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市場決勝未來
- 發佈時間:2014-11-06 06:06:5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一輪工業革命大背景下,我國將如何迎接機器人時代?《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了國家“863”計劃智慧機器人主題專家組組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傑教授。
記者:新一輪工業革命大背景下,機器人産業正在如何影響全球産業格局?
趙傑: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將成為未來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它不僅能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産業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帶來一場生産方式的深刻變革,從而扭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倒挂現象。
機器人正在成為新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製造業格局,其研發、製造、應用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準的重要標誌。在這一必爭領域,發達國家正在積極佈局。2013年,美國制定了機器人發展規劃及路線圖,力求鞏固其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為其製造業回流提供支撐。歐盟則啟動了總投資達28億歐元的“地平線2020”研究計劃,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民用機器人研究計劃。
記者:目前,對機器人的定義可謂眾説紛紜。請您從科學家的角度談談什麼是機器人?機器人將給人類生産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它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有什麼樣的意義?
趙傑:機器人實際就是一個工具。每個人腦海裏的機器人和實際的機器人都會有差別,很多人把它想像成電影裏的樣子,但實際上它並不局限于某一個形態,其本質是一種智慧化設備,是可以幫助人類做很多工作的工具。
不論你歡不歡迎,我們都將步入機器人時代。不久的將來,家家都有機器人,廠廠都有機器人,機器人會活動在每個人的身邊。但是,機器人不能完全代替人,機器就是機器,是人類發明的工具。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已是世界公認的製造業大國,同時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人口紅利消失,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慧製造技術將成為必由之路。目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平均裝機量遠低於世界水準,IFR數據顯示,2013年全世界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為58,而中國僅為23。低機器人密度和高人力成本、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使中國機器人市場擁有巨大潛力。以我國擁有1億個製造業工人計算,未來要達到義大利目前中等水準,就需要新增百萬台以上的機器人;要達到德國那樣的相對高端水準,需要量就更多。未來市場巨大。
記者:在國際機器人産業的競爭中,我國處於什麼水準?
趙傑:同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機器人技術研究層面上應該説差距並不大,主要差距表現在産業上。
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生産規模仍然不大,多數是單件小批生産,國內研製的工業機器人由於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部分核心技術研究還有待成熟化,在成本和性能方面不具備競爭優勢,加上國外廠商高端工業機器人擁有先發的規模優勢,並採取整機價格降低策略,造成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市場高端機器人應用還是國外産品一統天下的局面。以2013年新增裝機為例,國産自主工業機器人裝機量近9600台,約佔該年新增裝機量的26%,但主體是單價較低的三、四軸工業機器人為主,主要用於對性能要求相對較低的領域。另外,國外主要機器人企業不再滿足於將我國作為産品銷售和技術服務市場,國外機器人龍頭企業在國內建立生産基地,憑藉已有的技術優勢,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把中國市場看作了“決勝未來的戰場”,國內自主品牌生産企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如不儘快趕上,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與國外的差距有進一步被拉大的風險。
記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趙傑: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關鍵元部件依賴進口,特別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電機和高精密減速器方面的差距尤為明顯,造成國産工業機器人成本居高不下,嚴重制約了機器人産業的成熟及國際競爭力的形成;部分研究機構或企業為爭取國家項目資助,過度追求高指標、高性能,忽視了我國多數機器人市場對高性價比機器人的需求,使得工業機器人成本過高,甚至高於國外同類産品,造成産品無法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諸多技術方面仍然停留在仿製層面,創新能力不足,制約了機器人市場的拓展;基礎、技術研究與應用及産業需求脫節現象嚴重,使得一些機器人核心技術處於實驗室階段,制約了機器人産業化進程。
記者:您認為我們應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佔機器人産業的制高點?
趙傑:要解決這些問題,搶佔機器人産業的制高點,需要國家在資金、稅收、産品銷售補貼等各個方面出臺相應鼓勵政策,在資金、政策上持續支援,鼓勵企業採用國産機器人,並且需要政府主導形成工業機器人研製、生産、製造、銷售、整合、服務等有序而細化的産業鏈;要建立真正的産學研用聯盟,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産、應用隊伍;現階段應走出追求高指標的誤區,著眼點放在高性價比方面;還要結合國情,不斷探索機器人應用的新領域和新模式。比如,中國工業機器人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但我國的服務型機器人起步時間和國外差不多,而且,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快形成,未來市場也大。對於機器人産業來説,未來的8至10年是個窗口期,我們要抓住機會發展上去。
記者:在這個窗口期,我國機器人産業會出現什麼趨勢?
趙傑:首先是市場需求巨大。2013年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新增裝機量佔全球新增裝機量的約五分之一,預計未來5年之內還將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長。
第二是應用領域廣泛。汽車行業將不再是工業機器人最大需求行業,電子製造行業、食品藥品行業等多個行業將成為工業機器人需求的領跑者,呈現出沿海高於內地需求,民企高於國企需求,中低端高於高端高性能機器人需求的趨勢。
第三是製造産業鏈條中的低技術含量、低産品附加值製造産業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重點。我國持續了近30年、以依賴低廉勞動力成本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模式,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優勢喪失,遇到了嚴峻挑戰,出現了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和用工荒現象,使用工業機器人代替勞動力符合中國新的比較優勢。
記者:這些都是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對於機器人産業來説,是不是還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産業的發展?
趙傑:是的。整個機器人産業鏈主要分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設備製造商和下游行業應用商3個層面,可以説機器人對上下游相關産業都有很強的帶動作用。
機器人産業不僅可以促進應用機器人的行業轉型升級,深刻改變其生産模式、行業面貌和産業佈局,還可以對機器人減速器、交直流伺服電機和控制器這些核心零部件的生産廠家,以及數控機床、新材料等上游産業産生巨大帶動作用。
記者:很顯然,我們要想在機器人産業搶佔制高點,還必須重視前瞻性的基礎前沿研究,請問機器人的前沿研究國際現狀如何?中國在機器人前沿研究領域是如何佈局的?
趙傑: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已成為當前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我國機器人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從機器人應用基礎研究到産業化的研發體系,在工業與服務機器人産業化、特種機器人技術攻關與系統應用、機器人前沿技術儲備等3個層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同時,著眼國際制高點的新一代機器人技術正在實施佈局,擬人、四足等倣生機器人,以及新機構、環境感知、智慧控制、人機合作等單元技術方面都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並已著手謀劃新一代機器人研究,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技術儲備。
此外,國家多個部委也正在組織制訂我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産業“十三五”規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