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老院不宜太高端

  • 發佈時間:2014-11-05 05:46:0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養老服務領域逐漸向民間資本開放,一些實力雄厚的民間資本紛紛瞄準了國內的高端養老機構,許多大城市周邊高檔養老院林立。

  這些高端養老機構高檔的軟硬體設施固然吸引人,但其價格往往也貴得令人咋舌。尤其是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好一點的養老院大都價格不菲。北京郊區一家高端養老機構,僅“入門費”就要100多萬元;筆者家門口的一家老年公寓,每位老人每月僅房費最低就需要近5000元,入住後還要額外繳納水、電、暖及飯費1500元,即使不需要最基礎的護理,老兩口每月也要1萬多元的基本消費。

  如此高昂的價格,已經將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老人拒之門外。所以,儘管各家高端養老機構使出了渾身解數,也難有起色。位於北京東三環的一家高檔養老中心開業後經營狀況一直很不理想,能容納350位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簽約數僅有十幾位,甚至一度只零散地居住著5戶老人,冷清異常。在取消了最初的40萬到120萬元的押金後,簽約老人的數量才慢慢增至幾十人。

  同時,國外多種層次、多種類型的養老機構,也成為國內高端養老市場的有力競爭者。以居於養老第一梯隊的德國、丹麥等歐洲國家為例,根據護理程度,每月的每人平均費用折合人民幣約8500到10500元之間,與國內一線城市養老院每月開支基本相當。由於政府重視,這些養老發達國家往往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養老院管理模式,讓人更加放心。此外,美國、日本等國月均4000元左右的養老價格,對國內養老市場的中高端客戶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與高端養老機構虛位以待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面向工薪階層老人的中低端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民營資本需要在短時間內收回投資乃至盈利,這往往促使其將目光投向更容易週轉的高端養老市場。然而,過多的資源投入和佔用,也對中低端養老機構産生了“擠壓效應”。

  現實中,很大一部分生活難以自理的老年人迫切需要機構養老的支援。在機構中失能老人能夠得到全天候、更為週到的護理,這些是單純依靠家庭和社會做不到的。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建設一個完善的機構養老市場,完善養老産業鏈,讓高中低收入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需要的養老機構。同時,我們也需要儘快制定完善養老院評級機制,讓高檔養老院儘管價格高,也要高得“物有所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