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銷對接成就大市場
- 發佈時間:2014-11-05 05:45:4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11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日前在武漢舉行。開展3天,農博會現場銷售額4.46億元。在同期舉行的農超對接暨投融資洽談會上,有32個農業項目找到了合作夥伴,協議銷售額28億元。
10年前的情形卻不是這樣,那時的情況是:有什麼,商家不知道;賣什麼,農民不知道。資訊不對稱、買賣脫節是造成農産品銷售不暢的根本原因。
2004年,武漢舉辦首屆農博會,在我國中部地區首次為農業企業搭起産銷平臺。到去年,農博會在武漢中百連鎖超市、家樂福等大賣場開闢選購專區,助推農産品銷售和農業項目投資。
10年間,武漢農博會成為農民與市場、龍頭加工企業與商業銷售巨頭“無縫對接”的平臺。展會組織的“農超對接”直通車,將産銷緊密聯繫到一起,解決了“貨往哪銷,錢從哪來”的關鍵問題。農産品借助合作社、專業公司等與加工企業對接或進超市銷售,既能增強抗風險能力,又能提高産品收益。武漢特色農産品由此進入大流通市場。
武漢農博會對農業項目的“培訓、孵化”功能也在增強。如今俏銷武漢的無籽小西瓜,幾年前卻是默默無聞。雖然市場售價比傳統大西瓜高出幾倍,可是推廣幾年,種的農戶還是不多。
2004年開始,農博會向省內外5000多名專業大戶發出參會邀請函。農博會組織與會農民“一聽三看”:請農民進城,聽農民論壇、看會展現場、看大型超市、看企業基地。湖北嘉魚縣潘灣鎮種植大戶殷希山,被村民稱為“會展農民”。從第3屆農博會起,他每年都不錯過逛會。他看到蔡甸小西瓜賣到每斤3元多,第二年就去蔡甸拜師學藝。如今他的新品種小西瓜也賣出了好價錢,還帶活了附近好幾個村。農民開了眼界,變了觀念,從以前科技人員到府動員被動調整,到現在自己找新品種主動調整。10年間,武漢種植業、養殖業良種平均覆蓋率由21%提高到95%。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