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十而立:佛山製造謀變全新價值鏈

  • 發佈時間:2014-10-31 05:32: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月28日,總部位於佛山市南海區的聯邦傢俬舉行了企業創建30週年的慶祝活動。在過去的30年裏,聯邦一直是中國傢具行業裏最為知名的品牌。

  而在佛山這個著名的製造業城市,經歷大浪淘沙的市場競爭,已有一批企業堅挺地走過了30年的歷程。一家企業能夠持續保持30年的競爭力,在不同年代建立不同的優勢,即便在佛山,這樣的企業亦不多見。

  三十而立,當然也意味著全新開端。於人如此,于企業亦如是。當聯邦們步入發展的第二個30年時,一場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網際網路經濟浪潮正對全球經濟運作模式産生深刻影響。

  三十而立,是傳承還是創新,亦或二者兼而有之?對於伴隨市場經濟改革歷程一起成長的第一批創業者們來説,這是一個全新的命題。

  撰文:吳曉芳 藍志淩

  李艷玲 劉家盈

  攝影:丁銓

  1 “互聯”的競爭力

  一個訂單,20天后,可實現變成産品。

  精準安排資金、採購、生産、物流計劃,由此帶動資訊流、物流與資金流的快速跟進,工廠庫存向現金的高效轉化。這靠的正是聯邦龐大的ERP資訊化管理系統。

  “快速反應即競爭力。在網際網路時代,傢俬産品也要做到和傳統的快消品企業一樣,核心競爭力建立在供應鏈的快速轉動上。”聯邦傢俬CIO鄒小川稱。

  網際網路深刻顛覆著原有的商業格局。涌動的資本掀起了打造“網際網路”傢具品牌的熱潮,在網際網路創富傳奇中,維尚、林氏木業成為新崛起的行業新秀。而在本月初,又爆出由網際網路江湖名人雷軍主導的順為資本投資千萬至定制傢具O2O麗維家。

  在網際網路傢具品牌飛速成長背景下,30歲的聯邦傢俬觸網熱情仿佛過於平淡,其套路略顯穩健。

  傢具與家電産品本質不同,無論是傳統還是網際網路的銷售模式,傢具品牌都面臨著售後服務提升的問題。有傢具品牌賣場堅持只做線下,最主要的擔憂就在於,觸網之後業務量大漲,售後服務難以跟上,最終損壞品牌價值。比如,在部件老化需要更換時,傢具品牌企業或者品牌賣場如何快速反應,幫消費者快速補換?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

  在資訊化謀略中,聯邦更重視的是建立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多數製造業企業僅將ERP系統運用於生産製造環節,聯邦董事局主席杜澤樺卻堅持“聯邦的ERP系統,一定要實現銷、産、研、供全程整條供應鏈的協同。”

  為夯實這一基礎,聯邦足足用了二十年。此舉目的則在於,建立全鏈的競爭優勢,互聯打通全産業鏈。首先,是高效率的保障,為消費者節省等待時間;二是,整個鏈條都在透明地接受管控,任何異常馬上反饋跟進,産品品質獲得保障;三是,全産業鏈整合,供、産、研、銷,形成抱團競爭,産品競爭力更強;四是,全鏈形成閉環,資訊可以回溯,可以為未來需求,進一步做好服務。

  如今,資訊、數據如何快速轉化成為生態價值鏈上的價值,聯邦傢俬大有文章可做。聯邦集團董事、董事局主席助理鐘海舟表示,聯邦將抓住時下“網際網路思維”的核心,不斷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市場調研、産品研發和生産流程當中,讓他們從簡單的消費者,變成企業流程的參與者、服務體驗的分享者、品牌主張的擁護者。而這樣的“互聯夢”的實現,消費者資訊有效轉化成價值鏈,基礎還在於此前通過資訊化打通了全産業鏈。

  通過資訊化與工業化的融合,聯邦從原來僅廣東1個生産基地、10余家直營店、600余家加盟銷售終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如今,擁有廣東、山東2大生産基地,9個製造事業部、超過100直營生活館、超過1500家銷售終端。

  “有了資訊化的平臺的緊密聯接,在國內,聯邦做大做強,可以實現抓住産品設計研發和終端市場行銷兩頭,而中間的製造環節,則充分整合、利用國內豐富、甚至是富餘的資源,以OEM、控股、收購等方式,結成製造聯盟應對市場。”鐘海舟認為,在這種“啞鈴式”的資源匹配思路下,一批專業的原輔材料供應商、工件加工商和成品製造商,正成為聯邦社會化大協作的同盟軍。

  為了讓南北基地,甚至包括全國的每一個銷售點,都能成為協同體,聯邦還在全國多個城市集群的腹地,建立了具有強大區域輻射能力的二級物流基地。通過資訊化的全“鏈”協同,聯邦贏得了快速反應的競爭力。

  2

  製造業服務化的佛山探索

  設備升級的脈動

  生産設備的進步和升級是工業生産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十多年前,聯邦生産線就出現“數控機床”的身影,它是行業中最早實現自動化的企業。

