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劍門關景區“三駕馬車”跑出加速度

  • 發佈時間:2014-11-04 07:29:36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熊筱偉

  “10點到景區,就根本找不到停車位了!”説起國慶之旅,重慶驢友劉崇志印象最深的,便是劍門關的超高人氣,“買點豆腐幹,都要排好長的班!”

  二三十萬遊客,和劉崇志一道在國慶期間體驗了廣元市劍門關旅遊的火爆。全省風景名勝區監管部門省住建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國慶7天,劍門關景區共接待遊客28.55萬人次。

  從2010年起,85萬人次、160萬人次、235萬人次……劍門關景區的超人氣是如何實現的?

  1

  細規劃:

  留住景區原生風景

  10月26日,順著景區北入口的步遊道拾階而上,沿途不時看到一株株古樹挺立在道路中間;當山石攔住去路時,步遊道總是繞著走……正是這一處處細節,留住了景區的最大財富——原生風景及其環境。

  這些細節並非“無心之舉”,而是科學規劃的結果。當地在大規模旅遊開發前,先由住建部門組織編制了《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又編制《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無一例外地都將保護景源和原生植被,控制接待遊客人數、建設強度作為前提條件。

  為此,景區被精確劃分為不同級別的保護區,相應的限制開發建設強度,以及農、林等相關生産建設;控制建築風貌,保護現有建築地方特色;同時針對性保護原有植被結構,方式以自然培育為主、樹種以原生鄉土為主,不讓人工培育“唱主角”。

  有了規劃,還需在管理中落實。當地住建部門嚴遵相關條例,規範景區建設行為:堅持建設項目選址定點和設計方案的審批程式,對不符合規劃的項目,一律不批准上報,對景區違章建築則依法予以拆除。

  2

  抓建設:

  改造新建不撒“胡椒面”

  一手扶絕壁,一手抓鐵鏈,戰戰兢兢走在僅約30釐米寬小道上,腳邊就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嚇死了!太刺激了!”10月26日,剛從“鳥道”下來的上海遊客張小華,大呼過癮——這是景區近年新增的161個新建與改造提升項目之一。

  和現在不同,幾年前景區徒有風景,卻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供電、食宿……各方面都不足。”劍閣縣規劃和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資金,使得景觀資源長期閒置。

  轉變,始於災後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劍門關景區實施重建,整合各級政府和相關項目資金,集中用於景區配套設施和通行能力建設。累計投資5.5億元,完成6大類99個項目。

  災後重建,並非建設投入的終點。籌集資金,劍門關景區創新多種方式——景區門票收入質押、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統籌整合項目資金等,建設項目按“誰投資,誰受益”原則招商引資,資金使用堅持不撒“胡椒面”,針對性打通旅遊業“瓶頸”。

  目前,劍門關景區新建與改造的161個項目已全面完工,驗收移交153個,總投資逾3億元。

  3

  重理念:

  景城一體促發展

  劍閣的新縣城,像是隱藏在森林中。沿著蜿蜒的清江河行走,一株株翠綠喬木將低矮的建築遮掩——偶爾“探出個身子”來的,也是古樸的川北民居。在這裡,看不到摩天大樓,唯一的“城市地標”,是在哪兒都能一眼望見的、巍峨的劍門山脈。

  看似渾然天成的景致,背後卻有著獨具匠心的設計。“縣裏對城區、鄉鎮,都進行了建築高度控制。”劍閣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實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景城一體理念,旅遊小鎮建築以低層為主、城區則以多層為主。

  在盡力保留山水原貌同時,城區還大力增綠。該縣以龍江大道等城市景觀帶為重點,綠化道路5.8公里;以退耕還林等林業項目為依託,加快城郊休閒森林工程建設,新增綠地380畝、水土保持林105畝。

  景城一體,讓城鎮成為景區,更成為旅遊業的服務基地,促進了城鎮化發展。如今,僅劍門關鎮就有酒店88家,可同時接待10000人就餐。

  從景區到城區,攘來熙往的遊客,帶動了城鄉百姓增收。2013年,該縣實現旅遊收入同比增長38%,場鎮居民及景區周邊農民年均收入,從震前2007年的3600元增加到現在的13000元,增長了近3倍。

  如今,劍門關旅遊正向縱深發展。以劍門關、翠雲廊景區為依託的50平方公里劍門關文化旅遊商貿園區建設,已提上日程,“將推動旅遊産業向第三産服務業轉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