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位農民心理諮詢師的公益路

  • 發佈時間:2014-11-01 04:32:1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白鋒哲通訊員李岩文/圖

  有一類人仿佛生來就是為了履行某種使命,祝英傑就是這類人。

  他是一位普通農民,卻自修心理學並考取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十餘年間,免費為學生和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諮詢和輔導,數不清有多少孩子在他的指導下重拾自信。

  “我把這當成了社會責任。”祝英傑説,“什麼是社會責任?就是沒人管沒人問,自己主動承擔。”

  只為幫助更多的人

  45歲的祝英傑家住河南省虞城縣賈寨鎮祝樓村,以前也是在家種地、外出打工,似乎和村裏人的生活軌跡別無二致。但懷揣著隱約的夢想,他一直自學心理諮詢,“我從小語言能力就比較強,對心理學、教育學很感興趣。”

  從2000年起,祝英傑來到洛陽一家技校任職,開始大量接觸孩子,並系統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2004年,他回到老家虞城縣,在縣高中門口租了間門面房,免費做諮詢,希望能給孩子們幫點忙,考大學壓力大啊!“十來年免費做心理諮詢,過程一波三折。”祝英傑説,心理諮詢在當時的虞城縣完全是個空白,別説收費,就是免費都沒幾個人來,都很忌諱這事兒。“不過那時全年房租也才800元,不算貴,這事就這麼先做了起來。”隨後房租年年看漲,現在同一間門面年租金都上萬元了,祝英傑就把諮詢室搬到了對面樓上,年租金4500元。

  那一年,夏邑縣農村一位14歲的少年喝農藥自殺了。這事給了祝英傑很大觸動。“第二天報紙上頭是少年自殺的新聞,下面是對我的採訪,看到我的名字和少年離得那麼近,我有種自責感。”至今還能感覺到祝英傑內心的隱痛,“要是我能早點幫他,也許就不是這個結局。”

  此後,祝英傑更加自覺地宣傳心理教育。他買了輛二手三輪車,車篷四週挂上“招手即停,現場解答”、“免費幫助家長、學生”等寫有手機號碼的條幅,走街串巷,方便更多的人求助。心理諮詢在小城是新事物,卻不是新需求,祝英傑又不收費,慢慢地,尋求幫助的人越來越多,染上網癮的孩子、高考壓力巨大的高中生、逆反的問題少年……

  不少人認為祝英傑傻,有錢不賺。回想起來,祝英傑對記者説:“如果收費,經濟上是寬裕了,但來諮詢的人就少多了。比起掙多少錢,我更在意能幫多少人。”

  孩子哪兒癢,就往哪兒撓

  祝英傑説:“心理疏導就像剝洋蔥,一層層深入內心找到心結,再一層層還原。”有個高中男生精神抑鬱,常有自殺念頭。祝英傑給他做疏導時,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氛圍不好,對他有負面影響,再刨根深究,發現孩子的衣服、鞋被同學穿過,出於報復心理他就開始穿別人的衣服、鞋,反覆多次後,他感覺自己很齷齪,像小偷,別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想走出來卻怎麼也鑽不出怪圈。“這孩子屬於完美型,把小事放大了,自我否定,需要把他潛意識裏的錯誤觀念糾正過來,進行陽性強化。”經過七次一個療程的治療,孩子終於擺脫了心理陰影,最後考上了一所體校。

  理論學習加上大量實踐讓祝英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個孩子我用一套方法,哪兒癢癢就往哪兒撓。”現在網癮小孩多,且趨向低齡化,“可以説,百分之百都是心理空虛、精神缺乏寄託、情感缺失造成的,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有多位問題家長。有的孩子跟父母像仇敵一樣,我就跟他們試著接近交朋友,一點點介入調理……”

  “社會和諧是人的和諧,人的和諧是健康心理的和諧。”祝英傑説,“從出生到7歲這段時間,在人生道路上起決定性作用。”2013年初,祝英傑在自己家裏辦了免費留守兒童學習班,“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愛母愛,缺失感得不到彌補,時間一長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比如精神抑鬱症、自閉症,嚴重的還會産生自殺、犯罪等一系列不良問題。如果能及時對這些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就會減少悲劇發生。”

  心理學是大愛學,愛讓人心寬心安

  祝樓村不大,有一二百戶人家,走在村裏幾乎看不到年輕人。“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把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這樣的情況在農村不稀罕。”祝英傑説。

  走進祝英傑家,三間平房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櫃皮開裂翹起,斷了的床腿用磚頭墊著……可就在這個農家小院裏,卻擺放著蹦蹦床、翹翹板等兒童遊樂設施,陳列著百餘冊兒童圖書,孩子們在這裡歡快地遊戲,跑著、跳著。

  心理諮詢十年不取分文,祝英傑和妻子一直僅靠5畝多地養家糊口。妻子是個淳樸的女性,説起丈夫的事業還有點不好意思,“開始時不支援他,我們還鬧過彆扭。吃喝用都要開銷,不掙一分錢,還要倒貼房租、水電費!但後來拗不過,就隨他了,農村土話説‘行好總比作惡強’。再後來,看到孩子家長見到他就捂著臉哭,常給他鞠躬感謝,才明白他幹的是多有意義的事。”現在,除了幹農活,妻子還幫助祝英傑照看學習班的孩子們。他們的兒子去年在外地就業,大學期間也一直在打工掙生活費,減輕家裏的負擔。“兒子説他也是從學生過來的,知道叛逆的孩子如果沒人挽救就完了,很理解他爸的做法。”“孩子是家庭的,更是社會的,要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去幫助,否則你不幫我不幫,當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時誰去幫?”祝英傑説。

  “心理學就是大愛學,愛讓人心寬心安。”祝英傑説,“人只有在良心受到感化感悟時,愛心責任心才能被喚醒,心靈也就不會扭曲,也就不容易出現心理疾病。”從早上6點鐘起床到晚上休息,祝英傑的手機全天候開機,隨時接受本地或外地求助者的電話諮詢。祝樓村離縣城大約15公里,有預約諮詢時,祝英傑會騎一個多小時車去諮詢室。

  不掙一分錢,還要倒貼。祝英傑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他説:“在物質上我沒有什麼追求,有飯吃有衣穿就行了。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認同,得到了心靈愉悅和精神安慰,這些對於我來説更重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