  聯邦獅山創新工業園,像電腦加工中心(CNC)這樣的數控設備已經達到六台。

  為重塑價值鏈,聯邦傢俬在升級設備“戰術”上,逐年升級。

  2013年起,聯邦更新數控設備十幾臺,申請了二十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它的數控化率已達60%。事實上,在傢具産業,諸多中小型傢具工廠,還依賴於上世紀末的機械設備,數控機,也是第一代、第二代的産品。

  “這臺設備,將鑽孔、開槽、銑形三道工序融合在一台機器上,同時進行。”工藝總監董新平説,如果不使用CNC設備,這三道工序得分別放在三台機器上依序進行,人力、時間成本較高,使用設備,實現從傳統手工加工向可大量、標準化、快速複製的工業化加工邁進。

  最近,深圳知名傢具廠家接二連三齣現倒閉,震動業內。傢具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低成本一直是核心競爭優勢。其中,人力成本是傢具整體價格的重要組成因素。機器最大的意義在於提升效率。聯邦製造總裁助理、獅山園區主任熊向鋒説,“以一天8小時計算,機器每天能切100片,只需要一個工人簡單操作,而以前一個工人一天手工只能切一片,極大提高了效率。”

  “我們在行業中是穩健出了名的。”聯邦董事局主席杜澤樺稱,聯邦人專心致志,只做傢具行業,30年間,這種理念一直沒變。

  這一價值理念,堅實地向內滲透,實現傳承與創新。“未來,我們還是心無旁騖專注于傢具行業,而在生産環節,就是以消費的需求為中心,不斷升級産品。”加盟聯邦十二年的董新平,多年來參與工廠的設備更新,對聯邦企業文化形成高度的認同,“聯邦不斷對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設備升級的真正動力更多來自於企業內生。”

  在聯邦,生産部門和工藝技術部門都會應需求提出設備更新需求。設備技術更新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董新平每年帶隊參加國內外知名家居展, “帶著設備更新需求,有吻合的就洽談,如果是部分吻合,也會考慮看有沒有改進空間。”在家居展上看中了設備,董新平回來後會提交申購單,一般一個月就可以引入設備,如果要進行二次改進或研發的設備則平均耗時4-5個月。

  升級設備,向現代自動化工廠不斷逼近,成為越來越多佛山製造企業的共同選擇。這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大趨勢。

  美的確定長期戰略,通過“自動化、智慧化、少人化”等各種手段減員增效,實現轉型升級。而均安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的製造車間裏,引入一條條機器手臂,自動化提,升令效率提高了30%—50%。

  呼應佛山製造對生産設備升級的新需求,製造業企業與設備商聯合開發之風逐漸興盛。美的聯合本土機器人廠商研發適應生産線的自動化方案;為達到設備專用化的目的,聯邦技術團隊在基礎性研究後,會將“IDEA”供給專業的設備生産商,共同研發。比如,聯邦的靜電噴塗技術就是2010年企業和日本蘭氏聯合研發的。這一技術原本只在家電、汽車行業廣泛應用,聯邦是首家創新將其應用於木傢具行業的企業。大型製造業企業的升級需求,成為佛山裝備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3

  製造業服務化的佛山探索

  30年來,佛山製造迎得了世界工廠的美名。然而在全球供應鏈上,佛山的話語權依然不強,獨立的造血和成長功能依舊不足,許多企業離“微笑曲線”的兩端仍舊遙遠。

  全産業鏈提升如何實現?聯邦傢俬作為佛山製造代表,較早重視補足“研發、設計、渠道、品牌”等産業鏈上的戰略環節,主動做好製造業服務化的文章。其創新開創了傢具一站式服務的全新業態,從簡單的售賣“産品”進化到售賣“服務”、“整體家居解決方案”。乃至,聯邦還根據市場消費者的需求,較早開始定制傢具的探索。

  事實上,佛山知名的品牌企業,美的、格蘭仕、志高等家電企業,同樣在商業渠道環節上,積極攻城掠地,建立自己的商業版圖,不敢缺位。越來越龐大的商業服務體系,是為了順暢企業與消費者互聯溝通的毛細血管,從而重塑價值鏈。

  116屆廣交會上,佛山製造軍團強兵亮相,來自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國家地區採購商最看中的還在於佛山製造良好的品質保障。

  30年,聯邦成為響譽國內外的家居品牌。制勝之道,首先還在於優勝的産品品質。

  “攝氏38度,濕度9%。”佛山南海獅山,聯邦傢俬創新工業園檢測中心,一台恒溫恒濕設備依以上參數運轉,模擬著類似內蒙古、新疆等區域的酷暑極端天氣——高溫乾燥。

  一套實木傢具——兩張凳子和桌子擺放在中,接受7天至10天的“通關”大考。在這裡,椅子的坐墊和靠背、床墊要接受5000甚至10000次的壓力測試;沙發的皮料要嚴格接受耐撕裂度的測評,海綿的彈性依指標接受“考驗”,産品甲醛含量接受“通關”測試…

