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查新的是與非

  • 發佈時間:2014-10-31 01:31:0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唐 婷

  10月26日,太原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系教授王雲才在科學網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科技查新、滴血驗親與處女證明”的博文。該文認為科技查新很荒唐,與滴血驗親進行了類比。很快這篇文章就登上了科學網的頭條,短短數天時間,閱讀點擊量達到1萬6千余次,跟帖評論近百條。

  科技查新,是指具有相應資質的科技查新機構根據委託人提供的需要查證其新穎性的科學技術內容,按照《科技查新規範》進行操作,並做出結論,即查新報告。部分科研項目申報時需要提供查新報告,以佐證該課題的創新性。

  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查新中心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一級科技查新諮詢機構。該中心網頁上對科技查新的作用有如下描述:為科研立項提供客觀依據;為科技成果的鑒定、評估、驗收、轉化、獎勵等提供客觀依據;為科技人員進行研究開發提供可靠而豐富的資訊。

  科技查新是一項有償服務,不菲的查新費用是王雲才吐槽的要點之一。他算了一筆賬:委託國家一級科技查新站查新,基本費用2000元,之後一個創新點另加1000元,而一項省級科研基金的平均資助額度僅為3萬元,資助率在10%以下,假定1個老師花3000元去查新,那全校查新花去的錢比申請到的項目經費還要多。

  對此,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龔龑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正是急需科研經費,科研人員才去申請項目,項目獲批前讓他先花幾百甚至上千元去做科技查新,無疑會打消他的科研積極性。”

  科技查新機構主要分佈在經教育部認證資質的高校圖書館和經科技部認證資質的情報中心,工作人員的學科背景多為圖書情報專業,其提供報告的專業性受到部分學者的質疑。“某一細分學科的前沿課題,其創新性很難簡單概括成一兩個檢索詞,非該專業的人員僅憑檢索詞去查新,專業性和準確度有待商榷。”龔龑對科技日報記者説。

  廣東省某重點高校通信專業副教授張羽(化名)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目前的科技查新很大程度上就是走過場。“你交了錢,查新者就要盡可能讓你通過查新,查新者具備的是查新操作的技能,比如檢索數據庫等,可一旦涉及課題裏的具體技術問題,查新者又不懂,還需要你來向他解釋,只要你能自圓其説,自然就能通過。”

  科學網上對科技查新的爭論日趨熱烈,一些科技查新機構的工作人員也站出來為查新正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資訊研究所研究員許培楊撰寫博文指出,他所在的單位是科技部、原衛生部指定的醫學科技項目查新機構。1998年以來,通過文獻數據庫檢索、對密切相關文獻的對比分析,他們對30%的醫學科技項目(課題)的創新點作出了否定的查新結論,為科技項目評審專家提供了文獻證據。在他看來,查新機構為科技項目管理提供情報把關,為防止和減少科技項目研究重復浪費提供了重要的情報保證。

  採訪中,多位學者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科技查新制度本身的出發點很好,對於避免重復研究很有意義,只是目前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走了樣,成為了一些機構變相斂財的門路。張羽介紹,由於資訊鴻溝的存在,以前出現過有項目申報者把國外同行已經做出成果的課題直接照搬到國內申請的事例,通過科技查新,一定程度上能堵住類似的漏洞。

  龔龑表示,查新對於了解學科研究進展、確認研究方向非常有幫助,但不是某些機構蓋了章的查新報告才有效,科研人員自己做的可追溯的查新報告應該也被認可。

  在張羽看來,為保證課題創新性,和提供查新報告相比,評審時採取同行評議的方式更合理有效,國際慣例也是如此。“目前國家自然基金的申請是由同行來評議,不用提交查新報告。”(科技日報北京10月30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