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11”六年沉浮 看電商如何更上層樓

  • 發佈時間:2014-11-04 04:35:16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距離“雙11”還有一週多,線上線下的促銷活動已經聲勢浩大。從2009年阿裏首倡“雙11”至今,電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又能否保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初心?未來,電商還會帶來哪些變革?

  前五年“雙11”

  從5000萬元到350億元

  今年阿裏將“雙十一”註冊為商標,其“攜商標以令對手”的做法引起不小爭議。但不可否認,阿裏確實是“雙11”的首倡者。阿裏“雙11”的銷售額,從2009年的5000萬元,飆升至2013年的350億元。與此同時,京東、蘇寧等電商也加入其中,最終形成了全球矚目的“雙11”現象。

  “雙11”紅火的背後,是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遷。艾瑞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網路購物市場規模不到2500億元。到了2013年,這一金額增至1.85萬億元,是2009年的7.4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此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至不到1.8倍。快慢不均之下,今年二季度,網路購物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首次單季度突破10%。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心態也在悄然變化。早些時候,“雙11”還被不少網民戲稱為“敗家日”“剁手日”。隨著網購在中國的日益普及,“雙11”漸成為“喜大普奔”的全民消費日。

  對於實體商場而言,電商的快速發展分流了不少的客源。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其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1到9月銷售額同比增長6.3%,而同期網路購物同比增長32.2%。

  電商更大的衝擊是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貝恩諮詢一項調查顯示,超過50%的受訪者表示,無論他們最終在網上或是實體店消費,購買前都會瀏覽網站並比較價格;超過70%來自各個收入水準的受訪者表明,他們會比較線上、線下以及不同電商間的價格。商場靠著地理優勢坐地收租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電商運營成本不斷攀升

  發展瓶頸逐漸顯現

  在電商風光的同時,發展的瓶頸也在逐漸顯現。目前,電商運營成本不斷攀升。易觀國際分析師向記者透露:“很多人都以為電商的運營成本更低,但是我們測算發現,如果整體考慮物流、管理等綜合成本,對於賣家而言,目前多數電商平臺的運營成本甚至比線下還要高10到15個點。所以,電商平臺亟待吸納更多品牌,來提升規模效應。”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也表示,我遇到過一個老闆是做鞋子的,他2013年“雙11”線上促銷做了6000萬元的營業額,但是光廣告費就交了2000萬元,再加上各項成本,最後反而是虧損。

  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抱怨,現在電商平臺更像是廣告公司:先是聚起一群商家促銷,再拍賣廣告位大獲其利。

  而在“雙11”榜樣的帶領下,電商熱衷於人工造節,諸如“816”、店慶、“雙12”等促銷名目頻出,價格戰愈演愈烈,這對賣家並非好事。

  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告訴記者,電商促銷是把雙刃劍,雖然可以清除庫存,但是過於集中的銷售,導致促銷前後缺乏訂單,這對零售業來講不是好事。

  電商發展的初衷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才不過幾年光景,電商生意也開始越來越難做。

  未來電商往哪去?

  O2O的融合是大趨勢

  遭遇成長瓶頸之下,未來電商將往何處去呢?記者採訪發現,如今,電商正在向國際化、市場下沉和O2O(線上到線下)方面尋求突破。

  10月30日,亞馬遜宣佈,美國、德國、西班牙、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六大站點開通直郵中國服務;同日阿裏集團也宣佈,今年將成為首個全球化“雙11”。

  萬擎諮詢CEO魯振旺告訴記者,電商國際化目前以進口為主,過去這塊業務多是灰色領域,現在跨境電商著重透明化和合法化。目前,國內跨境電商都處於起步階段,但未來這會是很大一塊蛋糕。能否做到物流更快、價格更低,將是非常大的挑戰。

  此外,O2O也成為電商和實體店共同探索的新領域,“雙11”期間這一趨勢更加明顯。近日,蘇寧發起“第二屆O2O購物節”,萬達廣場也將開展“百店同慶”活動,踩著“雙11”的步點,推出不少線上線下互動活動。阿裏也未放棄O2O,今年有16個城市22家百貨集團300家門店將參與阿裏“雙11”。

