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宜春市:村村培養農民大學生

  • 發佈時間:2014-11-05 07:32:4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訊員李小銀劉娟 本報記者陳濤

  “做夢都沒有想到,摸了幾十年的鋤頭還能免費上大學,終於圓了我幾十年的大學夢啊!”説起“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2014級學員、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徐家渡鎮寨裏村村民江輝錢顯得十分興奮。

  為提高農村勞動力知識水準,培養更多新型職業農民,近年來,宜春市根據全省統一安排和部署,大力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採取“政府出錢、大學出力、農民受益”的辦學方式,通過現代遠端教育手段(市廣播電視大學及各縣市分校)和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方式(江西農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將高等教育延伸到農村,培養造就一批紮根農村、服務農民、發展農業的“農民大學生”,從而打造出農村實用人才的高地。

  以培養農業和農村帶頭人為目標

  2014年3月,畢業學員肖道林高票當選宜春市下屬的高安市楊圩鎮錦秀村黨支部書記,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

  原來,從2011年11月起擔任該市轄下的高安市楊圩鎮錦秀村村委會主任的肖道林,為了帶領當地群眾致富,于2013年成立了遠鵬農業合作社,並參加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江西農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的遠端教育。通過在農大遠端教育中學到的合作社發展知識,有效促進了合作社的規範發展。

  肖道林介紹説,目前合作社股東有20戶,流轉土地達600畝,每畝付給村民的土地租金是400元。合作社實行農藥、種子、技術集中“打包”服務,遇到農忙時節,村民就過來幫忙,每天能拿到100~250元的額外收入。這樣,村民既可以收地租,又可以拿“工資”,一舉兩得。另外,土地的集中規模經營也使很多勞動力富裕,從而催生出一批“産業工人”,全村有400多個勞動力常年進城務工,收入頗豐。

  據介紹,“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的主要培養對像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農村種養加大戶、農業龍頭企業帶頭人、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家庭農場主、村“兩委”班子成員或後備幹部、農村優秀青年。

  2012年全市共招錄農民學員777名,2013年共招錄739名,2014年招錄達863名。目前,宜春市據統計共有農村實用人才1.2萬餘人。因此,今年宜春市又啟動了專升本函授培養,計劃每年再培養100名左右農民大學本科生,累計共培養700名左右農民大學本科生,並且力爭到2020年每個行政村有2~3名農民大學生。

  以傳授實用農業和農村管理知識為基礎

  袁州區彬江鎮橫山村的易小英是2013級的“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學員,在學習課程後深有體會地説:“以前認為種菜就是體力活,原來種菜是非常講究技術的。技術的好與差,種出來的菜千差萬別。”

  為了實現教學與農業的有效“對接”,宜春市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教學培養工作的大打“創新+實用”牌,培訓課程特別突出“理論+實訓”。據了解,首先就是課程設置上十分創新,是按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積極籌設生豬、水産養殖等特色課程;然後就是緊貼課程實際,組織編印了《有機農業操作手冊》、《有機農業操作標準》、《有機農業開發篇》等本土教材,深受學員的喜歡,大家都感覺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為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宜春市加大了實踐應用教學力度,積極牽線搭橋,選定了西村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寨下蔬菜基地、洪塘藍莓種植基地作為學員教學實訓基地,各縣市也落實了25個教學實訓基地,聘請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實地教學,手把手地傳授學員技術,有效地提升了培訓實效。

  在電大學習了大量農業技術後的易小英,現在説起種菜的技術來,一套一套的:“最重要的就是科學管理。首先要平整好田地,形成‘土立方’,然後是土壤培肥,採用發酵、消毒的農家肥施肥,再進行育苗,這樣育出來的菜苗免疫力更強,用藥也明顯減少,可以有效保證綠色蔬菜的品質。”

  據了解,宜春市還積極整合資源,創新師資隊伍建設,以提高師資的力量和水準。除了督促承辦院校安排基礎知識紮實、專業水準較高、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專職授課外,還從市委農工部、市農業局、林業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建設局、環保局等部門選聘8位專家作為客座教授,定期開展“巡迴送教”活動,各縣市也選聘了46位專家組建了客座教授隊伍,組成強大的“講師團”。

  為了激發學員的返鄉創業熱情,宜春市還把引導扶持和自主創業相結合,著力搭建幹事創業平臺,出臺了一系列相關優惠扶持政策,使學員人人有奮鬥目標,個個有創業項目。易小英就是在課程學習中深受啟發,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之後,就在家鄉籌劃成立了潤和種植合作社,開始帶領村民種植綠色蔬菜,成了十里八村地地道道的“綠色蔬菜土專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