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物流數據能賺錢

  • 發佈時間:2014-11-04 05:29:3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訊員 康信茂 記者 張帆

  本報訊 貨物數量、品種、現在何處、運往何地等看似枯燥的物流資訊數據,在姜雪芳眼裏不但是提高物流效率、完善物流服務的利器,更是發展網際網路金融、開發新藍海的利潤來源。

  姜雪芳是浙江珍誠醫藥線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作為全國首家獲得B2B醫藥電子商務資質的企業,珍誠醫藥上游連著眾多的醫藥廠家,下游連著眾多的藥店和縣級以下醫院,物流資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珍誠醫藥依靠“電子商務平臺+供應鏈管理”的模式,與由省交通運輸廳牽頭建設的國家物流平臺合作,優化物流供應鏈管理,公司業務快速增長,銷售額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今年前十月銷售已近20億元。

  打通下游供應鏈

  物流服務更到位

  2008年,珍誠醫藥的電子商務平臺已經形成規模。點擊滑鼠,確認交易;通過物流,完成交易。這一看似輕鬆的模式,卻因為物流資訊化的落後,拖了後腿。

  “當時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供應鏈的實時監控。藥品出了倉庫,後面的過程我們就無法及時獲取資訊。”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姜雪芳記憶猶新。

  中間過程資訊不暢會帶來哪些問題呢?姜雪芳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客戶要查詢藥品運到哪了,只能給公司打電話;公司也不掌握資訊,只能給物流企業打電話;物流企業也不清楚藥品運到哪了,只能給司機打電話。然後物流企業再通知公司,公司告知客戶。查詢一條資訊,需要打5個電話。“當時我們有15000家客戶,如果每個客戶查詢一次,就得打75000個電話,客服人員哪忙得過來?”姜雪芳説。

  國家物流平臺的出現,解決了這個難題。辦法很簡單,平臺制定統一標準,珍誠醫藥、物流公司和用戶的管理系統按照這一標準做介面改造後,就實現了數據的互聯互通。

  “比如説,公司有一單貨出了倉庫,我們把這條資訊傳上平臺,物流企業、用戶的管理系統就能同時收到這條資訊。貨到了物流企業,對電子標簽一掃描,就完成了貨物驗收,資訊同時傳上平臺。裝車付運、到達、交付這些節點也是這樣操作。這樣,就可以通過平臺輕鬆實現關鍵節點資訊的查詢了。”姜雪芳介紹説。

  而去年,國家物流平臺建立了物流跟蹤中心,GPS服務商把車輛位置資訊接上了平臺。輸入訂單號,可輕鬆實現運輸途中貨物資訊的查詢。

  供應鏈的精細化管理,帶來了物流效率的提升和用戶體驗的改善。2007年至今,儘管公司的業務量增長了10多倍,但客服人員依然只有20來個,提供的物流資訊服務卻更細緻、更貼心。姜雪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2007年以來保持了50%的高速增長,一半歸功於電子商務應用,另一半則歸功於物流供應鏈的改進。

  拓展增值服務

  物流數據也賺錢

  2011年11月24日,珍誠醫藥聯合中國工商銀行推出了“e路融”電子供應鏈融資服務平臺。“物流供應鏈的數據可以賣錢了。”談到這項業務,姜雪芳很是興奮。

  姜雪芳提到的可以賣錢的數據,指的是供應鏈上的銷售記錄。比如説,某個藥品,前3個月都銷售了100萬元,那麼有理由相信下個月它仍然能夠銷售100萬元。有了這個數據,銀行省去了複雜的信用審核環節。而藥廠也有需求,以前藥廠發貨後無法馬上拿到貨款,資金週轉慢,成本高。

  新的增值業務就這樣産生了。電子供應鏈融資,無須抵押、無須擔保,銀行根據國家物流平臺提供的供應鏈記錄直接給藥廠融資;藥廠一發貨就能提前拿到貸款,且利率較市場平均水準低不少,融資成本一般可降低50%,既加快資金週轉,又減少成本。

  天津一家醫藥器械企業,以前因為貨款回籠慢,資金緊缺,每年和珍誠醫藥的業務量只有300萬元,搭上“e路融”後,短短1年半,業務量擴大到1300萬元,受益頗豐。

  珍誠醫藥是最大的受益者。不僅每筆融資可以向藥廠收取約1.5%—2%的資訊服務費,而且增加了公司的競爭力。有了這項創新服務,藥廠更願意跟珍誠醫藥打交道。“去年22億元的銷售額中,有2億多元是因為這項業務額外增長的。而今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5個億。”姜雪芳説。

  這項業務也成了工行的優質業務,去年融資金額約4億元,沒有一筆融資逾期還貸,都是按期或提前還貸的。“現在很多銀行也想加入進來,都是總行來人直接到公司談。”姜雪芳説。

  姜雪芳説:珍誠醫藥的主要覆蓋範圍還限于華東地區,如果能把上游供應鏈打通,不僅資訊更加及時、準確,蛋糕也能做大。下一步,公司還將加速擴張,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合作夥伴。這些,都需要借助國家物流平臺實現資訊的互聯互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