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板5歲:市值突破兩萬億元

  • 發佈時間:2014-10-31 07:35:54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天,有著中國“納斯達克”之稱的創業板迎來五周歲生日。

  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正式啟動,肩負起打造“中國納斯達克”的歷史使命,2009年10月30日,28家首批創業板企業集中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14年10月30日,隨著科隆生化、地爾漢宇九強生物3家公司舉行上市儀式,創業板市場迎來第400家上市公司。

  5年前啟動的創業板總市值約1500億元,如今這一數字已達2.27萬億元,增幅約1400%,目前,過百億市值的公司已逾40家,市值排名中,碧水源以322.82億元的總市值位居榜首,樂視網總市值312.84億元位居第二。

  在投資者回報方面,自創業板指2010年6月1日設立至2014年8月31日,雖幾經起伏,但仍實現了42.45%的正收益;共有324家公司複權後股價高於發行價,其中176家公司最新複權價較發行價漲幅超過100%,投資者實現了較好回報。

  深交所統計數據還顯示,截至2014年8月31日,創業板累計融資規模達2669.7億元,有效發揮了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為實體經濟輸血的作用;此外,IPO市盈率經歷了板塊啟動之初的居高不下後也逐漸回歸理性,近年穩定在34倍左右。

  背景資料

  創業板5年

  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在深圳舉行開板儀式,定位著眼于推動新模式、新技術公司的發展,從此,我國資本市場形成了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的完整架構。

  截至2014年10月30日,創業板快速發展至400家,總市值規模達2.27萬億元,5年時間市值增幅逾1400%;IPO市盈率近年穩定在34倍左右。

  同時,創業板交易活躍結構持續優化,市場認可度也與日俱增。過去五年創業板的日均換手率逐步下降,依次為17.04%、7.15%、2.98%、3.08%、3.67%和3.09%,交投趨於穩定。此外,截至2014年8月,機構投資者持有流通市值的份額從2009年的3.56%一路上漲至43.20%,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創業板發展的認可和對前景的信心。

  此外,創業板市場估值也在逐步趨於理性,機構IPO退出的賬面回報由2010年最高的13.4倍逐年下滑至2014年機構退出的4.06倍。

  創業板公司最大的特點是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09至2013年,創業板公司研發強度分別為4.57%、4.63%、5.04%、5.41%和5.72%,高於深市平均水準,呈逐年遞增之勢,毛利率長期維持在35%左右,凸顯出較強的成長型和創新型特徵。

  2014年5月,創業板公司股權再融資制度“破冰”,推出了“小額快速”定向增發機制、發行人自主銷售、鎖定期與發行價格掛鉤等多項新政策,截至8月31日,已有35家公司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總計發行規模不超過304.1億元。

  創業板制度創新依然“在路上”。目前,創業板已將“網際網路虧損企業如何在國內上市”及“境外網際網路企業回歸A股的途徑探討”作為加快發展創業板的重要課題,深入研究如何支援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後到創業板上市。

  相關連結

  “中國納斯達克”為何種不出“蘋果”

  10月30日,創業板迎來5週年。5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由28家發展至400家,總市值突破兩萬億元,其中過百億市值的公司已逾40家。但是5年間,除了萬福生科這樣因欺詐上市而臭名昭著的反面典型,創業板鮮有值得驕傲的代表作。

  5歲創業板,沒能誕生蘋果、微軟、谷歌這樣家喻戶曉的世界級企業,也沒能留住阿里巴巴們出走的腳步。

  市值只有0.57個“蘋果”

  創業板開板5年,以市值規模為標準,中國創業板已經成為僅次於納斯達克的全球第二大創業板市場。

  創業板迎來5周歲生日前夕,大洋彼岸蘋果公司的股價屢創新高。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28日,蘋果市值高達6436.06億美元,在美國股市科技股中排名居首,微軟、谷歌緊隨其後。三家納斯達克最具影響力的上市公司合計市值接近1.4萬億美元。

  按照深交所的統計,截至10月28日收盤,創業板總市值為2.2562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其近400家上市公司的合計規模,大致只有0.57個“蘋果”。

  規模也許並不能説明問題。畢竟創業板的5年與納斯達克長達43年的歷史不可相提並論。另一組對比更耐人尋味。

  截至美東部時間10月28日,蘋果、微軟、谷歌的市盈率分別為16.55倍、18.23倍和28.89倍。

  反觀創業板市場,截至10月29日收盤平均市盈率高達69.85倍,134隻個股動態市盈率超過100倍,佔比逾三分之一。其中,10家公司動態市盈率在1000倍以上,旋極資訊超過9000倍,天龍集團更達到不可思議的約13174倍。

  優質資源流失海外

  如果説,沒能“種”中國的“蘋果”與資歷尚淺有關,那麼留不住阿里巴巴,不能不説是創業板的一大遺憾。其實,創業板市場沒能留住的,又豈止一個阿裏?

  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中心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2013年共有66家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其中,三分之一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合計融資35.06億美元,佔境外融資總額的18.4%。2013年在美國上市的5家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合計融資總額為6.84億美元,佔2013年網際網路行業融資總額的72%。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缺乏足夠的包容性已經成為創業板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

  “目前創業板IPO標準基本上是比照主機板的‘工業標準’來設計的,加上核準制的排隊打分、優中選優,不僅加大了企業申請上市的時間成本,而且人為推高了創業板的IPO門檻,致使許多創新型、高成長、新業態公司很難達到上市標準。”董登新説,創業板應該有“大進大出”“大浪淘沙”的包容精神,只有這樣的創業板,才有可能在未來培育出一大批偉大的民族企業。本組稿件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