  在安全、舒適、美觀等方面,消費者提出新需求,聯邦産品品質則不斷進步。2006年春節前,檢測中心的前身聯邦檢測實驗室建立,在行業內首開先河。聯邦成為傢具行業首個獲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企業。近年,建立檢測中心為産品品質保駕護航,才成為其他傢具企業跟風的做法。

  事實上,經歷30多年曆煉的佛山製造,近年來,民營企業愈發強調技術研究在為企業重造價值的作為。就在2013年,佛山獲廣東省科技廳批准組建5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比上年獲批數大幅增加49家。截至2013年,佛山省級工程中心總數達159家,全省排名第二。

  製造業將來轉型升級的重點是向製造服務業延伸。做大做強製造業,製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不可忽略。技術研發中心、檢測實驗室,正是為製造業的升級轉型做好“工業服務”的功課。

  在圍繞“工業服務業”做文章上,佛山新城打造中德工業服務區,借助國際産業鏈的力量,補足技術、設計、渠道、品牌等環節的短腿,提供給中小企業提升價值鏈的各類公共平臺。

  ■關注

  供應鏈資訊化革命:

  一場快速接力賽

  供應鏈資訊化革命:

  一場快速接力賽

  早晨回到辦公室,打開電腦,查看任務進度表,這已經成為聯邦每個車間主管近年來的習慣性動作。從以前到車間巡視分配任務,到如今坐在電腦前按指令監督任務執行,這一變化,“功臣”是聯邦龐大的ERP資訊化管理系統。

  從“小ERP”到“大ERP”

  ERP概念早已不算新鮮,但與傢具企業結合,聯邦是行業內的先驅者。

  從1992年起,聯邦就開發了屬於自己的資訊管理系統,引入光纖組建網路,開始資訊化的佈局。

  2006年是轉捩點。這一年,山東臨沂生産基地即將奠基,加上南海獅山生産基地,如何在一南一北之間實現內部物料交換和材料配送,怎麼保障超過1500家銷售終端之間的貨物調配,這一問題擺在了聯邦的面前。

  在此之前,聯邦已建立起ERP系統,但當時只能在獅山工業園內使用,主要功能是整合採購。按照聯邦資訊資源部項目經理龔小平的説法,當時的ERP只是一個“小ERP”。

  與神州數位合作,“小ERP”在2008年升級為“大ERP”。此時的“大ERP”系統實現了多賬號的管理功能,方便兩個生産基地的調度使用。此前,貨物的調度要靠人工實現,現在只要在ERP系統中輸入指令即可。

  ERP的全面上線,帶來變化遠不止此。如今到聯邦加盟店買一張椅子,顧客下單確認的下一秒,訂單資訊已經傳送到訂單中心。如果倉庫有庫存,訂單中心將自動安排就近出貨,不用三天物流人員就會敲開顧客家的門。

  該類型椅子沒有庫存,訂單中心將會自動生成生産制訂單,交由生産控制和採購控制中心進行物料採購並安排生産時間。整個訂單處理流程,就像是緊密式的齒輪驅動一樣,一環帶動一環,同步進行,時間縮短了30%以上。

  生産車間的“接力賽”

  在ERP系統裏,椅子的製作工序可以被分解為涂膠水、上螺絲、木材料加工、油漆噴塗以及包裝五個部分。在系統裏詳細記錄了每一部分的開工時間、承諾完成時間以及相關負責車間。當ERP收到A車間的完工報告後,將自動把生産計劃發送給B車間。

  如果沒有按時完成任務,車間主管的電腦上就會出現紅色的方塊提醒處理,任務的完成情況直接和車間績效考核掛鉤。

  在聯邦CIO鄒小川看來,資訊化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市場的靈活性和供應鏈可靠性兩者的動態平衡,而ERP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於把市場需求和生産計劃緊密結合起來。

  此前是由車間主任安排生産計劃。若車間主任以追求高産值為導向,他可能會選擇先生産市場不急需但産值高的沙發,延後顧客急需卻産值低的椅子的生産時間。“這樣一來,即使工廠每天都滿負荷生産,終端銷售依然處於缺貨狀態。”龔小平説。

  現在生産時間和順序都由ERP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安排,使得市場需求反應週期由原來的25天以上,下降到15天以內。

  從今年開始,ERP的生産細化到對零部件的管理,“日派工單”已經取代了之前的周計劃單和月計劃單。

  “聯邦的生産模式已經是零件型,根據每個零件的加工週期不同,設置不同的開工期。再根據市場資訊組合起來,與物流需求系統對接,這樣能減少産品風險,提高産量。”聯邦生控採控中心副總經理曹國平説。

  通過供應鏈的整合及有效物流計劃體系,聯邦的訂單處理效率由原來的3天提升到現在的1天,發貨期由15天縮短至1-3天;降低工廠成品和部件庫存40%以上,零部件計劃排産縮短生産週期近28%,準時完成率提升50%,材料週轉率提高8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