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抑制供給非煤炭業治本之策

  • 發佈時間:2014-10-30 05:52: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通報了前三季度煤炭經濟運作形勢。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社會煤炭庫存已經連續34個月在3億噸以上。

  煤炭庫存長時間居高不下,與當前鋼鐵、電力等下游行業消費增速放緩有一定關係,但也進一步暴露出當前煤炭市場供需已經嚴重失衡。從這個意義上説,需求低速增長與産能結構性過剩和進口煤量保持高位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常態。

  煤炭行業遭遇如此窘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煤炭市場供給側已經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導致市場供給節奏與需求越來越不合拍。因此,不少人認為,要幫助煤炭行業擺脫困境,必須在供給側多下功夫。國家有關部門近期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強化對市場供給快速增長的遏制。例如,《商品煤品質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有利於減少市場劣質煤流通;煤炭進口關稅調整,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煤炭進口量;實施煤礦生産能力登記和公告制度,加強對超能力生産監管,重拳打擊違法違規建設生産和不安全生産行為,有望減少煤炭供應數億噸。

  上述措施雖然對減少煤炭市場供給可能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卻並非扭轉煤炭經濟形勢的萬全之策。首先,由於産能建設超前,煤炭産能過剩已成定局。我國煤炭産能已經達到40億噸左右,在建産能11億噸左右。即便不存在違法違規和超能力生産行為,現有産能的穩定釋放也足以形成強大的市場供給,並對已經過剩的市場形成衝擊。其次,商品煤品質管理以及進口煤關稅調整對於國內煤市的影響十分有限。目前,主要煤炭消費國受經濟增速放緩和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煤炭消費增速放緩;加之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家煤炭産能持續釋放,國際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煤炭價格水準持續處於低位。進口關稅調整後,國際煤炭市場價格優勢仍然存在,進口煤數量增速雖然放緩,但進口總量仍將繼續處於相對高位。

  此外,從實踐經驗看,要使煤炭企業達成限産共識並不容易。一些大型煤炭企業即便有心減産,但為了完成考核指標,不得不繼續多挖煤,以量補價;一些小煤礦看到大企業減産,也會伺機搶市場。

  因此,對於煤炭市場的供給側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恐怕只是權宜之計和治標之策。從更長遠的角度看,調整煤炭市場的供求關係,化解需求低速增長和産能結構性過剩與進口煤量保持高位之間的矛盾,關鍵仍然要在供需兩端共同發力。

  從供給側看,相關産業政策已經出臺,煤炭行業必須嚴格貫徹落實相關政策,依法依規組織生産,有效控制煤炭總量;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促進煤炭價格合理回歸。

  而從需求側的角度看,煤炭行業應該進一步挖掘煤炭市場的需求潛力,為潛在的市場需求釋放創造更多條件。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潔凈煤技術的研發和利用,減少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給傳統煤炭消費帶來的不利影響,並不斷推動上下游産業融合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煤化工和煤炭深加工領域,不斷拓寬煤炭利用範圍,使煤炭從過去單純作為燃料向燃料和工業原料並重轉變,為煤炭消費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