

  《新富春山居圖》描繪了從千島湖到錢塘江百餘公里富春江兩岸的山光水色和人文景觀,勾勒了富春江兩岸的現代建築、鐵橋、公路、水壩、遊艇、漁船等,呈現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新長卷主旨意在寫實,展現了意境新、內容新、技法新、創作方式新等特點,謳歌了中華民族同根的文明,是當代中國美術史中一件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兼備的精品,震撼人心。 《新富春山居圖》由宋雨桂先生主筆,展現了他南北貫通的精湛技藝與超強的藝術駕馭能力。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研究所所長、《美術研究》雜誌主編邵大箴評價:“《新富春山居圖》的作者們對富春江山水精神的認識和理解,與黃公望大師有相同之處,兼有雄健與清秀之美。宋雨桂素有‘鬼才’之稱,他在藝術上不拘于寫實或寫意體系,而善於為經營畫境出入于兩體系之間,我行我素,出神入化。他在遼寧與富春江山水相似的青山湖有一段難忘的生活與藝術經歷,使他主筆這一創作任務時得心應手,駕馭自如。 ”

  “宋雨桂繪畫風格的雄健表現在善於潑墨寫意,繪山水全景,經營水暈墨障的畫面,追求構圖的飽滿和整體感;表現在他敢於和善於用大塊面的墨,更精於用色墨,在墨彩的無窮變化中造成似有若無的意象,予人以豐富的聯想。他畫風的秀麗,體現在他對筆墨渾厚華滋的迷戀和對花草樹石的精心雕琢,常有一絲不茍而又充滿情意的描寫。他豪放而沉穩、蒼茫而精微的繪畫作風,在《新富春山居圖》中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 ”

  新舊《富春山居圖》值得品味學習經年。對於了解中國繪畫的發展,深研繪畫技藝,吃透中國畫的精神與意境,領略中國美學與哲學的深邃是十分珍貴的機會。只有展覽才能體現美術館的品位及文化特質。同時,成體系、連貫性的展覽更能突出美術館的品質。人們在這裡體會真善美,收穫心靈的感動與成長,開館的宋雨桂藝術館已開始讓人感受到這份欣喜。

  當不愛笑的宋雨桂先生面對他喜愛的石雕虎頭,石馬鞍座,面對他鬼斧神工般的筆墨功力點染出的山水之魂,面對無數熱情觀展的市民時,他流露出心底的笑意與欣慰,內斂的情感也外現為純真明朗。他由衷地説:“到了我這個年齡,非常想為社會、為後代留下些有意義的東西,不論是具象的還是精神的,這讓我覺得生命更有價值。通過我的作品和收藏,讓大家去感悟和體會藝術、文化是民族的精神、靈魂和血液,我心裏特別喜悅”。

  凝聚城市追求

  自然風景扮美城市的形象,而人文景觀則豐美城市的內涵。藝術館、博物館也是彰顯一座城市文化品格、文化發展的風向標。

  宋雨桂藝術館的建成開放體現了瀋陽這座遼寧省會城市文化強市的追求,藝術惠民的落實。這種文化追求從藝術館簡潔大氣的外形到古樸厚重的內蘊,再到即將展開的藝術講座、與市民互動活動等一一呈現。

  建造一座有切實影響力的美術館或藝術館,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西班牙畢爾巴鄂市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就是最好的例子。上世紀90年代以前,畢爾巴鄂是西班牙一座靠海的工業小市鎮,隨著鋼鐵、造船業的衰退而沒落。然而,這種破敗隨著一座令人驚艷的美術館的進駐而徹底改觀。籌備4年、建造3年,國際建築大師精心打造,坐落在城市中心旁2.4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加上久負盛名的藝術品收藏,這座美術館吸引著歐洲龐大的藝術愛好者群體。 1997年底,美術館開館,一年之內就吸引130萬參觀人潮:到第3年時,共吸引400多萬遊客,上交政府1億美元稅收。隨著美術館啟用,城市的活力也跟著甦醒,畢爾巴鄂市建起了機場、地下鐵路、新的碼頭。短短幾年時間,一個沒落的小城市奇跡般大翻身,一座美術館振興了一座城市。而美術館暗合西班牙文化激揚與沉靜的融合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宋雨桂先生作為國畫大師,以其“鬼才仙氣”,“筆追時代,敢為人先”的藝術造詣與氣魄,為瀋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詩意與韻味。以這樣的藝術家之名建造藝術館是對優秀文化的弘揚之舉,對城市發展的推動之舉。瀋陽的藝術館數量並不多,宋雨桂藝術館呈現出中華文化的文博藝精,將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一種引領,藝術傳承大情懷的一種示範,培育大眾審美意識的靜美之所。

  宋雨桂藝術館館長宋千里介紹,宋雨桂藝術館開館後,將圍繞豐富的藏品舉辦各類專題展覽,同時還將面向世界各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引進和推出高品質的展覽。配合展覽,宋雨桂藝術館還將出版相關的學術專著,舉辦學術研討和藝術惠民活動,並將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方面繼續努力,為瀋陽市民打造一個高端的藝術公益平臺。正如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藝術家馮驥才先生在宋雨桂藝術館的開館賀詞中所説:“瀋陽是十分有文化眼光的。因為宋雨桂不僅屬於瀋陽和東北,更屬於中國畫壇;不僅屬於今天,也一定屬於明天。我深信開幕的宋雨桂藝術館,一定是遼沈大地一道永久的光彩的文化景觀。 ” 于 雷/攝

  宋雨桂主筆的《新富春山居圖》 (局部)。宋雨桂藝術館成為藝術惠民基地。宋雨桂向來賓介紹館藏作品。

  宋雨桂藝術館常年免費開放。

  ■藝術家簡介

  宋雨桂,號雨鬼,1940年生。山東臨邑人,後遷居東北。 1960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繪畫係預科。畢業于魯美版畫係。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院部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畫院院長、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美術館館長、遼寧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榮獲遼寧省及全國 “五一”獎章、遼寧省政府特殊貢獻“優秀專家”稱號。

  宋雨桂在當代國畫山水、花鳥領域的創作中取得突出成就,其作品意境深邃,畫風清新飄逸,在乾濕筆墨和色彩的處理上,匠心獨運;在酣暢淋漓的水墨世界中,盡情施展著藝術家的才情,營造出物我為一的浩然氣魄。作品以豐富的可讀性及色彩絢爛的視覺形式,為當代中國的山水、花鳥畫的創作拓展了新的畫風以及新的發展可能性空間。

  宋雨桂作品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榮獲首屆北京國際藝苑水墨成就大獎、2001年榮獲日本第一屆國際藝術交流展金獎等數項大獎。作品曾赴伊拉克、新加坡、日本及中國澳門、香港、台灣等地展出;近十年來他的作品在太古佳士得和嘉德拍賣中均以高價落槌;出版有多種大型畫集、畫譜;並創建中國第一座畫家村,現已列入國家級旅遊風景區。

  ■宋雨桂藝術館簡介

  宋雨桂藝術館坐落于瀋陽市和平區仙島南路360號,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設5個展廳約9000平方米,功能齊全、配套完整。作為瀋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的展覽基地,館內主要展示了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書畫藝術家宋雨桂先生的經典畫作,包括 《甦醒》、《雨荷圖》、《剩海圖》、《新富春山居圖》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作品。同時還展示了他的私人藝術藏品。□本報記者/淩 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