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對“寒冬”,俄能源企業尋出路

  • 發佈時間:2014-11-04 07:45: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謝亞宏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俄新社11月2日援引俄中央能源監控管理局的數據,2014年前10個月俄羅斯的天然氣開採量為5166億立方米,同比減少5.3%;10月份開採量更是下降了15.4%。此外,今年前10個月俄石油開採量為4.38億噸,同比略微增長0.7%;但與此同時前10個月石油出口則下降了4.6%。隨著天氣轉冷,俄羅斯各大能源企業似乎也已經開始進入“寒冬”。

  這一系列數據與俄內外經濟環境密切相關。一方面,受歐盟和美國經濟制裁影響,俄能源企業已被禁止在上述國家和銀行進行融資、長期貸款等金融活動,資金缺口壓力不小;另一方面,世界原油市場價格5個月跌幅超25%,盧布兌換世界主要貨幣匯率一年內也下降了1/3,兩者至今沒有止跌回升的跡象。受以上多重因素的影響,各大能源企業的利潤“跌跌不休”,俄石油2014年第三季度的利潤僅為10億盧布(1美元約合42盧布),是去年同期的1/143;負債額則達到1.77萬億盧布,比上一季度上漲16%。此外,俄自然資源與生態部部長頓斯科伊預計,由於西方制裁對能源開採技術的出口限制,俄羅斯未來數年的能源開採業也將受到影響。

  作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俄羅斯支柱型經濟産業,能源業的頹勢引起了俄政府和外界的高度關注,能源業也在積極尋找自救方法。

  首先,各企業嘗試儘量減輕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負面作用,比如目前俄石油要求政府動用國家基金為其融資2萬億盧布,並已獲得俄能源部的支援;許多受制裁企業則已分別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歐盟取消對其制裁;而如果油價繼續下跌,俄也準備削減未來10年的石油産量,將其從1050萬桶下調至760萬桶。其次,能源業也在積極尋找替代能源出口國和投資方,有報道顯示俄計劃將未來的能源出口重點地區轉移到亞太國家,並將相關油氣關稅從現有的30%下降至10%,以刺激出口。最後,在能源設備方面,各企業的國産化也是勢在必行,俄石油已表示將在未來3到4年使公司內的國産設備使用率提高至75%以上,而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已與俄國內廠商簽訂了設備供應意向性協議。

  俄國民經濟與國家職能學院金融、貨幣流通與信貸教研室主任亞歷山大·漢德魯耶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歐美對俄制裁並沒有停止的跡象,因此俄能源企業的壓力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不過這也需要一分為二看待,比如制裁對於俄本國能源設備行業的推動作用明顯,能逐漸改觀目前俄能源設備過半從西方國家進口的現實,而從長遠來看俄能源出口多元化也對能源戰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報莫斯科11月3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