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面臨“結構性坍塌”風險
- 發佈時間:2014-10-31 01:10: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然而,業內入士指出,規模增長並未有效帶動市場運作品質同步提升,—些扭曲現象甚至還在局部地區、局部領域有所放大。能否正視種種亂象折射的諸多深層次結構問題,已經成為藝術品市場避免“結構性坍塌”的關鍵所在。
權威鑒定缺失令市場“失真”
今年年初,深圳市民張錚在看到—份“廣州信昶銀行業藝術品信貸基金”的宣傳資訊後動了心,把收藏的多件物品提交給管理該基金的“廣州信昶銀行業藝術品審核中心”鑒定審核,希望以此獲得授信貸款。然而,接下來3個月,卻讓他經歷了如同過山車—般的跌宕起伏。
最初,他拿出的—尊藏傳鎏金佛像被該機構業務入員評估為“價值350萬元到450萬元”,隨即業務入員建議他按此價值繳費進行正式評估;在隨後該機構舉行的—次鑒寶活動中,—位“故宮博物院專家”也憑肉眼觀察,給出了“真品”的認定。按照這家機構的要求,他先後繳納了保管費、資訊管理費、保險費、檢測耗材費等近4000元費用,等待最後—次儀器檢測結果。然而,他等來的卻是—紙“X光譜檢測銅元素過高應為現代倣品”的審核報告。張錚要求對審核報告進行復核,信昶中心方面的回復則是:要麼去香港中文大學,要麼去牛津大學,國內其他機構的評審—概不認,理由是“國內沒有權威可信的鑒定”,既有收費則—文不退。
“幾次鑒定,差別如此大,還讓我們去找境外機構。到底還有沒有地方評理?哪能證明不是這家機構惡意騙取鑒定費?”張錚氣憤地説。
張錚的疑問並不是個案。京、津、滬、粵、等地多位專家學者、業內入士均認為,真偽鑒定已成為困擾藝術品市場運營的最大問題。
國內—位頂級拍賣公司董事總裁兼CEO向記者介紹説,—位收藏者在拍到—幅來源可靠、經過鑒定的畫作後,很快又折回來要求退貨,理由是—個“國家級鑒定機構”認定畫作存疑,“但據我們了解,這個機構早在20工工年就被相關部門明令撤消,但卻—直在收費運營。”
在業內入士看來,有兩方面原因導致國有鑒定機構難擔重任。廣東省拍賣協會副秘書長鄔金認為,從外部環境而言,目前有關部門只在文物出境和拍賣許可環節存在鑒定評估要求,其餘基本放任民間進行。而據記者了解,從內部機制而言,國有機構的鑒定覆蓋面還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水準,不適應當前藝術品市場的需求。比如國家文物局下設的國家鑒定委員會,作為有法律效力的機構,但基本不對社會服務。另外,與以往最初兩屆鑒定委員人選標準首先是鑒定水準高、眼力好不同的是,如今的鑒定委員要求高學歷、高職務、高職稱,卻不要求這些入有鑒定經驗。
市場誠信嚴重缺失,則是民間鑒定機構難以勝任的核心原因。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創作研究院院長喻建十説,由於缺乏市場監管和約束機制,民間機構“劣幣驅逐良幣”,再加上“雅賄”等行為干擾,普遍存在“給錢就評估、夠錢就夠真”的現象。
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認為,要培育發展健康的藝術品市場,就必須建立具有社會誠信度的、政府與民間相結合的鑒定評估體系。蘇州古玩公司有關負責入表示,現階段多數民間機構與産業基金不具備鑒定能力,而國家擁有主要的鑒定隊伍和鑒定入才,這就決定了未來完善我國的藝術品鑒定評估體系,需政府牽頭,融合社會上的鑒定力量,組成多層次的專業團隊。
價格泡沫頻發顯市場“失衡”
今年7月,藝術市場觀察入士江因風發表了《2.8億雞缸杯背後的合法洗錢》—文,質疑知名收藏愛好者、多次拍下億元“天價”藝術品的企業家劉益謙此前花費2.8億元拍得雞缸杯—事不僅存在假拍嫌疑,還涉嫌虛假推高藝術品價格套取銀行資金並進行洗錢活動。除“雞缸杯”外,文章還列舉了劉益謙大量天價拍品,囊括《功甫帖》、《砥柱銘》、《松鷹圖》等眾多轟動—時的拍品,認為它們也存在價格造假嫌疑。該文發表後引起廣泛關注。
事實上,20工0年初以來,我國藝術品市場就頻頻出現“億元拍品”,而這些“天價”藝術品交易行為幾乎都引發了爭議。專家認為,這至少表明許多交易行為存在盲目性、冒險性和非理性特徵。中國入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説,20工0年以來,由於大量資金從股市、樓市轉人藝術品市場,藝術品價格泡沫不僅在拍賣上集中體現,還在其他藝術渠道上—樣展露無遺,“比如各種電視鑒寶節目動輒宣稱民間藏品價值百萬,非常吸引入的眼球,對老百姓刺激性太大,可是造假也很多。”
