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高技術能力 不要只在低端競爭

  • 發佈時間:2014-10-28 01:30:4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談經論道

  中國製造業路在何方,這個題目聽起來挺沉重的,我倒覺得不那麼沉重,我覺得對中國企業來説機會也有、挑戰也有,總體來講我們還是處於上升的態勢。

  我覺得對我們來講面臨的挑戰有幾個方面,第一是中國作為製造大國在過去的十年中,競爭力在提高,整個基礎技術能力在提高。比如過去我們沒有能力涉足顯示面板和晶片,都是技術和資本非常密集的行業,現在中國企業已經涉足了,特別是平板螢幕,我相信現在已經形成南韓、台灣、大陸、日本四個地區並駕齊驅,中國在快速地發展。晶片這一塊我們現在還比較弱,但也在快速地崛起。在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領域我們都開始進入了。所以在消費電子領域,整個中國的競爭力在加劇,競爭力在上升。但能力提升的同時,整個製造的成本壓力也在上升,中國最早、最有特色的效率成本的優勢,特別是成本方面的優勢已經逐步地喪失,這樣我們只能更多地用效率的優勢和産業鏈的配套,整個基礎能力來替代。

  第二個挑戰是這一輪經濟危機引發的地方保護主義,對全球資源貿易來説是收緊的。新興的大國比如説印度和巴西,經常用一些非關稅的手段在反傾銷、反壟斷,用這樣的市場保護措施來保護本國的市場,中國是工業品輸出大國,這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我自己的體會是,要持續地提高自己技術的能力,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技術的能力是自己産品的附加價值,把邊際貢獻提高,不要只在低端領域競爭,要從低端到高端形成完整的産品線,這樣競爭力就會得到提高。

  第二是要走出去。現在貿易保護、經濟保護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不會説放任自己本國的工業受衝擊而無動於衷。美國經濟很發達都強調製造業回歸,都鼓勵一部分製造業先回歸。所以要規避這種非關稅的保護壁壘,有效的方法是把産業鏈延伸到市場。

  另外要通過轉型,通過創新能力的提升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今年我們公司公佈的中報,上半年銷售增長了12%,我認為增長主要是來自海外市場,海外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幾。所以海外市場變成我們企業保持增長的一個主要市場。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産業結構調整,提高産品的技術創新,提高競爭力是一個機會;走出去,全球化,在中國市場以外尋求更大的發展的空間又是一個機會。

  (本文節選自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在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的發言,稿件來源:新浪財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