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徐福東渡到佛教東傳
- 發佈時間:2014-10-29 01:35: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連雲港在海陸絲綢之路中有著獨特的地位。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全國政協原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周紹良就曾提出,連雲港地區是研究海陸兩條絲綢之路交匯的一個理想地點,連雲港地區和絲綢之路有著密切關係。
中國歷史上秦代著名方士徐福是偉大的航海家,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開拓者。2200多年前,徐福受秦始皇派遣赴海外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他率領數千童男童女,攜帶五穀百工,揚帆東渡,開創了中、日、韓交流之先河,受到了中、日、韓等各國人民的世代敬仰。
連雲港贛榆縣是徐福故里,建有贛榆縣徐福祠堂,祠廟門闕為倣漢建築,造型精美,古色古香。祠內徐福座像高3米,面向東南,目視遠方,表現出徐福剛毅、睿智和離別鄉土的眷念之情。祠堂前有兩個燈籠,為日本友人所贈。
西配殿陳列著徐福故里的部分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帶槽石斧和秦磚漢瓦,殿內還有徐福在日本足跡的大量照片。東西長廊中鑲嵌有蘇北罕見的花崗岩漢畫像石、原始社會的石筍等,還存有石船錨和石藥碾等出土文物。今天的徐福祠是中外遊客,特別是日本遊客的必到之處。
海陸絲綢之路同樣見證了佛教東傳的軌跡。與洛陽白馬寺屬於同一個時代的法起寺,是佛教東傳的重要見證。法起寺位於連雲區宿城大竹園村,佔地150畝,為漢代寺院,是中國早期寺院之一,自古被譽為“淮海第一叢林”。不幸的是這座千年古剎1938年毀於日機轟炸。為弘揚佛教傳統文化, 2006年8月江蘇省宗教事務局批准恢復重建法起寺。
孔望山佛教摩崖石刻也是佛教東傳的重要産物。它是東漢時期佛教內容的造像,它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200年,被錄入《世界古跡叢書》的“中國卷”,是我國佛教史和美術史上的瑰寶,也是連雲港市最珍貴的古跡之一。孔望山這種早期的佛教摩崖造像在最先傳入佛教文化比較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出現,證明了天竺(印度半島)佛教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史實。
佛教的傳播除了陸上絲綢之路這個途徑外,並不能排除“陸上絲綢之路”終點的連雲港也存在著以之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同樣也輸入了印度佛教,落地開花,孕育了孔望山摩崖佛教造像題材。
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在看過孔望山東漢摩崖造像攝影題詩道:“海上絲綢路早開,闕文史實證摩崖。可能孔望山頭像,及見流沙白馬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