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景區門票的“三年不漲”和“三年必漲”

  • 發佈時間:2014-10-31 07:22: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年不漲”和“三年必漲”(生活漫步)

  北 岸

  ■國內景區門票越調越高、居高不下,其根子在於旅遊景區資源屬性不清,以及景區管理體制與經營機制的權益地方化、部門化。高昂的門票對地方旅遊業來説,其實是“殺雞取卵”、得不償失

  前不久,我到印度出差,工作之餘乘車去印度最著名的景點泰姬陵參觀。購買門票時,發現泰姬陵對印度人、外國人實行差別價格。按人民幣算,本國遊客門票僅合2元多人民幣;而對我這樣的外國人,門票價格折合人民幣70多元。想起國內景點動輒上百元、數百元的門票價格,我不禁有些感慨。

  國內景點門票價格高,早已為人詬病。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各地多家知名景區再次以門票漲價的方式“歡迎”八方來客。有調查顯示,目前全國5A級景區平均票價為109元。其中,門票低於60元的只有1/5,100元以上的以及高於200元的佔一半以上。按每人平均收入佔比算,國內景區票價已經遠遠高於同類型外國景區的價格。

  根據國家發改委文件,我國旅遊景點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得低於3年,調整幅度不得超過15%。但到了地方,這一初衷為減緩景區漲價的措施,被執行成“到了3年就可以調整票價,調就要調15%”;調只能往上升,不會往下降。

  國內景區門票為何越調越高、居高不下?其根子在於旅遊景區資源屬性不清,以及景區管理體制與經營機制的權益地方化、部門化。

  我國的風景名勝資源名義上屬於國家所有,但實際上由中央、省、市、縣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管理。特別是一些世界文化遺産,往往由省、市、縣地方政府直接管轄。有些管委會與國有公司“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旅遊門票收入成了地方政府的“小金庫”。一些地方政府為追逐GDP增速和財政收入,以旅遊人數和收入作為旅遊統計核心的指標體系;而熱度不減的申遺評級,進一步颳起了門票上漲風。這種市場失衡、發展混亂的表像下面,實際上是行政力量對旅遊市場正常運作的非理性干擾,最終造成景區門票價格與價值的嚴重背離。

  提高景區門票價格,從表面上看,能夠增加景區收入。但從實際效果看,一旦過高的門票加重了遊客的支付負擔,就會減少在景區的停留時間和在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造成旅遊收入模式和獲益鏈條單一化,最終損害當地旅遊業從業者的利益,使旅遊産業發展畸形化。

  從本質上講,風景名勝是屬於全民所有的公共資源,景區門票價格的高低,不應由景區單方面説了算。有關方面應該加強對旅遊景區的監管,特別是要完善景區門票價格聽證制度,讓價格聽證真正發揮科學定價、合理定價的作用。

  高昂的門票對於地方旅遊業來説,其實是“殺雞取卵”,得不償失。旅遊景區要轉變求快求多不求好的粗放式旅遊發展路子,改變門票收入一頭獨大的經營方式,提升食、住、娛等旅遊綜合發展能力。地方政府應改變一味追求財政收入的旅遊發展思路,把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效益結合起來,作為衡量景區管理的基本目標,讓景區建設為當地贏得更多好口碑,讓廣大遊客得到更多實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