  對此,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認為,中國的消費市場是巨大的,目前大部分消費産品還沒有網際網路化,但所有消費行業卻都可以O2O化。所以在消費領域,新的、大的商業機會就是O2O。

  “1號店”董事長于剛也表示,傳統零售在往線上走,電子商務往線下走,最後一定是O2O的融合,為顧客提供多渠道、更大的便利。據新華社

  新聞連結

  今年“雙11”

  或再創交易新高

  每年一度的電商“雙11”大戰即將打響。在歷經拼價格、批宣傳、拼物流、拼品牌之後,什麼將成為左右今年“雙11”戰局的關鍵因素?

  業界人士表示,在貨源趨同的前提下,良好的用戶體驗將更有助於吸引更多人氣,因此各電商後臺網站伺服器的應用交付能力便顯得尤為重要。

  對許多商家來説,“雙11”這天,最擔心的是企業的資訊化系統訂單處理能力不足。一位電商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提早一個多月與客戶對今年的訂單量進行預估統計,將今年的客戶數據與去年的客戶類型及訂單量進行對比,以提早完成軟硬體的準備以及後臺的優化。

  天貓總裁王煜磊預計,今年是歷年商家數目參與最多的一年,到目前為止,天貓有2.7萬家商家參與,並首度向國際商家開放,被譽為史上最大“雙11”,銷售業績很可能刷新去年350億元的銷售額和1.7億筆的交易量紀錄。

  如此海量的數據處理,無疑讓電商企業既喜亦憂,喜的是銷售額的節節攀升,憂的則是難以保證網路順暢,為網民的購物體驗保駕護航。受困于網路本身的抖動及集中訪問等因素,用戶常常面臨訪問體驗差、頁面打開速度慢、網站可用性不高、安全性不夠等問題。據新華社

  阿里巴巴布網覆蓋六大洲

  保障首個全球化“雙11”

  如何讓海外用戶也能參與今年“雙11”?阿里巴巴昨日透露,目前已大範圍擴展海外IT基礎設施,迎接首個全球化的“雙11”。阿里巴巴技術保障部高級專家潘健介紹,目前阿里巴巴的海外伺服器已覆蓋六大洲,海外頻寬能力達到數百G,可以充分保障海外用戶訪問速度和體驗。

  提前演練8次“雙11”

  針對天貓“雙11”的技術演練目前進入衝刺階段,通過全鏈路壓力測試全程模擬“雙11”。在“雙11”之前,這樣的壓力測試一共會進行8次,相當於提前經歷8次“雙11”考驗,而且這些壓力測試都是在不影響淘寶和天貓正常購物的情況下進行的。

  今年“雙11”將拓展至全球,面對洶湧而來的流量,一旦技術保障方面掉鏈子,整個電商生態圈將遭受數以十億計的損失。在歷經五屆“雙11”後,阿里巴巴技術團隊已具備能力將駭客攻擊、局部爆發性流量增長、機房空調故障等種種“不確定因素”變為可預估的風險,去年2000多套技術應急方案縮減至500套以內。

  “應急方案數驟降的背後,是阿裏技術的逐漸成熟,這就像讀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一樣。”潘健表示。

  攻克兩項世界級技術難題

  阿里巴巴技術團隊還在今年“雙11”前夕,攻克了兩項世界級的創新難題——“伺服器資源彈性部署”和“數據中心異地雙活”。

  伺服器資源彈性部署,可以應對不可預知的業務爆發。一旦有超出預期的業務熱點出現,系統可自動調用其他資源使用不足的伺服器。“數據中心異地雙活”則可幫助阿里巴巴應對極端的自然災害,即使杭州的數據中心全軍覆沒,“雙11”仍能順利運轉。“這就像為正在飛行的飛機更換引擎,不僅不影響飛行,飛機上的乘客也不會有感覺。”潘健表示。本報記者 周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