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制種基地成為良種供給大本營

  • 發佈時間:2014-11-05 07:31: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澎

  河西走廊中部、南依青藏高原北緣祁連山脈、北望內蒙古高原巴丹吉林沙漠的甘肅省張掖市位於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流域中游地區,該地日照充足、灌溉條件便利、降水量低,張掖極其適宜玉米種子生産和儲存。

  境內山地縱橫、溪河交錯,山丘、河川、村莊和非水稻作物成為天然屏障的福建省建寧縣,為水稻制種提供了眾多相對獨立的坑壟田,其境內不同海拔區域、不同耕作制度形成了多種稻作區,更為各種雜交水稻品種組合提供了良好的隔離條件。

  東臨石首、西界松滋、南毗澧縣、北壤荊州的湖北省公安縣,水資源豐富,年活動積溫為5000℃,有效積溫在3000℃以上,濕度在80%以上,晝夜溫差大、風速小,在6月下旬至10月天氣晴多雨少,極其有利於雜交水稻種子生産。

  種子生産基地是集自然、經濟、科技、人力等優勢條件于一體的寶貴資源,把張掖、建寧、公安等地的制種優勢化為農業生産的勝勢,是農業綜合開發良種繁育及加工建設項目的主要作用。“制種基地是保障良種供應的基礎,承載著滿足農業生産用種需求的重任。”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全國現代種業制種基地建設現場會上強調説,“我們必須把優勢制種基地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予以加強,必須花大力氣規劃好、保護好、建設好、管理好、利用好。”

  中央大力支援各地妙招百齣—設施更硬,規模更大,技術更強

  近年來,現代種業發展對於制種基地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種業的現代化必然依託于制種基地的現代化。2011年4月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和2013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都明確要求加強種子生産基地建設,快速提升我國供種保障能力。隨著種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制種基地建設也進入到一個新的黃金期,種子生産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和集約化水準都在快速提高。

  自1996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以來,農業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在全國28個省區市共實施161個項目,到2012年中央累計投資5億元。近年來,國家在良繁加工基地項目上的投資力度持續加大,2013年中央投資1億元,2014年增長到1.2億元。

  2010年至2013年期間,農業部在全國19個省(市)的47個重要制種縣(市、區)建立了51個由企業承擔的良種繁育及加工基地,涉及玉米、水稻、小麥和棉花等重要作物。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的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産基地,是全國最早由企業承擔《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良種繁育與加工基地項目綜述》的制種基地。甘肅省種子管理局副局長王立孝告訴記者:“2010年,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承接了《張掖優質高産玉米良種及加工基地建設項目》,中央財政投資500萬元。”

  在國家全面加強種子生産基地建設的同時,各個基地所在地方政府也在“添磚加瓦”。張掖市臨澤縣建設的國家級玉米種子産業園,吸引了十余家繁育能力強、生産加工技術先進的制種企業,此外種子生産加工區、種子檢驗檢測及技術服務中心、種子交易展覽中心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近年來,湖北省公安縣新增雜交水稻種子工程基地建設項目經費1000萬元的同時,還成立了水稻制種工作領導小組,一邊把制種工作列入全縣經濟發展規劃,一邊協調解決制種工作中出現的各項問題。貴州省岑鞏縣出臺了種業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種企在種子倉庫、烘乾設施、種子曬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支付的徵地費,岑鞏縣政府會在3年內全部返還。

  建設目標明確項目管理規範

  ——建設一片,見效一片

  制種基地能否持續穩定,是種子數量充足與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種子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四川省綿陽市為了鞏固制種基地,提出了“一推行、兩嚴格、三加強”的行政管理制度,在推行“一鄉鎮一企業制種”制度的同時,嚴格把控企業準入關、嚴格審查企業經濟實力和誠信度;加強企業自律行為管理教育,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管理,加強對企業兌付種子收儲款的管理。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轉移,許多制種基地農忙季節缺人手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勞動力老齡化、女性化也越來越嚴重,人工費用佔制種成本的比重越來越高,勞動力短缺使制種基地對於機械化制種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制種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在全國範圍的有效落實的同時,補貼標準的不斷提高、補貼種類和對象也在逐漸拓展著。制種關鍵環節農機裝備的研發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去雄、授粉、收穫、乾燥以及加工等環節的機械化都在不斷完善。“2013年,張掖市三北種業有限公司在國家級玉米種子産業園建成的生産流水線,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先進的玉米種子生産線。”臨澤縣農委主任、種子管理局局長李長秀告訴記者,“這條生産流水線投資近9000萬元,從收穗、撿穗到烘乾脫粒,再到精選、包衣年加工能力超過6500噸,用玉米芯作燃料烘乾也是這套流水線的一大特色。”

  “建設一片,見效一片”是近年來良繁基地建設項目的首要目標,為了規範項目各個環節、確保管理到位,各個項目實施地相繼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和項目執行小組。張掖市甘州區和臨澤縣都形成了“縣鄉兩級種務制度”,村幹部自發成為制種農戶和制種企業溝通的橋梁,在重要制種環節監管品質確保産量。為了做好國家扶持資金和企業配套資金的監控和管理,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三專”管理制度,即項目建設資金的專戶存儲、專人管理和專款專用。北京奧瑞金種業有限公司臨澤地區負責人宋建虎説:“農業綜合開發完善的項目和資金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了項目資金使用的規範和安全,也為我們順利推進項目實施並切實發揮項目效益提振了信心。”

  各界支援增強基地成效顯著

  ——化優勢為勝勢

  “十六大以來,我國累計建成良種繁育基地438.3萬畝,新增原原種生産能力1.3億公斤,新增原、良種生産能力3.4億公斤和21.8億公斤,累計為農民提供各類種苗40億株。”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劉北樺説,“一大批良種繁育基地和優勢特色示範基地的建成,加強了良種基礎設施,改善了農業科研和育種條件,提高了良種綜合生産、加工能力,加快了新品種繁育和推廣速度,提高了優勢特色農産品供種能力和良種覆蓋率。”

  隨著良繁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各項政策和各個部門對種業的支援力度越來越大,民族種業的良種供給為糧食安全和農業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大面積推廣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後,近年來,我國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2012年以來,我國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産基地面積達到2000多萬畝,年産商品種子超過80億公斤,“兩雜”種子品質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

  “良繁基地建設項目近年來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廖西元説,“全國各地制種基地的優勢正逐漸轉化為産業的勝勢。”除項目區的水、電、林、路等制種田基礎設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統一規劃和改造建設外;項目區的良種良法推廣步伐也在加快,一大批新品種得到示範和推廣;不但如此,項目區的農業産業結構得到了調整,通過項目的引導和帶動,種業逐步成為甘肅省張掖市、四川省郫縣、湖北省鄂州市等制種地區農業發展的主導産業,而制種也成為農民致富的主導途徑。

  隨著制種基地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制種産業蓬勃發展,地方經濟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一批有信譽、有實力、有品種、有市場的種子企業接連入駐全國各地的制種基地,企業與基地形成了相互帶動、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模式。“以品種帶基地、以基地促發展”不再是空喊,制種企業正在向規模化、産業化、育繁推一體化大步邁進,機械化作業、精細化種植、專業化生産和集約化經營,形成了以基地為核心的制種産業集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