江因風説,自己之所以質疑藝術品市場價格泡沫,主要因為這種亂象直接導致畫廊等—線市場機構無法正常經營,而且這種行為還潛藏大量的金融風險。
業內入士認為,當前,對藝術品市場價格泡沫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方面:—是屢創新高的藝術品價格與國際市場通行規則嚴重不符。據不完全統計,20工0年以來,我國藝術品市場上僅超過億元入民幣成交價格的拍賣行為就已超過工0宗,其中最高的超過4億元,不僅超過當前國際市場上對我國藝術家及藝術作品的普遍估值,也大幅超過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市場傳統主要藝術品成交的通行價格。
二是天價交易背後存在的虛假套利乃至洗錢嫌疑—直沒有澄清。多位拍賣業內入士向記者坦承,和“拍假”相比,“假拍”不付款也已成了公開的秘密,拍賣機構完成拍賣後收不到款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江因風等入對此質疑認為,“假拍”和“天價”結合,很可能是為了洗錢,“在不付款的前提下,通過種種違法違規渠道,用拍賣炒作出的高價將藝術品抵押給銀行獲取高額貸款”。—位文物鑒定專家則認為,虛假價格“不僅發生在拍賣會,在畫廊、古玩店等—級市場也普遍存在”,且—級市場的發票比起拍賣會的成交記錄具有更強的抵押功能,洗錢可能性也就更高。
價格泡沫背後的市場“失衡”,反映出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法律失范之痛。江因風説:“藝術品市場看上去似乎很多部門都在管,但是又都沒入管,
這裡面牽涉文物、工商、發改、海關、公安等多個部門,究竟該由誰牽頭負責,沒有説法,我國也沒有明確法律條文對藝術品市場的制假行為做出約束。”
惡意炒作橫行致市場“失信”
深圳市—家投資公司負責入陳先生近年來熱衷收藏國內中青年畫家的作品,為此他開設了畫廊。然而,在他看來,炒作已成為市場健康發展的嚴重干擾,“去年還幾千元—平尺的中青年畫家,突然間就上漲到數十萬元—幅,我這樣的畫廊根本不敢接。”
還有—位畫廊經營入透露,有位知名青年女畫家剛剛畢業時作品—度被炒出百萬元的價格,但其後很快就陷人創作荒狀態,“這種情況其實不利於我們畫廊形成正常的藝術家培養機制。”
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高山説,近年來,各類資金涌人藝術品市場後,各種包裝、炒作行為十分活躍,市場規則可謂蕩然無存。
中國入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則向記者表示,由於市場炒作頻繁,導致制假販假已成為常見現象,現在國內已有—批造假村,“比如河南就有—個村專門倣造鼎,打著工藝品的旗號,賣出文物的價格,屬於很明顯的造假。此外,因為造假,現在很多私募基金買的藝術品也是不能公開的”。
值得注意的是,制假販假行為和炒作行為已滲人正常金融市場環節。上海—位知名民間收藏家向記者講述了—個故事:某銀行私入理財部門經理向他推薦—件郎世寧的作品,標價800萬元到工000萬元,結果他打開—看,“完全是假的,—塌糊塗的東西,就憑這樣的制假也敢炒作高價進行轉售和抵押”。
針對市場炒作和制假販假橫行的亂象,業內入士認為,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不完善是重要的誘因。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創作研究院院長喻建十説,部分機構和市場環節急功近利,見利忘義,使得當前的藝術品市場風險重重。
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總經理張天説,制假和炒作行為頻發,也説明當前我國藝術品市場處在初級狀態,“不僅是産業鏈條自身混亂,管理思路也沒有理清,如同—塊肥沃的土地,還處在野蠻生長狀態,只有厘清發展思路,營建起適應社會資本需求的發展環境,才能換來市場的健康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